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78 次 更新时间:2023-05-20 17:35

进入专题: 消费   经济增长  

刘洪愧  

 

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在此背景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应发挥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发挥作用,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济增长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指量的增长,还涉及质的提升,以及增长的可持续性、包容性和普惠性等多个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应在这些方面都有更加充分的体现。

消费应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加重要的拉动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对于任何一个成熟发达的经济体而言,消费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消费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但相比于发达经济体,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仍然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看,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推动外需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从国内看,投资的边际收益已经下降,当前的重点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要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进一步发挥消费的作用。

消费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质提升的要求不断凸显,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一个重要转变。一个时期以来,传统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也不可能单纯依靠出口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特别是要更好更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消费作用的不断强化,能有效降低我们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促进经济内外平衡发展,并且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实现提质增效。

消费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主要的依托是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这一国内大市场又主要体现为强大的消费能力。在强大消费能力优势作用下,各类经营主体将更多立足于国内市场,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扩大企业规模,从而促进就业和劳动者收入增长,反过来又给消费以足够支撑,形成良性循环。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还将有力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并对国内企业形成正向外溢效应,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消费应在推动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费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更是其最终目的和归宿。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们放弃当期消费的储蓄和投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未来更多更好消费,否则,储蓄和投资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持续增长的动力。因此,应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推动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方面发力,开发和推出一系列物美价廉的惠民产品,有效降低民生服务价格,同时强化再分配和转移支付政策的作用,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

面向未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特别是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增加财产性收入,改善消费预期。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因地制宜补足短板。四是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城市资本、技术要素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补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五是丰富消费场景,提高消费品质量,持续改善国内消费环境,多措并举,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刘洪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经济日报》2023年5月16日第10版

    进入专题: 消费   经济增长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9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