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香山论坛,“南海”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汇,南海的受关注度可见一斑。为此,《中国海洋报》记者针对南海的有关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
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民事功能是海上救助
记者:10月17日,国家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论坛发言中提到,中国南海岛礁建设是以民事功能为主,请您解读一下,这些民事功能有几方面内容?
吴士存:民事功能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海上救助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南海是中国签署《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的责任区,目的即是开展国际合作搜寻营救。我们在南海岛礁上建设的机场,可将其作为国际民航组织提供备降机场,未来若有飞机出现故障,急需迫降,就可迫降在南沙海岛上。我记得,马航MH370事件发生时,南海因尚未建设这些设施,负责海上搜救的飞机,必须从距离较远的海南岛起飞,倘若南沙群岛有机场,那么从南沙起飞的飞机,起飞后几分钟就可执行海上搜救任务。此外,民事功能的另一方面可提供助航设施。从1988年开始,我国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在南沙永暑礁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站,27年来,为过往南海的中外船只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气象保障。今年10月9日,我国在南沙华阳礁和赤瓜礁建设的两座灯塔投入使用,填补了南沙水域民用导助航设施的空白。通过南海岛礁的一系列建设,将体现出我国负责任国际大国道义形象。
中国—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化
记者:10月16日,据中国—东盟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称,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16年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联合训练”和“海上搜救、救灾联合演练”,联合演练的意义是什么?
吴士存:联合演练非常重要。《海上意外相遇规则》是2014年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上签署的,把它用到南海地区,就使得中国海军在南海航行的船只,避免和东盟国家因为不掌握规则发生意外冲突事件。同时,南海周边国家的海岸警卫队等也可以借鉴这个规则。长期以来,由于南海争议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滞后于经济合作。而通过联合演练,中国和东盟有了安全领域的合作,把安全合作的短腿拉长了。
记者:说到中国与东盟在南海上的安全合作,我们不得不提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个宣言的意义有哪些?
吴士存:《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保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02年签署到现在,南海地区之所以能保证相对的和平与稳定,与该宣言有很大关系。现在中国和东盟又在推动开展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各方合作,比如海上搜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以及打击海上犯罪等。我想通过合作实现互信,可为最终解决南海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
记者:目前,这些合作的进展情况如何?
吴士存:近期取得了很重要的进步,首先达成了诸多共识,建设两个平台:中国—东盟海上搜救热线平台、中国—东盟应对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这两个平台已经开始建设;其次,《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也取得了进展,达成了两份共识文件;第三,名人专家小组《职责范围》也获得讨论通过。目前《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已经进入讨论复杂和重要问题的阶段。显而易见,无论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合作,还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都进展顺利。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要和南海争议挂钩
记者: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什么战略意义?南海问题是否会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吴士存:按照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重点线路,南海均是必经之地,一条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另一条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同时,南海又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之一,显然南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海争议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宜与南海争议挂钩。所以我们需管控南海危机,推进南海合作,加强同沿南海周边国家在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以实际行动告诉国际社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并不是中国寻求扩大政治地缘影响的一个手段。
中美在亚太地区要进行良性互动
记者:您怎么看美国在南海地区频繁的活动?
吴士存:其实周边国家都不希望中美在本地区对抗,迫使中小国家选边站。中美在本地区的对抗对中小国家而言是灾难。中国也从未说过要把美国赶出亚太地区。中美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非常重要,就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不搞对抗、不冲突、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希望美国要像自己所承诺的那样,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美国也不要利用各种途径来遏制中国。
记者:近期有报道说,美国要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有这种可能性吗?
吴士存:可能性是有的,美国先前也进过一次12海里。针对这个事件,我们要做好预案,一旦对方进入,就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记者:如果未来的南海局势再升温,会是什么因素促使的?
吴士存:未来驱动南海局势升温有三大因素。第一,单边油气开采,越南、菲律宾等国均有可能在争议海域进行开采;第二,诉诸第三方解决机制解决地区问题,像菲律宾仲裁案之类的;第三,岛礁建设,未来的南海局势要朝着复杂化、长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