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在江: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730 次 更新时间:2023-04-17 23:32

进入专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   话语建构   国际传播  

魏在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新征程上如何创新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民主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民主多样性话语建构溯源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一词在古汉语中就有,《尚书·多方》说,“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民主的英文(democracy) 源于希腊文,由 demos(人民)和 cracy(统治)两部分组成,合起来就是人民的统治。西方民主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孕育出了诸多民主形式。历史证明,世界上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并非千篇一律,对民主概念的发轫、发展轨迹、样态等需要加以准确把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主模式,西方国家的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其实质是资本统治的民主,是少数资产家对多数劳动人民进行专政的民主。不同民主样态具有各自独特的话语建构规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民主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明起源、文明特质,形成了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革故鼎新、天人合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建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更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秉持客观礼敬的态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创新的重要源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

加强话语建构,反制污名化

2021年12月9日,美国召开所谓的“民主峰会”,借助长期形成的民主话语霸权,试图按照美式标准,把世界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大阵营,公然挑动分裂和对抗,这种行径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动荡、灾难,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美国为维护霸权地位,将民主公器私用,是彻头彻尾的反民主行径。在美国峰会举办前夕,中方也举办了一次围绕“民主”的国际论坛,扯下了美国民主的虚伪面目。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推进地缘政治的工具。实现民主要讲平等,不能高人一等,不能霸凌胁迫,不能对立对抗。事实已证明,把一国的民主模式强加给世界,根本行不通。反制美国对中国民主的污名化、妖魔化,正本清源,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我们需要以话语体系创新为基础,对比分析民主的直陈话语策略、隐喻转喻话语策略,从民主话语建构的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社会因素等方面,阐释民主的话语建构机制和规律,探究民主话语建构所折射的国家形象关系,探究民主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深刻揭露美国民主的虚伪性,彰显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语言就是力量,我们需要借助语言的力量,制定对美国污名化的反制策略,同时认真研究美国污名化的话语类型、建构方式、认知特征。

乔姆斯基(Chomsky)说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道出真相、揭露谎言,批判“伪善的美国”。语言作为社会资源,也是资本,其功能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全球化和信息化使语言的功能空前拓展,语言在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国家安全、外交等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语言不仅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转化为硬实力。可见,建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需要发挥语言的基础性作用。

话语是指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即特定语境下的语篇。目前,话语研究从关注文本分析,转向更加关注话语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历史环境,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环境与国家意志对话语的巨大影响。任何一种语言,因其历史文化的影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需要找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传播的“突破口”,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推动中国民主故事“讲出去”、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中国力量“传出去”,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国民主形象。2021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十问美国民主》报告中指出,美国在“民主”的名义下,能够体现自己意志的却是“钱主”(Money-cracy)、“枪主”(Gun-cracy)、“白主”(White-cracy)、“媒主”(Media-cracy)、“军主”(Milita-cracy)、“药主”(Drug-cracy)。这些词辛辣地讽刺了美国的金钱民主。文化学者许倬云认为,美国民主制度的问题,在2016年选举中尤为显著:富人以金钱操纵媒体,媒体进而影响乃至操纵舆论,于是出现钞票决定选票、财富左右政治的现象,终于出现了“美利坚分裂国”(DSA),不再是“美利坚合众国”(USA)。此次选举中的民粹主义非常显著,选民只顾一己私利,公平、正义等更为重要的价值,竟已不在他们的关怀之内。这些毛病之所以产生,根源是西方文明长期建立在个人主义和物质利益之上。

探究中国民主的话语建构机制,需要跨学科知识和协调互动研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政治语言学成为国内近年来语言学研究新的热点。政治语言学是借用政治学的概念、理论或方法所进行的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近年来,政治学研究出现了方法论的“语言学转向”,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政治现象,国外政治话语研究关注特定语言现象,如隐喻、话语与社会、情感话语、文化间互文性、身份认同等,旨在揭示这些语言现象在政治话语构建中的效果。国内近年来特别关注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问题。国家形象的问题,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传播性的,也是语言性的。在确保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对接国际通行的政治话语规范,需要打造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中国民主的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需要发挥话语建构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性作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多模态传播形式创新,拓宽了传播空间。多模态手段如声音、 图像、文字共同作用,可助力传播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述中国民主思想,更加有利于传播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以我为主,观照现实,充分利用新兴传播业态和手段,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构建与国家形象传播之中,努力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主张,注重与文字的配合效应,并注意传播方式,力求实现话语的先导性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强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利用多模态话语与多模态艺术表现手段,塑造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改进传播方式和途径,通过制播联动、多屏联动、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精准掌握并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规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一个小故事同样可以深入人心。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独特优势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良好的传播效果。多途径开展叙事情感交融活动,有助于增强中国形象的可敬度。讲好精彩的中国民主故事,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中国基层民主充满烟火气,故事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基层群众依法广泛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广泛、深入参与日常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人民群众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直接的参与者、行动者和实践者,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直接的方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我们需要通过可视可感的方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传播出去,共通共享,寓情于理,这也是反制污名化的有效手段。

从“他塑”到“自塑”传播

当今世界,既面临“民主过剩”“民主超速”,也面临“民主赤字”“民主失色”。民主怎么了?民主还管用吗?回答“民主之问”,廓清“民主迷思”,关乎世界和平发展,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美西方国家的老牌国际媒体仍然掌控着全球传播渠道,国际传播的“主流”深刻影响着国际舆论。面对传播功能、主体、内容、渠道等各个要素的重大变化,国际传播效果必须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比分析中美民主话语建构的文本特征,提炼出指示性、信息结构、隐喻、框架、凸显等民主话语的语言特征,探究话语建构的基础性特征。对比显差异,通过中美民主话语建构的认知模式对比分析,提炼出背后的意识形态、语用意图、主观性等民主话语建构方式,揭示中美民主话语的个性化特点。同时,对比分析中美民主话语建构与传播模式,探究传播途径、受众与接受情况,打破美国民主话语霸权,努力争取话语的解释权、议程设置权,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国际传播,需要改变“他塑”的现状,突破“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当前国际传播能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匹配的现实,可以通过“自塑”在国际环境中传播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主话语建构与传播需要根据现实语境,调整国际传播的机制和模式,更加注重传播效果,以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传播话语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陈情”和“说理”、“自己讲”和“别人讲”,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形成更深入、更客观、更真实的了解和认知。

国际传播应服务于我国各领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服务于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当前,传播主体已经多元化,媒介渠道和各类信息极大丰富,传播路径繁复多样,需要利用好非官方机构、非外宣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机构和民众个人等各类自媒体,同时,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效果进行深度调研,深化信息传播、人文交流,拓展信息化、数据化方式,克服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多层次、多方位传播,深入研究影响国际传播的各种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宗教文化因素、国际关系因素等。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国际传播需要借助翻译。翻译是中国民主话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外语是建立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翻译和对外传播的工作者需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能够用外语清晰熟练地表达,对传播对象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风俗习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要挖掘蕴藏其中的中国文化价值及丰富的历史记忆,阐述翻译与国家形象传播的互动关系,深入挖掘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中国智慧,关注话语转换与翻译构建的特点。把握话语转换的规律、翻译的特点,从而更加有效地精准传播。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翻译传播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典型个案与整体效应相结合,通过翻译准确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加强受众研究,强化话语生产、翻译、传播之间的有效对接,最大程度地实现话语“保真”和有效传播。同时,西方有意的恶译、歪译、误译抹黑了中国国家形象,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并通过传播途径及时消除和纠正,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努力完善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研究,创新中国民主话语叙述、阐释方式,超越分歧,寻求认同。

当今世界,民主平等、公平正义远未实现。由于各国价值观念的差异、国际话语体系的不平衡、国家利益竞争的存在,“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傲慢论”的论调此起彼伏,给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带来许多困难。我们需要精准反制美国的污名化,牢牢把握民主的话语权、主动权,打破“有话说不出,有理传不开”的局面,更好地传播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同时,吸收大数据时代传播的信息化新模式,突出数字化、时代性、实践性,兼顾主体、客体、受体、媒介、效果等传播要素的互动,着力开辟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融会贯通的新路径,立足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从中国语言、思维和文化出发,更加完整地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向国际社会传播、解释、呈现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国内国际环境越复杂,斗争越激烈,中国越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好自己的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需要发挥语言的基础性作用,需要立足生动鲜活的中国民主实践,不断构建更具阐释力、影响力、引领力的民主话语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方式,坚定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总之,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话语建构和国际传播,知难而进、奋发有为,不断提升话语建构能力,真正做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研究”(22BYY07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


    进入专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   话语建构   国际传播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传播学实务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0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