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为系统梳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学者对基本经济理论的丰硕探索成果,展现国内学界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化、体系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率领团队,历时5年编写了《中国基本经济理论百年探索(1921—2021)》。该著作对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济思想史研究者,以及从事经济建设相关工作的人员,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反映经济理论发展的主线。在百年经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在推动经济工作的过程中将中国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该著作通过梳理中国基本经济理论产生、发展、争鸣、演变的百年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的历程,既是一部建党百年的基本经济思想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济实践史。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呈现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经济学原理、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等诸多内容进行研究,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研究成果。如何把内容如此庞杂、视角如此多元的研究成果有机融合在一起并进行系统梳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该著作为开展学术史和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分析框架。一方面,该著作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形成整体架构,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百年间的重要经济理论研究分为制度篇、运行篇、发展篇、开放篇四个部分,每部分包括若干章节,共计十八章;另一方面,该著作立足从国内学者的视角介绍经济思想的演变,既注重对不同经济理论的介绍分析,也注重反映不同学者对同一理论的争鸣过程。
第三,注重主要理论与次要理论的区别,展示百年经济理论探索全貌。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百年间的研究成果,经济理论涉及范围极广。其中,有的经济理论具有基础理论层面的意义,在历史变迁中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的经济理论昙花一现,没有产生持续性影响,对现实也没有起太大或持久的指导作用。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即在一定阶段处于从属地位的一种衍生理论,在后来的一定发展阶段却上升为主要理论或主导理论。在学术史研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科学判定主要理论与次要理论,重点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经济理论,简要介绍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次要理论。该著作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按照“制度—运行—发展—开放”的逻辑,梳理了十八个基本经济理论的形成和演变历程,既关注经济理论诞生时的时代意义和科学价值,也关注其在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学术地位嬗变,特别关注经济理论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学理影响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顾海良,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