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本乾 汪思洁: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969 次 更新时间:2023-09-21 00:48

进入专题: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叶本乾   汪思洁  

 

网络空间是全世界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认真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共同构建造福全人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拓展数字经济合作,构建网络发展共同体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快速融合,中国积极推动国家间数字经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工农业数字化转型,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拓展深化“丝路电商”合作,与世界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当前,数字经济既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处于矛盾的集中暴露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影响和限制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普及应用,提升智慧港口、智能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化水平,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和互信互认机制,致力于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另一方面,要努力推动全球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持续深化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合作,助推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绿色协同转型。

深化网络安全合作,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始终把网络安全作为优化网络生态、规范网络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动金砖国家网络安全领域合作,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合作,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

从网络发展态势来看,网络安全与各领域的安全相互交融,是当前最为复杂、现实、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一要倡导开放合作的网络安全理念,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鼓励与规范并举,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二要增强网络安全战略互信,建立常态化应急响应机制,共享网络威胁信息,合作处置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三要反对网络空间敌对行动和侵略行径,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致力于在共同安全中实现自身安全。

参与全球网络治理,构建网络责任共同体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中国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同舟共济的新模式,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活动。自2014年来,中国已连续九年在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搭建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以及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网络责任共同体,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以及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的主体作用。要加强沟通交流,完善对话协商机制,制定全球网络治理规则,建立民主、透明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更加平衡的反映各方意愿和利益。

促进成果普惠共享,构建网络利益共同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互联网的发展不仅要有广度、深度,更应有温度。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贯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开展网络扶贫国际合作,提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等数字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网络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探索出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新方向、新模式和新方案。

互联网发展成果由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应平等享有互联网发展红利。构建网络利益共同体,要把增进全人类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以整体性视角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增强数字经济的包容性,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让中小微企业也能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分享机遇。要培育健康网络生态,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发展能力,推动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共同进步、共同繁荣,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球亿万民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汪思洁,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进入专题: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媒体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2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