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达薷 俞婧婷: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战略逻辑、实践及其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48 次 更新时间:2024-04-25 20:33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   拜登政府  

何达薷   俞婧婷  

 

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作为科技发展和大国竞争的混合产物,注重非物理场域的认知战已成为当前中美博弈的新方向。2022年拜登政府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新兴技术改变战争,仅仅依靠常规力量和核威慑已不合时宜,未来与中国的竞争将基于“综合威慑”,既包括海陆空等传统军事手段的运用,也涵盖技术、信息、经济等非传统军事手段的整合,这种非传统军事手段就包括了认知战。就台湾问题而言,自对华战略转变以来,美国不断拓展和深化“以台制华”的手段和力度,因此基于认知战重要性的上升,拜登政府将认知战运用于台湾问题上,一方面用于增强“以台制华”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意欲掌握台海政策的叙事主导权和形塑国际社会关于台湾问题的“新认知”。

一、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内容与战略逻辑

2017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与对华认知战事实上同步发展,其将认知战作为对华意识形态博弈的新场域,在涉港、涉台、涉疆等问题上对华发起认知战攻击。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虽然将美国的部分注意力转向欧洲,但并未转移其对华竞争的战略焦点,反而是加深了其“捆绑中俄”以及深化包括认知域在内的“全方位”对华竞争决心。2022年1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渲染中国正在发展“认知领域作战”(CDO)概念,称该概念旨在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先前的舆论战和心理战等概念适应现代信息环境,这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大国叙事并塑造其在印太地区的有利环境。〔1〕

同时,俄乌战争也增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利用认知战加强对华威慑的战略意图。2023年9月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召开“与台湾防务合作”听证会,出台的结论表示,“可信威慑”(credible deterrence)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核心,美国将完全致力于在言语和行动上加强对台海的威慑,其中既包括加强防务工业基础、对台安全援助等领域的军事威慑,也包括尖端技术、认知心理等领域的非传统军事威慑。〔2〕可见,作为现代传播与神经科学等现代技术的结合体,认知战正成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强化对华非军事威慑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进行的认知战内容是:以台湾岛内、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为目标受众,利用其在全球主流媒体平台、科技联盟、情报发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政论、情报、网络和智库报告等方式影响目标受众,在台湾问题上对华进行信息战和舆论战,进而为其对台政策寻求“辩护”,实现认知域“以台制华”目标。例如,2023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出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其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一直在将其军事能力现代化并投资于先进的武器系统,解放军有能力在整个地区投送军力并在台湾附近及周边展开行动,因此为支持台湾有足够自卫能力,五角大厦已经成立了“高级整合团队”来寻求途径加快提供台湾自卫能力,也在通过国际军事教育、训练与安全合作等方式协助台湾建设非物质性的能力。〔3〕

从实践看,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战略思维:一是将认知战作为综合威慑战略下“以台制华”的新手段,以获取国际舆情体系中台湾问题的话语主导权。拜登政府上任以来,为进一步增强对华“竞争力”,其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的“综合威慑”强调跨越军事和非军事的“全领域”对华竞争,将包含认知战在内的非军事威慑高度拉升至与军事威慑持平。2022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在阐述“综合威慑”概念的同时强调中长期要改善信息共享和“非动能”(non-kinetic)工具的集成,而认知战就是通过整合网络、信息、心理和社会工程等“非动能”战力,以便在无需物理战斗的情况下获胜。〔4〕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博弈的战略点,因此认知战亦成为美国增强“以台制华”策略的重要手段。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旨在中美博弈中获得台湾问题国际叙事的主导权,构建符合美国战略需要的涉台政策叙事。这一方面是因为基于因应对华竞争战略下的“以台制华”政策需要,美国需要在原有“一中政策”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构筑一套符合美国利益的涉台话语论述,为其涉台政策提供有利政策叙事情境;另一方面美国亦试图采取先入为主的策略,快中国大陆一步掌握国际涉台舆论主导权,进而操纵国际社会对台海问题的“自发认知机制”,获取国际支持,从而确立其在台湾问题上对华竞争的战略优势。二是利用认知战形塑国际关于台湾问题的“新认知”,为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提供更多的国际支持。拜登上台以来,将台湾视为对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产,积极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在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上,拜登政府不仅是从实际行动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而且加强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叙事建构,将台湾问题与全球经济和安全议题挂钩,提出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的政治叙事,从而构建国际社会对于台湾问题的“新认知”。显然,以网络、信息、心理为手段的认知战有助于美国操纵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叙事传播和影响国际社会受众的认知机制,推动国际社会台湾问题“新认知”的出现,从而为美国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提供更多的国际支持。

二、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实施与途径

2021年以来,拜登政府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开展涉台认知战:一是引导台海安全舆情走向,试图在台海是否发生冲突、中国大陆采取何种统一方式等问题上掌握话语权。二是进行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叙事建构,传播错误涉台认知,企图消解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合法性。三是在网络、情报等领域向民进党当局提供支持,配合台湾当局对大陆进行“认知战”。

(一)将俄乌冲突与台海危机进行类比,引导台海安全舆情走向

叙事话语权是影响受众认知机制形成的关键要素,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国家就利用“首因效应”,通过先入为主的认知叙事手段掌握在俄乌战场上的话语主导权。因此,美国在俄乌冲突后,其将台海危机与俄乌冲突进行类比,加大了台海可能爆发战争的论述,通过渲染台海军事战争氛围、揣测中国大陆是否动用武力、强化对华威慑论述等途径在国际社会引导台海局势的舆情走向。

首先,渲染台海军事战争氛围。俄乌冲突开始后,美国军方和情报界高层相继宣称中国大陆已做好未来几年在军事上统一台湾的准备,不断渲染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例如,俄乌冲突爆发后次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基诺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将俄乌冲突与台湾问题进行类比,将2027年形容为一项解放军的“军事任务”(military task),认为大陆对台湾的“行动”时间在不断前移。2023年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在接受CBS专访时称,情报显示解放军将在2027年前做好准备以对台湾实施“入侵”(invasion)。同年3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密利警示俄乌冲突后西太平洋正在发生一场被低估的军备竞赛,同时称解放军将在2027年做好“占领”(take)台湾的准备使得美国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变得紧急。除了高层的公开论述,对大陆“军事威胁论”的宣传也体现在相关报告中。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22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宣传大陆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将使其在2027年具备收复台湾的能力,强行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大陆“武统”台湾相联系。2023年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表《年度威胁评估》,声称北京正在部署军队以努力实现到2027年阻止美国干预未来可能的两岸危机。可见,美国试图以先入为主的策略,宣传并夸大中国大陆要在台海发起战事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入侵”“占领”等具有侵略性的表达,美国试图抹黑大陆捍卫主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当性诉求,制造大陆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合理性”的国际叙事。

其次,牵引中国大陆是否“武统”台湾的舆论导向。尽管俄乌冲突后美国不断渲染台海战事危险升高,但对于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的方式,美国则采取灵活的论述方式,在渲染台海风险上升的同时保留大陆和统的选项。美国情报高层曾多次指出战争风险上升但不意味军事冲突不可避免,例如2023年5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在出席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全球威胁”听证会时表示,尽管解放军已经在发展军事统一台湾的能力,但美国情报界的评估持续显示北京领导人仍倾向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2023年7月马克·密利在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NPC)向观众发表讲话时也认为,尽管解放军需要在2027年之前做好准备,但“中国军队‘入侵’台湾并非必然”。〔5〕这种看似矛盾的两面论述其实是美国试图掌控两岸在统一方式上的舆论走向,因为不管将来台海是否发生军事冲突,这种机动说法都可以使美国在可能的台海危机中占据道德高地,令其叙事更加游刃有余,进而给其在台湾问题上的认知战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

最后,强化在台湾问题上的对华威慑论述。拜登上台以来,除了加强对台湾的军事支持外,同时也加强在台湾问题上的“拒止性威慑”论述。一方面用于传达美国坚定“护台”决心,阻吓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如继2021年两次公开表态“协防”台湾后,2022年5月和9月拜登又先后发表“协防”台湾的言论;同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密利在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强调威慑的关键是确保中国人知道攻击台湾是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2023年5月,美国印太安全事务助理国防部长伊利·拉特瑞出席CSIS研讨会时也表示美国已经在台海做了很多工作使北京无法接受在台海发起战事的成本,未来美国将继续保持这一强大威慑力。另一方面,则在于展现美国军力水平,声称美国能在台海战争中打败大陆。2023年1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就2026年中美可能的台海冲突进行多次兵棋推演,其出台报告认为虽代价高昂,但是兵推的结果都是指向——台湾仍然自治(Taiwan remains autonomous),亦即大陆将以失败收场。同年7月,阿基诺在出席阿斯本安全论坛(ASP)时也表示,面对台海可能发生的战争,美国印太司令拥有预防冲突、做好战斗准备以及打赢战争的职责,“如果威慑失败,我们的工作就是战争并且取得胜利,我有自信且非常自豪,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在美国”。〔6〕

(二)进行台湾问题国际化叙事建构,传播错误涉台认知

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遭遇的重大挫折主要来自于认知域作战的失利,面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美西方国家凭藉着技术优势及盟友高度统合,成功利用认知领域的不对称优势扭转了乌克兰在物理战场的劣势。当前,美国也试图在国际社会发起一场“台湾问题”认知战,通过对台湾问题国际化叙事建构,将台湾问题从“国内问题”向“全球问题”方向推进,在国际社会传播错误涉台认知,引发国际社会的“错误知觉”,以消解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首先,否认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炒作其为“全球性议题”。俄乌冲突以来,美国不断抬高台湾问题的“全球性”站位。2023年2月,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参加“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线上活动被问及俄乌冲突周年对台海局势的影响时表示,台湾问题并不像大陆所称的那样属于内政(internal matter),而是整个世界都关注的问题;称每天有50%的商业集装箱运输通过台湾海峡,如果这一地区出现危机那对世界经济和各国都将造成灾难性后果。〔7〕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随后也公开强调“通过一系列联合声明,全球许多合作伙伴也清楚认识到,台海和平与稳定是一项国际关切(a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8〕同年6月,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劳拉·罗森伯格在出席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与马滕斯欧洲研究中心智库举办的“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座谈会时也提出,台海议题在跨大西洋对话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同时台湾海峡和平稳定对于国际的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9〕通过强调台湾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角色以及与全球安全稳定的相关性,美方试图抹灭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属性,将其放置于全球事务的叙事框架中,进而为其加强干涉中国内政提供便利。

其次,炮制“民主台湾”对抗“专制大陆”的叙事框架。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将其界定为“民主与专制之间、自由与镇压之间、基于规则的秩序与暴力统治之间的斗争”,并通过“捍卫民主”(defending democracy)的动员性叙述来扩大西方阵营对乌克兰的支持。当前,美国也正在将台湾问题拉入“民主对抗专制”的叙事框架,寻求构建在台湾问题上的联盟共识和行动。例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G7峰会、美日韩峰会、英法峰会等大会发表的联合公报或声明,均提到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表明要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以打造“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当前美国构建“民主对抗专制”叙事框架的目的在于提前预设台海战事中的“民主台湾”(“受害者”)对抗“专制大陆”(“施害者”)的叙述设定,塑造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可能作为“施救者”的“正义性”基础,为其在军事或舆论上的援台行为提供舆论支持。

最后,公开化中美“一个中国”认知的差异,混淆国际认知。中美对“一个中国”所存续的认知差异由来已久,中国政府所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指的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所秉持的“一个中国政策”则主要是基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简称“三报一法”)。2017年美国对华战略转向后,为了争取更大的对台独立空间以更好服务对华竞争,美国开始“重构”对台政策,其中包括将“六项保证”纳入对台政策框架以及通过出台“友台”法案扩充“一法”的法律基础。俄乌冲突后,美国国务院于2022年5月正式更改美国的美台关系情况说明(fact sheet),通过对台政策框架的要素增加以及位置调换,用“一法三报六保证”取代原有的“三报一法”的论述方式,进一步公开化其“一个中国政策”与大陆所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之间的差异。

(三)配合民进党当局的认知战,加强对台湾的网络和情报支持

随着认知战成为中美博弈的手段,民进党当局也通过引入西方认知战的概念并逐渐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台式认知作战”,而美国则从舆论、网络和情报等方面为民进党当局的认知战提供支持。

首先,配合民进党当局污蔑大陆对台进行虚假信息传播。2022年5月,布林肯在纪念世界新闻自由日讲话后的采访中谈到,在虚假信息和网络攻击方面,“台湾处在大陆混合战(hybrid warfare)的前线”,并称这些活动将“扭曲信息环境和民主进程”。〔10〕2023年6月“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FR)发布的“新时代的美台关系”工作报告表示,大陆正在大幅增加军事、经济和外交压力,同时干预台湾政治,进行网络和虚假信息行动,旨在削弱和打击台湾人民士气,使大陆能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实现政治目标。〔11〕此外,美国Meta科技公司旗下的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删除上千个“亲中”账号,指责这些账号针对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话语受众传播假信息。通过重复诬称中国大陆对台湾传播假信息,美国正在塑造中国大陆极具“攻击性”的形象。

其次,加强与台湾的网络合作。认知战虽不等同网络战,但是作为整合者,认知战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对网络的使用。〔12〕因此,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加大了与民进党当局的网络合作。2022年4月,美国与包括台湾在内的50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宣布“未来互联网宣言”(Declar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该宣言称过去20多年中开放互联网的访问受到来自假信息、勒索软件等挑战,称将基于“志同道合、民主、开放和外向型合作伙伴的共同价值观,以信任的方式实现数据自由流动的好处”。〔13〕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ck Sullivan)亦在宣言签署的会议上表示,这是关于民主社会如何维护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利用互联互通的好处同时解决其缺点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声明。〔14〕

最后,向台湾当局提供情报支持。人工智能等情报技术直接赋能,推动图文信息战向更高阶的认知战迭代升级,进而影响战争走向。〔15〕因此,美国也加大力度扶持台湾的情报发展。2022年6月,美台年度高层军事对话“蒙特利会谈”(Monterey Talks)举办,美方首次邀请台湾军事情报部门负责人杨静瑟列席参加,并在会谈结束后前往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进行交流。2023年5月,台湾安全事务主管机构负责人蔡明彦在立法机构会议期间,首次承认台湾与五眼联盟保持“实时”情报共享。次月,英国《金融时报》称,未来美日与台湾地区将共享海军侦查无人机的实时数据,2025年交付的MQ-9 Sea Guardian无人机也将与美日自卫队(JSDF)共享同一系统。〔16〕

三、拜登政府涉台认知战的政治影响

当前,美国涉台认知战正在台湾岛内、两岸之间以及国际社会造成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就两岸关系而言,美国的认知战正在给民进党当局传递错误信息、增加岛内的“敌陆”情绪以及大陆和平统一的难度。就中美关系而言,美国的涉台认知战则使美国民众在台湾问题上出现错误的立场以及对大陆负面认知上升。对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关系而言,美国的认知战除了导致大陆国际形象受损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误解加深,还破坏中国和西方整体国家关系发展,影响大国关系的稳定。

(一)增强对抗因素,阻碍两岸和平统一

首先,助长民进党当局“拒统”的野心。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认知战使得民进党当局“挟洋谋独”更加“有恃无恐”。由于美国在俄乌冲突后加大了台海可能爆发战争的论述,民进党当局得以凭着“抵御大陆威胁”的借口不断提升防务预算,使其“以武拒统”的祸心更加猖獗。2023年8月台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的年度预算案中,整体防务预算达到了5863亿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在美国不断塑造“民主台湾”与“专制大陆”对立背景下,民进党当局积极配合美国所打造的“民主价值联盟”。赖清德在2024年“大选”竞选中直接打出“2024是民主对抗专制的选择”这一口号,表示如果当选将推动所谓的“价值外交”,以民主、和平、繁荣等价值作为与国际社会连结的最大力量来源。〔17〕

其次,增大两岸和平统一的难度。2022年8月,大陆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明确说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然而,由于美国不断传播大陆将挑起冲突甚至“武统”台湾的认知谬误,加之民进党以此为借口公开阻碍两岸交流交往并坚持“倚美谋独”,岛内“维持现状”以及“倾独”的民意日渐滋长。据台湾政治大学“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调查,截至2023年6月,偏向“永远维持现状”的民众比例高达32.1%,创造历史峰值。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2023年9月“统独倾向”最新民调显示,有48.9%的民众支持台湾“独立”,高于“两岸统一”(11.8%)及“维持现状”(26.9%)之和,〔18〕这给大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道路增添困难。

(二)增加负面情绪,阻碍两国关系良性发展

首先,美国民众对台湾的军事支持度升高。鉴于美国政府渲染大陆“好战”形象以及台海战事可能性的升高,美国民众支持军事支持台湾的比例上升。2023年4月,全球民调机构“雷德菲尔德和威尔顿战略”(Redfield & Wilton Strategies)发布数据显示美国人民对于直接介入台海危机的支持度已经从2022年的47%上升为56%,民调还显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41%)是对美国利益的“最大威胁”,高于俄罗斯(35%)。〔19〕同年6月,美国“里根基金会暨研究所”公布的夏季调查传达出民众加强对华威慑的信息,54%的美国人民认为“对抗中国的军事力量”应该成为美国外交优先,另有超过半数的调查者认为美国应该在台湾附近增加军事部署以及增加对台军售。〔20〕

其次,美国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好感度降低。由于美国政府对大陆形象的抹黑,近年来美国民众对中国好感度呈下降趋势。2023年3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与“舆观”(YouGov)民调机构发布的民调显示,接近四分之三的美国民众对中国印象不佳,40%将中国视为敌人(enemy),35%认为中国不友善(unfriendly)。〔21〕同月“盖洛普”(Gallup)发布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降为历史最低,“喜欢”与“非常喜欢”的比例之和仅为15%,〔22〕以上民调信息传达出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民意基础正遭受严重损害。

(三)误导国际社会认知,损害大国关系和中国国际形象

首先,美国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叙事建构引发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政治地位出现错误认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美国的“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的政治叙事,容易传播“台湾并非中国一部分”的观念,进而误导国际社会对台湾政治地位的认知。例如,2022年5月,欧洲著名智库“全球安全”(GLOBSEC)对中东欧9国进行民调并出台年度政治趋势报告,新增“台湾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平均41%的中东欧民众认为“台湾是独立国家”,认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比例仅为13%。〔23〕当前,有越来越多的西方阵营政府高层附和拜登政府所抛出的“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台海和平攸关全球”等说辞。例如,2023年4月,英国外交部长詹姆斯·克莱弗利在G7外长峰会后接受“卫报”采访提出,他“从根本上不同意台湾海峡是北京的内政”,并称保持台海局势的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24〕随着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不同程度地追随美方相关论述,美西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凝聚力”正不断增强,而台湾问题又属于中方核心关切,这一趋势必然会对中国与美西方国家的整体关系发展造成干扰,也使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其次,美方不断渲染台海局势升级以及大陆的“侵略者”形象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例如,2022年6月,北约峰会通过第8版“战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首次提及“中国挑战”,称“中国的雄心壮志和胁迫性政策挑战着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25〕2023年3月,英国新版国防报告(Integrated Review Refresh 2023)也首度提及台湾问题,指责大陆在南海和台海上的立场“更加具有攻击性”。〔26〕可见,美国涉台认知战中对中国大陆的抹黑有损我国在国际上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结语

随着认知域战略性地位提升以及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迈向纵深,认知战成为中美博弈的新疆域。当前,美国正利用其在国际上的资源、话语、技术等优势,在台湾问题上对华发起猛烈认知战攻势。特别是近来美国不断在对台政策框架论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等议题上进行挑衅,其在国际上散播“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问题”的图谋都对中国主权安全造成严重侵犯。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一方面全面提升数字时代对认知战的战略研判水平,深化应对域外大国在台湾问题上对华认知对抗的机理研究;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打破美国在国际社会引领舆论常态,讲清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历史脉络和事实逻辑,重新塑造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知。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欧盟涉台政策变化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3BGJ088)。

 

注释:

〔1〕U.S. Defense of Department, 2022 China’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Report, https://navyleaguehonolulu.org/maritime-security/ewExternalFiles/2022-military-and-security-developments-involving-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df.

〔2〕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Full Committee Hearing: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https://armedservices.house.gov/hearings/full-committee-hearing-defense-cooperation-taiwan.

〔3〕《美新任参联会主席:共军能对亚太与台湾周边开展军事行动》,中时新闻网2023年9月21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921005103-260409

〔4〕NATO, Cognition Workshop: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Improve Cognition, https://innovationhub-act.org/wp-content/uploads/2023/12/210601-Cognition-Workshop-Report-v3.pdf.

〔5〕Jeff Seldin, Chinese Army Invasion of Taiwan Not a Given, US General Says, https://www.voanews.com/a/chinese-army-invasion-of-taiwan-not-a-given-us-general-says-/7162577.html.

〔6〕U.S. Indo-Pacific Command, Adm. John C. Aquilino. Commander of U.S. Indo-Pacific Command, discussion at the Aspen Security Forum, https://www.pacom.mil/Media/Speeches-Testimony/Article/3466085/adm-john-c-aquilino-commander-of-us-indo-pacific-command-discussion-at-the-aspe/.

〔7〕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Virtual Conversation on ‘Russia’s War on Ukraine: One Year Later’ With Jeffrey Goldberg of The Atlantic,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virtual-conversation-on-russias-war-on-ukraine-one-year-later-with-jeffrey-goldberg-of-the-atlantic/.

〔8〕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gital Press Briefing with Daniel J. Kritenbrink,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https://www.state.gov/digital-press-briefing-with-daniel-j-kritenbrink-assistant-secretary-of-state-for-east-asian-and-pacific-affairs/.

〔9〕Foreign Affairs, Tensions Beyond the Strait, https://foreignpolicy.com/events/tensions-beyond-the-strait/#cookie_message_anchor.

〔10〕Taiwan News, US 'deeply concerned' about China's hybrid warfare threat to Taiwan, https://www.taiwannews.com.tw/en/news/4527190.

〔11〕CFR, U.S.- Taiwan Relations in a New Era, https://live-tfr-cdn.cfr.org/sites/default/files/2023-06/TFR81_U.S.-TaiwanRelationsNewEra_SinglePages_2023-06-05_Online.pdf.

〔12〕Bernard Claverie, Fran.ois du Cluzel ,The Cognitive Warfare Concept, https://www.innovationhub-act.org/sites/default/files/2022-02/CW%20article%20Claverie%20du%20Cluzel%20final_0.pdf, p.2.

〔13〕The White House, A Declar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4/Declaration-for-the-Future-for-the-Internet_Launch-Event-Signing-Version_FINAL.pdf.

〔14〕Tech Policy Press,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Launches Declar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https://techpolicy.press/international-coalition-launches-declaration-for-the-future-of-the-internet/.

〔15〕付津,高婷婷:《俄乌冲突中认知战特点与启示》,《军事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第125-128页。

〔16〕Asia Times, US, Japan, Taiwan to share real-time drone intel: report, https://asiatimes.com/2023/06/us-japan-taiwan-to-share-real-time-drone-intel-report/.

〔17〕《赖清德:扩大国际合作引领价值外交新时代》,“中央通讯社”(台湾)2023年8月2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8250278.aspx

〔18〕《台湾民意基金会.台湾人统独倾向的最新发展》,台湾民意基金会(台湾)2023年9月1日,https://www.tpof.org/台湾政治/国家认同/台湾人统独倾向的最新发展(2023年9月1日)/。

〔19〕John Feng, Americans Warm to U.S. Defense of Taiwan if China Invades, https://www.newsweek.com/americans-warm-us-defense-taiwan-china-invades-1793738.

〔20〕The 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Foundation& Institute, Reagan Institute Summer Survey, https://www.reaganfoundation.org/media/361121/rri-2023-summer-survey-analysis_final.pdf.

〔21〕Liu Tzu-hsuan, Most in US choose protecting Taiwan over China ties,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23/03/06/2003795559.

〔22〕Gallup, China, https://news.gallup.com/poll/1627/china.aspx.

〔23〕Globasec, GLOBSEC Trends 2022.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mid the War in Ukraine, https://www.globsec.org/what-we-do/publications/globsec-trends-2022-central-and-eastern-europe-amid-war-ukraine.

〔24〕Pippa Crerar, UK should not ‘pull the shutters down’ on China, says James Cleverly,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3/apr/18/uk-should-not-pull-the-shutters-down-on-china-says-james-cleverly.

〔25〕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 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2022/6/pdf/290622-strategic-concept.pdf.

〔26〕The Government of UK, Integrated Review Refresh 2023,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145586/11857435_NS_IR_Refresh_2023_Supply_AllPages_Revision_7_WEB_PDF.pdf.

作者: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 何达薷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俞婧婷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   拜登政府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97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2024年3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