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1929-),湖南长沙人,男,中共党员,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至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于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因在量子场论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46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
周光召语录
我们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愿意放弃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改行从事国家急需专业,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贡献回顾
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有关周光召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和核工业发展道路上所做具体贡献的资料少之又少,我们辗转找到了周光召院士在中南大学2001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这个时候是钱三强先生到苏联来找我,(因为我那时候是那个研究所的中国组的党支部书记)说明中苏的破裂,苏联撤走专家,同时中国的核武器停顿。那我们就必须作出选择,是在苏联继续我们原来的研究工作,那时已到达了世界的前沿,开始得到世界的承认。我开始收到了世界的许多邀请,但那时候我们不能去了。他们开始邀请我参加这方面的重要学术会议;还是放下这些,用经过了这么大的努力积累的这些知识,去从事完全新的东西,发展我们国家的国防。经过考虑,我们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回国来建设自己的国防,放弃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这种研究。我后来将近有二十年的时间工作在国防岗位上。
那时候苏联也很希望把我留下,但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认为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那就是说无论科学是怎么无界的,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祖国,人生的价值有多种,但最重要的一种价值还是要为国家、为民族献身。你们一生当中会遇到许多机遇,会要作出多种选择。这个选择,就好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你是走这条路还是走那条路,而且这条路一旦走去了就是很难回头的,那么我希望你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对你一生价值的实现会有很大影响,一个正确的决策能够使你一生无憾,一个错误的选择,会使你抱憾终生。就在我们参加国防事业的这几年当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科学家虽然已被调进这里,但他们还是老想着原来的工作,不能安心于国防岗位,最后还是回去了。如果他能放弃自己原来的,全身投入国防,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实现他自身的价值,也就无憾了,觉得自己参加了一些全国人民都称道的工作,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好像我们的乒乓球有许多走在冠军之前的人,虽然没有拿世界冠军,但是他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待他静夜扪心自问的时候,会感到自豪,会感到安慰。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