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是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与总称。其中,学科体系是基础,是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支撑和载体;学术体系是重点,是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核心;话语体系是关键,是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的纽带。而在其学科体系中,教育学又经历了由单数到复数不断发展的过程,单数形式的教育学是指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复数形式的教育学是指教育学的学科群,包括教育学自身及其子学科、分支学科与交叉学科。本文所论指的教育学学科体系是单数与复数形式教育学的合指与统称。以下扼要谈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的问题。
第一,要扎根中国教育实践,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中国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来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最初从日本中转学习德国教育学,后来仿效美国教育学,再后来学习苏联教育学,至改革开放以后综合苏俄、引进欧美,并逐步立足本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学。当前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人把它概括为“三缺”,即“缺本学科的知识”“缺本土性的知识”“缺本时代的知识”。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本土的教育实践总结提炼不够,二是对国外的教育学理论消化吸收不良。如何科学而创造性地引入并改造国外教育学理论,克服长期存在的水土不服现象,加速教育学中国化、民族化和本土化进程,进而总结提炼我们自身的教育实践,写出中国的教育学,显然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教育学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关系,因为教育学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种实践不仅体现在学术史的历史实践中,而且体现在当下的社会实践中。作为实践之学,教育学必须立足中国实际,直面中国教育,扎根于中国本土化的教育实践,致力于解决中国现实性的教育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建构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的教育学人更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概括,凝练标识性概念,提出创新性论断,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
第二,要秉持中国文化传统,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教育学的根和魂。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分子,教育学的背后总是有价值涉入的,它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格与文化气派。在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按照自己的生存、生活和表达方式,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养料。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在面对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新挑战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产出富含中国优秀学术传统基因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为推动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研究及其体系构建,一方面,应深入了解和研究文化传统中的教育遗产,吸取其优质养分,发掘其特色因子,系统阐释本民族传承的优秀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充实教育学理论宝库;另一方面,应推陈出新,基于中国人的思维和话语特色,继承传统的教育思想体系,以延续中国标识,创建中国教育学派,创新中国教育学体系。比如,近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学界回答了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形成了素质教育理论、立德树人理论、全面发展理论、“五育”融通理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等具有标识性的概念和理论。这不仅是对中国教育学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人类教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第三,要回答中国当下之问,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的教育学总是在试图回答当时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并作出时代性的诠释。当下,我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所遭遇的教育问题是以前未曾有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构建、研究方法等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态,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已经超出了既有教育学概念和理论框架的解释能力和范围。也就是说,既有的教育学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已经缺乏科学的解释力,需要提出新的教育学概念、重构新的教育学体系、运用新的教育学方法论,对教育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作出回应和解答,并进行创造性的学理阐释。
具体地讲,就是要切实加强教育学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密切联系,既要把握时代特征,挖掘教育学体系的深度,又要顺应时代发展,拓宽教育学体系的广度。既要着眼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又要着眼于教育学的实践问题,要能回答当下之问、解决当代的问题,更要把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起来。既要加强理论建设、融合学科视野、引领价值理念、阐明教育事理,又要注重面向实践、反思现实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反映时代呼声,从而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富有时代精神的人本化、用得上、独特性、体系化和引领性的教育学学理支持。
第四,要强化中国话语表达,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教育学体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随着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即西方理论与本土化理论的选择。如何既参考西方的教育理论,又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眼界和思路必须是超越中国的,是全球的,从而总结出中国原创性的教育经验,提炼出中国独创性的教育学理论。同时,新时代的教育学还必须针对世界普遍性的教育问题与人类公共教育问题,形成中国解释,提出中国方案,并引导国际教育学术界展开讨论,提升中国教育学研究成果的国际能见度、显示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中国教育学的国际话语权。
具体来讲,应从我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社会发展与学术背景出发,批判性吸收西方教育学发展的先进成果,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话语变迁、内在逻辑、学术表达、现实表达、国际比较、建设路径和发展策略等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应针对中国本土的教育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生成对本土教育实践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继而在西方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理论中寻找共识,探寻二者之间话语有效衔接的可能性,以中国的教育学解释全人类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解决全人类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推动中国教育学的国际话语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融通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问题导向与体系追求、外来与本土等关系,扎根中国实践,秉持中国文化,立足中国时代,强化中国表达,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梳理与呈现、分析与解释,着力建构教育学的学术命题、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及其知识系统,进而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作者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