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钟琴:孝文化实是奴才文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97 次 更新时间:2024-10-18 12:17

进入专题: 孝文化  

李钟琴  

国人有些传统观念是很奇怪的,譬如正人君子们常挂在嘴上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就令人匪夷所思。专制暴政、祸国殃民、杀人越货、坑蒙拐骗……这些罪恶,在他们看来,都算不得罪大恶极,而男女之事,才是万恶之首。这令我大惑不解。人间若是没有男女之事,人类怎么繁衍呢?《史记》中明文记载孔子的父亲和母亲“野合”而生孔子,照“万恶淫为首”的理论,身为儒家宗师的孔子一出生就有罪!

在此且不说“万恶淫为首”,我想谈谈“百善孝为先”的“孝”究竟是什么货色。

读过点历史书的人都知道,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以孝治天下”,自汉高祖之后,皇帝死后的庙号,都有一个“孝”字。如汉武帝,其实应叫“汉孝武帝”。“以孝治天下”便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当时的干部选拔政策叫“举孝廉”,就是让地方官推荐当地的“孝子”出来做官。此法貌似“选拔”,其实有选拔权的不是人民,而是各级官员,实际上仍是一级任命一级的任命制。各级官员掌握着“举孝廉”也就是选干部的决定权,而怎么做才算“孝”,又没有一定的硬性标准,这就为吏治腐败大开方便之门。于是,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举孝廉”成了朝廷命官,社会道德不仅没有因为朝廷大力提倡“孝道”而得到提升,反而更加堕落。汉代民谣云:“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便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统治者为什么这么重视“孝”呢?

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孝,只是“孝顺父母”。但是,仅仅孝顺父母是远远不够的,孝顺父母只是个初级阶段,更高级的孝,是孝顺君主,这才是统治者提倡“孝”的目的。至于最高阶段“立身”,其实只是“事君”的结果。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臣是不是能够“立身”,全靠“皇恩浩荡”。

《孝经》又说:“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敬父、敬兄,只是为“敬君”做铺垫,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们都孝敬国君,并且毫无逻辑地断言:你孝敬国君,千千万万的人都会为此而高兴。你若得到了千万人的认可,不就可以“立身”了吗?

可见,将“孝亲”与“忠君”结合起来,是统治者大力提倡孝文化的主要原因。《孝经》说得很明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也就是说,你对父母孝顺,也会对国君忠顺。于是就有了那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原来,孝字的背后,是忠,是顺。可见,孝文化,就是忠顺文化,其实就是奴才文化。

为了弘扬所谓孝文化,统治者和卫道士们还大树特树“先进典型”,像“二十四孝”中的“尝粪忧心”、“卖身葬父”、“埋儿奉母”、“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哭竹生笋”、“涌泉跃鲤”、“戏彩娱亲”……胡编乱造,谎言欺世,违背人性,令人作呕。

假典型,伪崇高,只是为了欺骗老百姓而已。不忠不孝,当首推那些衮衮诸公。子弑父、父杀子、臣弑君的惨剧,就常常在宫廷政变中上演。

统治者和卫道士们提倡“孝”,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其根本目的,还是让臣子们都做“忠臣”、人民都做“顺民”。汉文帝就直言不讳地说:“孝悌者,天地之大顺也。” 人民都成了顺民,统治者的宝座也就稳定了。而当忠与孝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舍孝尽忠了。爹亲娘亲,不如×××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成了那些正人君子们舍亲尽忠的借口。

不过应该承认,由弘扬孝道文化入手来倡导忠顺文化,是非常巧妙的,一下子就能深入人心。做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孝顺自己?做子女的,谁敢说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不必担心有人出来反对和质疑。如果有人胆敢质疑孝文化,扔给他一顶“不忠不孝”的帽子,就会将其压垮。三国时的才子、“圣人”的后代孔融,就因提出了个“父母于子女无恩论”,便被曹操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的罪名杀掉了。

于是,孝文化居然在中国深入人心两千多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位一体,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枷锁。君可以无端将臣赐死,臣死之前还得山呼“谢主隆恩”;父可以随便打骂孩子,甚至要活埋儿子的郭巨,竟成了孝的典型。在“父为子纲”的大旗下面,子女必须对父辈百依百顺,否则就是“不孝顺”。古时的父亲,在儿子面前都做出一副“严父”状,儿子对父亲,有畏,有敬,唯独没有亲情。贾宝玉一听到贾政叫他去,头上就“好似打了个焦雷”。这样的孝文化,如何能培养出真正的父子亲情和人间真情?

从小被孝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孩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都是些“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而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也只能成为“弯腰曲背,低眉顺眼”的奴才。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他们恨不得治下的吏民全是奴才。除了那个“至尊”,各级官员在上司面前都是奴才,当他们转身面对下级的时候,又变成了颐使气指的主子。他们身为上司的奴才,也喜欢下级做自己的奴才,所以都不约而同、不遗余力地倡导、弘扬孝文化——也就是奴才文化。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那么,对于“先王之道”,当然要一百年不动摇!

行文至此,我要特别声明:我并不反对孝敬父母。但是,我认为,父子关系,母子关系,是一种人伦亲情,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只是亲情和人性的自然流露,而并不是一种道德规范。欧美诸国没有至高无上的“孝文化”,也没见人家都成了“禽兽之邦”。靠道德和法律规范出来的“孝顺”,并不是真正的亲情,是虚情假意,是伪孝伪善。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字,是因为我刚刚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陜西省富平县近日出台文件,“决定把践行孝道文化情况纳入官员考察的重要内容,对不孝敬父母的官员将不予提拔或重用”(见2008年4月8日新华网) 。时过两千多年,今人的思维竟还停留在西汉“举孝廉”的水平上,今夕何夕?可发一叹!

    进入专题: 孝文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34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