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外部环境变乱交织、经济工作面临诸多复杂性挑战性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表明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我国依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趋势持续巩固
2023年以来,我国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宏观调控成效显现,国内需求有效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扎实推进,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其中制造业增长4.7%,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均在940万辆左右,首次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稳步推进,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并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新动能加速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芯片、仪器仪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推动市场准入放宽,外资外贸结构趋优,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品。在2023年全球贸易萎缩5%左右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略有增长,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仍保持在14%以上,在世界经济循环中的位势得到巩固和提升。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耕地保护持续强化,粮食生产有力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总产量、面积、单产全面提升,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保障有力,能源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用能高峰期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断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
2023年我国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不懈奋斗的结果,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和提振国内信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一直都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为稳定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压舱石”的作用。2023年以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出更大力度引资政策,加大对外产能与投资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往来。中国既为世界提供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国际商品需求;也为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全球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全球生产可能性曲线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成就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底气。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有效需求不足,外需恢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居民就业增收预期偏弱导致的消费能力受到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局部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风险隐患。但我国有效克服了这些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发展仍然具备良好支撑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宏观政策、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系统部署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一科学部署进一步坚定了今年继续做好经济工作、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
这种信心来自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形成了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能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把准调控着力点,丰富调控工具,增强调控合力。特别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更多依靠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这种信心来自产业基础所形成的强大抗风险能力。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具有世界各国难以比拟的强大制造能力、完善配套能力。由于工业门类齐全、多层次劳动力丰富,我国既可以在传统产品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又可以凭借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与众多的高端人力资源,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形成新优势。在完备的工业体系的强力支撑下,我国经济具有强大而富有韧性的抗压能力、抵御风险能力。
这种信心来自超大规模市场所形成的较强回旋能力。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层次多元丰富,规模优势显著,具有较强的快速复苏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我国国土空间辽阔,不同区域要素禀赋及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区域发展层次的巨大差异性,能够为企业创新和抵御风险创造更大回旋空间。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城乡居民结构转换效应依然存在,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我国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这种信心来自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创新实施区间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把握好调控时度效,加强财政、货币和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开。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及时化解压力,有效防范风险,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要通过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切实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落地。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统筹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新成效。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促进居民增收。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等领域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