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亮: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57 次 更新时间:2024-02-23 01:01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刘远亮  

摘    要: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新征程中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其鲜明特点,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对国家安全理念的新发展。将人民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以维护和保障人民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其深层的人民“安全”需求逻辑、“人民至上”的执政逻辑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在实践层面,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探索和创新国家安全治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坚持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坚持国家安全为了人民,通过国家安全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坚持国家安全依靠人民,通过汇聚人民力量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人民安全    国家安全治理    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能力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能否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福祉的保障、关乎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固、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国家安全治理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全新的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布局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一大亮点。以维护和保障人民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安全治理领域的体现,凸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特征。作为学理上的回应,目前学者们虽然从宏观层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一具体要素的探讨还相对薄弱,这既不利于进一步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也不利于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基于人民安全的国家安全治理理路。因此,立足于学界既有相关研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明特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的新要求,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进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深刻总结国家安全工作经验,深化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认识,不断创新国家安全工作的智慧结晶。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人民安全置于核心地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明特点。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一种新的国家安全治理理念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年来,伴随社会的急剧现代化转型以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趋复杂,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依然是迫切任务。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从深层次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在治国理政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人民主体价值的特质。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国家安全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新征程上,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必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保障人民安全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国家安全工作都应牢牢抓住人民安全这根主线。实践证明,只有国家治理良好,更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抵御国家安全风险的能力。

在应对新时代复杂的国家安全问题中,更为突出了人民安全的意义,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安全治理理念。比如,习近平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等等。在整个国家安全治理中,人民安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根本和精髓”李建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10期。。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切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进而确保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有机结合中实现安全治理工具意义与价值意义的统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安全治理中形成的重要经验。

按本意,“宗旨”即主导思想、主要的目的或意图。将“人民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这意味着:其一,人民安全是一切国家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贯穿于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线。换言之,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安全这个中心任务而展开。其二,虽然国家安全工作涵盖了诸如政治、国土、经济、文化、科技、网络、生态、军事等多方面的安全,但所有这些方面的安全最终都要服务和统一于人民安全。固然,国家安全治理的直接目的是避免国家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破坏而导致国家共同体的崩溃,以及促使其持续稳定发展,但其根本目的或者说最终指向则在于保障人民安全。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让人民权利有保障、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免于恐惧和匮乏、享有幸福生活,才能经由人民安全的实现更好地促进国家其他各方面的安全。以保障人民安全为实践旨归,这样既克服了传统国家安全治理的诸多局限和弊端,又赋予了国家安全治理新的意涵,同时也标明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发展趋向。

(二)切实维护人民安全:国家安全治理呈现出的鲜明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坚持基于人民安全构建国家安全格局。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安全领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故而有效应对各种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是国家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议程。现如今,虽然主权国家被攻城略地的安全威胁正在减弱,但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则显得更加复杂,国家安全“不仅仅意味着国家主权不被干涉或领土不被侵犯,更为重要的是指一种——国家整体的安全、国内社会稳定、公民个体的安危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保持良好的平衡、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在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中,已不再是片面地追求对主权、领土、军事等方面安全的维护,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国内人民的福祉和安居乐业,于是打破了只重视“物的安全”的传统安全观念的局限。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安全观”。强调对人民安全的保障,这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的鲜明特色。

从安全治理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安全致力于保障主权、领土和利益差异基础上的国家安全,而非传统安全则将重点转向超越国家差异之上的社会和人的安全,以人类维持日常生活、价值和免于匮乏、天灾以及专制的迫害为最基本的内容和目的”。在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中,既重视传统安全问题,也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涵,其价值指向则是人民安全。2015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作为国家安全领域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律,其一大特点正在于其强调的人权保障原则。在立法宗旨上,明确制定该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国家安全工作原则上,指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尽管在许多特殊状况下,如国家决定进入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或者实施国防动员后,履行国家安全危机管控职责的有关机关有权采取限制公民和组织权利、增加公民和组织义务的特别措施,但实施此种措施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全体公民的生命、财产之安全,保障公民的福祉”。

进而言之,维护国家安全就是为了确保人民安全,使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如果将其“所包括的内容组成一个圆形,国民安全无疑处于核心位置”。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依据,而人民安全的维护则是国家工作的最终归宿。着重保障人民的安全,基于这种国家安全治理逻辑而形成的国家安全治理创新,是有效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挑战的现实需要。脱离人民安全, 要真正实现国家的安全是难以想象的。在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基础上全面规划和统筹协调国家安全工作,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符合当代国家安全治理发展要求,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综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全新的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更为突出人民安全的价值,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其鲜明特点,将国家安全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整体的国家安全治理结构中,人民安全居于核心地位,相对于人民福祉和安居乐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是派生的,最终都要统一和服务于人民安全的需求。推进国家安全治理,需要始终抓住人民安全这个关键。实现总体国家安全,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是为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国家安全治理中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深层逻辑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更为系统、更为全面、更为完整的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的科学指南,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是积极探索和创新国家安全治理而形成的全新安全治理理路,有其深层的人民“安全”需求逻辑、“人民至上”的执政逻辑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

(一)人民的“安全”需求逻辑:国家安全治理与人民安全需求的契合

“人”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与生俱来的职责。如果说,在国家安全治理中不以人民安全为最终指向,那么国家安全治理的必要性乃至国家的作用都会受到质疑。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终究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国家安全治理的范畴中,“不论是生存型安全还是发展型安全、国内安全还是国际安全、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都应以人民为价值主体”。诸如安全治理理念调整、安全治理路径选择、安全治理的价值设定等,都应尊重人民的主体性。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安全”是人民最基本最普遍的需要,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是积极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的必然要求。它遵循了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性原则,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体现了国家安全治理与人民安全需求的内在契合。从当代安全研究的学术脉络来看,20世纪末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安全问题研究领域提出了“人的安全”问题,主要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如免受饥饿、疾病、恐惧、人身暴力等。一方面“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将安全聚焦于人的本身及其生活范畴,而不再仅仅将国家作为安全的指涉对象”。它极大地拓展了安全研究的议程和视野,也为分析安全问题提供了诸多思路。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国际议题,作为对国际社会发展中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人的安全问题的关注,旨在超越主权国家对发展人权的限制,因而往往“成为霸权国家超越主权,干预他国内政的伦理辩护词”,以至于使“‘人的安全’理论走向了自身的反面”。与之不同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人民安全”,即在国家安全治理中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将安全治理的重心转向国内的人民福祉,即通过国家安全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安全需求。对中国来说,基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人民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广泛,这成为国家安全治理的内在驱动力。历史一再表明,人民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造成社会不稳,以至于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实现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价值统一,这样一来,在切实保障人民安全的基础上,也能充分调动其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人民至上”的执政逻辑:国家安全治理彰显为民的初心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驱动国家安全治理的生动实践。人民至上,即在国家改革发展中将人民福祉作为最终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中就是要通过奋斗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至上是党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即“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强调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指出“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人民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工作要遵循的宗旨,通过国家安全治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各方面基本权利,充分彰显了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精神品格。

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而党领导国家安全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全,为人民安全服务。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得各种国家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对国家主权、领土、军事等方面安全的维护,而是将安全的重心转向了人民,注重解决人民面临的突出的安全问题。将人民安全置于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以人的安全为目的的安全治理框架”的特点。例如,近年来政府通过从也门、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乌克兰等国家的撤侨,切实维护身处海外的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绝对贫困问题;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人民营造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健康;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深层次反映出了对人民安全的重视。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其在国家安全治理领域的最新展现形态,是基于国内国际复杂安全环境而在国家安全治理层面积极探索的创新理念。为此,人民至上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国家安全治理体现社会主义人民本位的价值

国家安全治理中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价值的内在规定性使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改革发展必须以人民为本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强调:“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本是其根本特性,国家建设的目标设定、价值追求等,都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为本的发展逻辑。正是在此意义上,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其实,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状况,“从本质上讲最为根本的标准就是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要求”,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故而,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看,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切实保障人民安全,乃是其以人为本价值的一种具体呈现。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路中,正是以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构建国家的制度体制和政策议程,以人为本是其价值内核。“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事业包括安全都要以人为本”。就《国家安全法》来说,例如,在第一条中,把“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重要目的,明确提出并确立人民利益和权利在国家安全中的关键地位。在第二条中,在界定国家安全时把“人民福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凸显增进人民福祉是国家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第十六条中,把“保卫人民安全”确定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在第六十六条中,强调国家安全工作中“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公民、组织权益的措施”。以上内容,都突出了国家安全工作应以保护人民根本利益为目的,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为主要任务。国家安全治理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的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检验标准,这实际上是国家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发展逻辑。

上述分析表明,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有其深层的机理, 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安全治理中的重要突破和创新,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安全治理理路。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个人安全,国家利益至上也是国家安全的准则,但国家安全的最终指向则是人民的福祉,其根本是为了人民安全。

 

 

 

三、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的实践进路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切实保障国家安全,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人民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牢牢抓住人民安全这根主线,有助于克服传统国家安全工作的诸多局限和弊端,有效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故而,探索和创新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的实践进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需要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站在人民立场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借此更好地保护人民。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98页。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突出人民安全的重要地位,着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各方面基本权利,是新形势下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站在人民立场认识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是从根本上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成效的前提。一是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应切实转变传统的安全治理思维,突出人民安全的理念。应结合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不断调适安全治理的方策,把维护人民安全落到实处。比如,洪涝灾害期间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受灾群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等等,都是践行人民安全理念的体现,切实增强了人民的安全感。随着前进道路中各种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需要进一步以人民安全理念驱动工作,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创新。二是要基于人民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应把人民立场贯穿国家安全治理全过程,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安全诉求。“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应切实推进国家安全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形成以《国家安全法》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进而通过法律手段更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注重国家安全治理领域的制度变革和政策创新,完善公民安全权益保障机制,使人民安全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以人民安全为牵引优化国家安全治理过程。应根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把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基本权利的保障作为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更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安全治理理路的优势。

(二)坚持国家安全为了人民,通过国家安全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安全治理,直接关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其要旨就在于通过良好的国家安全治理来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各方面基本权利。这就要求,“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问题”。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创新国家安全治理,应坚持国家安全为人民,把人民安全当成最终目的、最终归宿、评判标准,故而,“国家各个领域的安全都要以增进人民安全为本质要求”。基于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特点新任务,推进实现人民安全的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消除危害人民安全的诸多因素,这是坚持国家安全为了人民的实践要求。

具体来说:一是应注重加强防范,使人民安全免受侵害。应加强综合防范,既防范社会现代化转型中出现的诸种风险因素,又防范因外部发展环境深刻变化而带来的安全风险,形成防范安全风险长效机制。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比如,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以防范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等等,从而有效维护公民权利。二是应注重积极构建,从根本上提升人民安全的保障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安全治理中,诸如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都是积极应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有力举措,而且通过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新形势下,国家安全问题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应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安全发展。应进一步优化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国家安全政策,有效应对各种国家安全问题,更好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三)坚持国家安全依靠人民,通过汇聚人民力量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国家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此过程中,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切实保障人民安全、充分调动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助于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构筑抵御国家安全风险的人民防线。这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的基本方法,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重要实践方策。

具体来说:一是应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保障人民安全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根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安全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它包括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对维持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满足、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安定环境、基本的公平正义等,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社会的失序和动荡,最终实现国家整体的安全稳定。故而,在国家安全治理中,要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真正将保障人民安全落到实处。二是应善于组织和动员人民力量抵御国家安全风险。应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的原则,“广泛动员公民和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创造条件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比如,应不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使公民积极配合和支持国家安全工作,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有效应对和预防国家安全风险;应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行为的权利保障,增强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敢于同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等等。无疑,只有每位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实现在国家安全治理中的应有价值,共同抵御各种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才能有助于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概言之,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维护人民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而带来的纷繁复杂的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有利于基于这种新的安全治理理路在国家安全治理实践中更好地凸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优越性,也有利于在克服传统安全治理局限和弊端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有国家安全治理,进而切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36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