生态学与人类未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53 次 更新时间:2000-07-07 11:33

进入专题: 生态学   人类未来  

北大陈昌笃教授  

现在全世界都很重视生态学。我今天讲几个部分:一、生态学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二、西方的两篇文章;三、复活节岛是人类未来的一个参考;四、人类生态学主要问题。

现在大家表现上对生态学说得很多,但实际上政府在实施政策时对此还是考虑很少的。生态学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人也是生物,当然也应包括在生态学里,但我们以前只注重动植物。环境运动近年来出现了高潮,提出这个运动的就是生态学家。1962年,美国的卡森写了《无声之春》一书,当时美国工业很发达,许多废料排到自然界,使得鸟类大量死亡,卡森去度假时觉得听不到鸟叫了,有感而发就写了这本书。此书一出,大家非常惊奇,引致了学生游行,抗议污染,从而开始了环境运动,这是生态学家的贡献。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我国也参加了。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各国纷纷成立了环境局、环境部,我国也成立了环境办公室。罗马俱乐部出了一本书《增长极限》,研究了人类工业的增长的污染,认为污染使得增长到了极限,因此认为传统增长模式是行不通的,应该转向生态发展模式。后来,随着大家认识的发展,干脆将生态发展改叫可持续发展,现在各国都在向着可持续发展努力。这也是生态学家提出来的。

下面我说两篇文章。威尔逊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人类是在自杀吗?》,这篇文章提到人类不会灭亡,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各个学科的研究应该有所改变,传统研究是行不通行,要进行科学重新定向。当时全球已有很多资料,人口爆炸,物种灭绝,但只要我们认真考虑这个问题,采取措施人类还是能生存下去的,提克尔则写了《人类物种:是自杀性的成就吗?》一文。文中提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从马尔萨斯分析起,他说,马尔萨斯固然有道理,但对人类智慧的进步估计不足。他的结论也是人类不会灭亡。这两篇文章都收入了美国教科书。

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东南部,因当年荷兰人发现它时适逢复活节而得名。这个岛在论及环境问题时是很有意义的。复活节岛面积389平方公里。孤悬海外,距智利海岸3200公里,最近的一个岛距这里也有2000公里。复活节岛在公元4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来到此地,当时岛上森林茂密,大约公元1500年,岛上人口约为7000人。这些人形成了一些小部落,他们之争互相争夺资源,引发战争,将森林破坏殆尽。复活节岛上有许多巨大的人面雕像证明当时岛上文明是相当发在的。到1772年荷兰探险家罗德文到达该岛时,岛上仅余500人,而且生活非常困苦,甚至于出现人吃人现象,因为木头早已损失殆尽,岛上居民也无法造船离开。问起这些人他们对自己的文明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地球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个小岛屿,万一我们将地球资源也消耗殆尽,我们会不会也陷入复活节岛的境地?会不会导致整个文明的毁灭?这是一个必须深思的问题。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个学科,由于人类与环境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生态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各个方面,当然,是以生态学为核心的。当然社会学心理学等也必须研究,但是必须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只有生态学能提供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回答。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但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其他生物是有限的,而人类远远超出了其他生物,遍布全球,并且逐渐扩大,甚至有可能向外太空发展。我们的生态位也是非常复杂。这些在研究时必须考虑到。而且,人是有智慧的文化,有历史传统,有技术,这都是其他生物所不可能有的。

人类生态学的主要问题有:

一、人口问题。根据马尔萨斯的经典人口理论,人口增长以指数级数增长,而粮食增长以算术级数增长,过多的人口必须导致饥荒。新马尔萨斯主义认为有限的资源与过多的人口增长将定成资源超载,造成贫穷。而自由主义认为,市场的能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人类通过技术的进步将能养活自己,将能有更多的资源替代品,这样可以促进生产增加。因此,新自由主义认为人口不是主要问题。

二、城市化。这是与人口问题相联系的。人口的集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度,而且,水泥与化学制品的使用使城市土地成了不毛之地。

三、农村工业化。带来了农村生态的破坏。

四、旅游与休闲。这是世界占第二位的产业,但旅游业也带来了大量污染废品,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

五、土地开垦。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土地产品的要求急剧增加,然而,土地的开垦是以牺牲边际土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且,土地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过度开垦使得土地质量急剧下降。

    进入专题: 生态学   人类未来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1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