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羽津: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02 次 更新时间:2023-03-20 16:00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孙羽津   朱志伟  


提问:朱志伟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宣教处副处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请问,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解读:孙羽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图谱中的“身份证”和“识别码”,它鲜明地投射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流淌着亘古亘今的精神血脉。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需明确其重要价值,把握其提炼原则,厘清其主要来源。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价值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在五千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华文明经过衍生、聚合、碰撞、交融、转化和发展,形成了众多宝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文明的范畴至大至广,在传承弘扬的过程中,需要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正是点与面、表与里的联结点,它能最直观最集中地体现中华文明何谓何为,最便捷最有效地展现中华文明优秀基因。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及其精神标识,不仅属于过去,而且紧密关联着当下与未来,它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根性,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文明根基,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底色。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依据。中国话语需要核心表述,中国故事需要主体形象,中国声音需要主题旋律,这些都有赖于精神标识的导引、滋养、参与和激发。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生动体现,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提炼展示的原则

提炼展示富含文化精髓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精神标识,要以礼敬传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基本前提,做好做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注意甄别精华与糟粕、主流与支流、一般与特殊,真正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向善向上、雅俗共赏、感动人心、具有永恒价值、反映普遍规律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注意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合理利用、善于运用一切技术手段,将精神标识融入生产生活之中,融入大众文化之中;同时要避免舍本逐末,不能一味追求精神标识的“吸睛”程度,过度或不恰当地堆砌科技化、娱乐化包装元素,以致冲淡或矮化了精神标识蕴含的文化精髓。

提炼展示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要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应注意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贯通、递嬗日新的精神标识,以彰显中华文明贯穿古今的当代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精神标识实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全覆盖。贯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标识应从理念上和情感上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提炼展示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话,中华文明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提炼精神标识,要具有世界眼光,以全人类之心为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将精神标识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贯通起来,彰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共情共构,体现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强国的使命担当。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主体性与在地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充分展现精神标识的世界意义,避免一味迎合在地趣味而削足适履。正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只有自信才能赢得“他信”,只有自觉才能启迪“他觉”,进而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意义上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主要来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藏宏富,其话语表述、语言文字、文化遗产、文学艺术、杰出人物等具有影响力、感召力、感知度的各类载体,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主要来源。

话语表述具有高度凝练、理性客观的特点,适用于国际政治、外交以及学术研究对话等多重场景,是精神标识的核心形态。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观念,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而且富含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阐释、精准译介,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领航奠基。

语言文字是记录人类文明的载体,深刻反映着文明体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在中华文明中,文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等文字的维系。此外,东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深受中华文字的影响,在长期书写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中华文字集音形义于一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提炼精神标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文化遗产是文明历史的见证与结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融共生的具象呈现,是精神标识的重要来源。中华文明土壤中孕育出的文物古迹,承载着天人合一、海纳百川、以民为本、礼乐教化等文明特质,并以其精湛的工艺、恢弘的气象、高远的意境直抵人类心灵深处,成为举世公认的文明瑰宝。除此之外,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民间的智慧、大众的审美和日常化的生活观念,更加接地气、慰人情、近人心,成为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灵动、最富魅力、最能感发人心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资源,拥有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这使得文学艺术长期以来生动而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造了众多具有世界意义和永恒价值的文化经典,实现了思想性、道德性、审美性、娱乐性的和谐统一,这对于精神标识的提炼大有裨益。

杰出人物为推动文明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成为文化符号,为后世敬仰和铭记。毛泽东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无独有偶,西方文化传统中也十分重视杰出人物的标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的内容: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杰出人物是一种集合性标识,它汇聚了思想精粹、道德风化、历史情境、经典论说等多重维度。其间,思想形象、历史形象、文化形象、艺术形象交相辉映,高扬着文明标识的主体精神和人格魅力。

总之,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来源广泛、资源丰厚。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类标识的属性优势,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6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