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底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人民幸福,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使中国人民彻底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中摆脱出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领导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实事求是、稳重求进、协同推进,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我们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随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人民整体上由“生存性需求”满足到“发展性需求”满足的跃迁,过去“有没有”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主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也是推进人民幸福的关键一步。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国之大者”。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牢记,人民美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接下来要集中力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共同富裕问题。与此相应,新发展阶段中国反贫困治理的重心也从“绝对贫困治理”转移到“相对贫困治理”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理性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市场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和劳动者的力量。从世界历史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依靠、不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前提下获得了巨大成功,破除了现代化话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把现代化道路由“单选题”变为“多选题”,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并垄断话语权的格局,充分说明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通达现代化的道路是多元而非一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的路径,为那些既希望实现现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道路选择,激励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历来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如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片面性不断克服、对世界文明的整体性发展不断交流互鉴的结果。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具有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能力,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地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作出新贡献。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个坚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只有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弘扬奋斗精神,才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张艳涛,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校副校长
来源: 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