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现代人如何研读《周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79 次 更新时间:2023-10-26 22:10

进入专题: 易学  

朱高正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自古以来,《周易》对精英文化或者大众文化均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自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算,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为止,共二千零四十年,其间为《周易》经传注疏的著作就超过四千种。学者皓首穷《易》,历两千年而不衰!

然而自从废除科举以来,经学教育随之中断,全面采行西学,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西式教育的精英阶层,为了推动国家现代化,往往将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同义词。这使得当代的知识精英中,拥有留洋博士头衔,却对传统文化所知甚少者,比比皆是。自此原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在知识界就遁隐到古籍专业研究的领域,或者流落到民间,成为算命、卜卦的道具。一般来讲,前者仍挣脱不出传统经学注疏的格局,后者则与民俗、迷信互为表里,两者同为接受现代教育的时代精英所鄙视。

现在即使有部分知识精英想学习《周易》、理解《周易》,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繁琐的训诂考证固然令人望而生畏,传统上“经、传不分”,甚至“以传代经”、“以学代传”严重消蚀了读者学易的兴趣。譬如《周易》开卷第一卦——乾(图片)的《文言传》,并非一人所作,它至少是由出自三个不同时期的人对乾卦六爻的注解凑合而成。接受现代教育的读者在研读乾卦时,试图对《文言传》做出统一的解释本无可厚非,但这先天就注定不可能成功。如果再把《彖传》、《象传》对乾卦的解释一并纳入考量,其难度就不言而喻了。这也就难怪大多数喜爱易学的读者会将《周易》视为天书,乾卦还读不到一半,早就知难而退了。

其次,不少人舍弃《周易》原典,而只从《系辞传》着手来研读《周易》,接着就读《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及《文言传》,以为如此就是《易经》。能读到《彖传》与《象传》可说还不多见。因为《彖传》与《象传》中的《大象》已具体涉及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象、卦辞与卦义的诠释。而《象传》中的《小象》则直接涉及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用九”、“用六”)每一爻的爻象、爻辞与爻义的诠释。其实《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与《杂卦传》是《周易》的导论、概论或总论,而《文言传》则是搜集汉初以前对乾坤两卦较为杰出的诠解而成。《易传》旨在解释《易经》,并不能完全取代《易经》。

其实,研究《周易》,对六十四卦的卦画要能一目了然,乃是基本功夫。然而今天莫说一般的《周易》爱好者,连不少《周易》的专业研究者看到六画卦还得稍为推敲或查阅一下,才能说出卦名,这就是长期以来“以传代经”和“以学代传”的结果。研读《周易》数十年,仍不得其门而入者,不乏其人。这就是教学法出了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社会,吾人不能期待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去皓首穷《易》,而仍对《周易》一知半解。

所谓《周易》现代化,绝不仅仅指注释《周易》的经文,让现代人看得懂而已。它更应包括如何让一般的现代人可以深入《周易》的堂奥,以汲取其智慧的源泉,而与其自身的专业互相发明。

摘自《周易六十四卦通解(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进入专题: 易学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8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