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农业绿起来不是退回到传统农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3 次 更新时间:2024-05-29 22:24

进入专题: 绿色农业   传统农业  

叶兴庆 (进入专栏)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跑赢了人口增长,成功地实现了“多起来”的目标。但在增产导向的发展模式下,农业长期持续增产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化肥、农药、添加剂等现代农业投入品的不规范使用埋下了重重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业如何“绿起来”成为一个需要高度关注、认真解决的问题。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绿色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自然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遵循。“绿起来”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绿色农业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些甚至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例如,只要提到化肥、农药、饲料和添加剂,不少人就会心生反感;只要提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少人就会想到发展有机农业、纯天然农业。在一些舆论宣传、广告推介中,往往把质量安全等同于不用化肥、农药,不喂饲料、添加剂。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提出让农业绿起来、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新目标,一定要防止走极端,防止一味抵制和排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让农业绿起来,绝不是要退回到工业文明之前的传统农业。那时的农业当然是绿色、有机的,但靠那种农业怎么可能养活得了今天这么多人口?不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业,不喂饲料和添加剂的养殖业可以少量存在,但难以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对我国几千年农业发展史的研究表明,在使用人力和畜力、耕地不休耕和轮作、靠人畜粪肥维持地力的条件下,要实现氮这一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粮食亩产只能达到100公斤。这与现代农业能够达到的亩产400公斤相去甚远。

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绿色农业,本质上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投入品为基础的集约农业。化肥、农药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饲料、添加剂并非产不出高品质畜产品,关键在于科学饲喂、遵守规范。在下一步的农业发展中,应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尽快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建立反应快速、服务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加快制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尽快制订推广一批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

用绿色理念发展农业,要求在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保护、生产经营方式、市场营销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深刻调整。与增产导向的农业相比,绿色农业的生产成本肯定要高出一大截。要让生产者有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得到足够高的回报。如何为绿色农业定价、让消费者为农业绿色化付费?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培育农产品品牌、为产品贴上绿色标签是可行路径。有了品牌,消费者可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增强消费信心和购买意愿。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农业无法形成品牌,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合作社。一家好的合作社,不仅要遵循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而且要有一个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建立互联网平台,有利于农民合作社培育品牌、直销产品。

让农业绿起来,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政府应积极作为,加快制订完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媒体应科学理性对待局部地区、个别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切实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负责。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进入 叶兴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绿色农业   传统农业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9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