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佳: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华文明世界传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52 次 更新时间:2023-10-27 22:44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廉佳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当代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助推中华文明传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一概念提出后很快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研究成果丰硕。2006年以来,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领域中大放异彩。2016年,人工智能领域最著名的标志事件DeepMind公司AlphaGo战胜了人类顶级职业棋手李世石,被称为“人机大战”,引发了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强烈关注。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快速提高、巨量数据的支持以及核心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新阶段。2022年ChatGPT的出现,是继AlphaGo事件之后,人工智能技术在21世纪又一重大事件。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明显的优化和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数字化生存”成为常态化状态。

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华文明传播的深度赋能是实现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时代基因、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的重要路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交流传播,延长了文明的赓续长度、探寻了文明的深度展现、扩展了文明的广泛传播,构建起技术赋能中华文明传播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中华文明精准化、高效化、跨时空化传播,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走向世界带来了良好机遇。

实现中华文明精准化传播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VR、5G、AR、跨媒体平台等数字媒介,实现了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与优势互补,为中华文明传播开辟出了远距离、高精度的传播路径。媒体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和智媒体阶段。语言媒体阶段是指人类最早使用的语言作为传播工具,即口耳相传阶段,例如口头传承、歌唱、舞蹈等。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是指人类发明了文字和印刷术,即手写的书籍、纸张、印刷术,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方便。电子传播媒体阶段是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智媒体阶段是指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媒体发展阶段。

智媒体时代,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中华文明精准化传播已经成为现实。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数据追踪搜集手段和数据分析工具的不断升级,进而使数据能够以连续的、动态的方式呈现。在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化更容易结合人们的行为习惯模式和对具有中华文化属性的事物偏好,从而对人们的文化心理进行科学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制作和推广人们喜欢的文化内容,达成个性化和精准化推荐目的,进而实现中华文明精准化传播。例如《山海经》《三字经》《论语》等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历史文化故事、儒家文化等内容都可以得到精准化推荐,从而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以及中华文明精神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进行翻译、解读和注释,使更多人能够正确理解和欣赏中华文明的魅力。例如“国学大师”“中华文化通识读本”等APP都能够精准化翻译、注释中华文明经典,传承推广中华文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扩展了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文化基因库、数据库、资源库等数据中心能够永久性保存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提高中华文明传播效率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媒体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人工智能技术+媒体”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模式相比较,进入了“破坏性创新”这一过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媒体传播的影响是颠覆式的。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进一步释放了中华文明传播力,每个个体都有自由接受和参与文明传播表达的机会,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降低了内容制造和内容传播的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文化表达意愿和创造活力。“全民媒体”的到来,实现了中华文明高效化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以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高的处理能力、更好的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更好的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能力,使媒体高效化传播讯息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首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可以高效率增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群体人数。例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B站等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媒介优势,扩展了媒体的传播空间,在满足老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受众,帮助中华文明精神的传播持续获得更多流量。其次,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可以快速增加“文化使者”的数量。智媒体时代,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到中华文化传播活动中来。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都为普通人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普通人都能成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传播的“文化使者”。李子柒正是这样的普通人,她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成为了拥有千万粉丝的“文化使者”。她将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用视频呈现了出来,也因而被国内外友人熟知,成为正能量的公众人物,《中国新闻周刊》授予李子柒“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李子柒的视频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然风光、服饰、饮食等不经意间传达出中华文明的特色,这种具有跨文化穿透力的“润物细无声”式表达通过自媒体口碑式的大众传播传递着中国“声音”,“讲述”着中华文化故事。再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可以高效完成有关中华文化传播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内容的智能推荐。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ChatGPT写作改变了新闻采编的模式;众包、众筹新闻实现了新闻生产从“组织化”到“社会化”的转变。在新闻内容分发方面,以社交平台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交分发和基于用户需求的算法分发成为新的趋势。例如,在两会期间《两会大家谈》栏目将百度智能写作、智能推荐等AI技术融入采编系统当中,根据关键词进行智能稿件撰写,实现了智能纠错和智能摘要功能,提升了稿件编审的工作效率,及时高效地传播了中国声音。

推动中华文明跨时空化传播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改变了中华文明资源的空间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单向互动模式,实现了“单一线下”向“在线在场”的跨时空化传播。云展览、数字博物馆、全息幻影成像展示等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国潮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也取得显著效果,这与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中华文明跨时空化传播密不可分。

国潮文化是依托于中国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审美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不仅具备中国文化传统基因,而且与当下潮流相融合,被绝大多数受众所喜欢。2022年,百度集团制作的虚拟数字人国风少女“元曦”,成为中国日报首位数字员工,以“中华文化探源者”的身份在全球亮相。“元曦”身着雪花纹中国风服饰,齐颈短发带着一缕绚丽的紫色挑染的国潮扮相,在元宇宙中带领大家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她带领大家体验远古先民们刻在岩石上的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穿越3300年带领大家探源中国汉字源头——甲骨文,走进剪纸世界,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以敦煌文化为灵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出大气典雅、独具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敦煌“天妤”,将敦煌壁画里的“巾舞”完美呈现,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8000万,抖音主话题阅读量超1亿,给海外观众呈现了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通过科技的力量,革新了文化故事叙述与演绎呈现的方式,实现了中华文明与受众的双向度交互,助力文明探源溯源;通过科技的力量同历史对话,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为重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贡献力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得厚重的历史文化变得生动有趣,跨时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形成更紧密的关联。

由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凤凰数字科技、凤凰领客和故宫出版社等部门联合制作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让公众用看、触、听、赏、玩的方式与“清明上河图3.0”进行多层次互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沉浸于北宋繁华城市社会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传播形式,突破了以往以图文、音频、视频为主鲜有互动与交流的中心化传播形式。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日报推出了“元宇宙画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新视界工作室设计的“大美中国”系列版面在网络空间里展示。观众带上VR设备,拥有自己专属虚拟化身,在沉浸式游览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魅力,并与各地网友开展线上互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中华文明以新生命和新生趣,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形态,实现文化的活态化传承和数字化共享,增强了文化的可持续性,推动中华文明实现“数字永生”,这对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技术都具有双面性,人工智能技术助推中华文明传播的同时也为中华文明正能量的传播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要防止有人把自己包装成“文化使者”,对中华文化进行错误解读,从而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具有风险性。人工智能技术在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规范、数据协同化感知无法进行一体化采集、加工和分析的现象,导致中华文明传播不畅。因此,在依托人工智能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建立起相应的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全力深入推进技术的创新、转化和应用,把中华文明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好,实现技术要素、文化价值的统一。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得中华文明传播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释放最大正能量、凝聚共识,让历史“活”起来,让人物“动”起来,展示中华文化的生动气韵,讲好中国故事,让受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认同中华文明,并自觉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

(作者系湖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州学院城乡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90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