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回溯真理源头 永葆理论自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47 次 更新时间:2023-06-09 23:37

进入专题: 理论自信  

陈晋 (进入专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人们在行为实践中最深刻的自觉,最顽强的坚守,正是来自思想理论和价值理念的自信。夏明翰牺牲前高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真谛即在于此。由此,牢固树立理论自信,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要件。

近代以来,为实现救国、兴国和强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寻找“主义”、坚持“主义”、发展“主义”、创新“主义”的过程,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是在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开始的。

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干了许多的事。有时候,不免回头看看来路,问问出发的初心。这一看,就看到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老人;这一问,就问出一个永远年轻的真理。这个老人叫卡尔·马克思,如果在世,今年刚好200岁;这个真理叫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刚好170年。

其实,马克思并不老。他和恩格斯写出《共产党宣言》,给马克思主义正式填写“出生证”的时候,仅仅30岁,一生也只走了65年的行程。说马克思不老,最根本的依据当然还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头脑,因而创造了永远不老的“主义”。说马克思主义不老,是因为它一来到人间,便开始衍生出无穷的实践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更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地被它的忠实信仰者和勇敢实践者们在坚持中发展,至今都散发出科学真理的创造活力,比如在中国。

和发现、确立真理一样,掌握和运用真理,进而拓展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光明前景,是一条崎岖难行却又风景可人的路。在马克思与世长辞的时候,恩格斯悲痛地说:“这个伟人逝世所留下的空白,随着时光的推移,将会被我们日益沉重地感受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这个真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和艰辛探索,逐步填补了伟人身后留下的空白,开拓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看来路是为了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是为了继续前进;更好地前进,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这几句话,揭示了“坚持”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为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有5次的主题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最后一次,恰恰是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示: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这是何等的理论自信。

如果没有理论自信,就根本谈不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反过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来的成功实践,已经说明其理论指导的有效和科学,说明理论自信拥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深厚的实践基础。

对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人们来说,彰显理论自信,无疑要体味思想强大的魅力,接受马克思主义源头活水的沐浴,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比如——

我们为什么出发?因为有马克思在一个半多世纪以前揭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召唤。这种召唤,是今天的信仰者们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钙”。

我们怎样前行?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世界的认识工具,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实现理想的精神力量,是今天的信仰者们开拓前进做好实际工作的“看家本领”。

我们如何凝聚前行的力量?如果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理想”。

回望来路,不仅使我们欣然自慰于不断创造的辉煌历史,更让我们激励自信于我们眼前走的这条伟大道路。毛泽东同志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所谓精神上的主动,也是理论自信的一种向外延伸,是信仰、理念、思想的定力,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能力。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中外文明的积极因素,创造和发展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和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探索开创和坚持发展中国道路的灵魂内核。

每个阶段的先进人群,都用他们当时坚持和发展的“主义”来武装头脑,作为行动的“指南”。正是靠着对这些“指南”的自信,和这种自信氤氲而生的精气神,才使救国、兴国和强国之路不断拓展,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延续到今天,便有了大势已成的中国道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果没有理论自信,就根本谈不上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反过来说,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已经说明其理论体系的有效和科学,说明理论自信拥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深厚的实践基础。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说的理论自信,绝非裹足不前的简单坚持,其根本的含义从来都体现为“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两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时回应和科学回答了中国道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由此倍增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作者:陈晋,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5月09日)

进入 陈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理论自信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62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