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在2018年下半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只差政府点头放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CEO阿敏·纳赛尔(Amin Nasser)1月24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席发言,顿时在国际资本市场掀起一阵波澜。此前,沙特政府1月5日宣布将沙特阿美1月1日起从国企改为股份制企业,1月11日路透社又传出沙特阿美寻求在IPO前筹集数十亿美元廉价银行贷款消息,……都为纳赛尔这番话增添了可信度。
是的,作为日产量逾1000万桶、石油储备据称高达2600亿桶(约为目前全球最大上市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0倍)的超级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上市是国际资本市场瞩目的盛事,预计将刷新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金额的纪录。对于沙特而言,沙特阿美上市是沙特政府2016年4月25日颁布的全面改革蓝图——《愿景2030》(Vision 2030)计划的关键项目之一,这份全面改革计划出台,直接起因是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油价雪崩,本世纪初的创纪录石油牛市全面终结,沙特等海湾国家石油收入应声锐减,财政储备急剧消耗,躺在高油价之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难乎为继,必须改革,寻求一条生路;但其目标不止于此,不仅仅是寻求经济财政脱困,还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化危机为契机,开辟沙特经济和外交战略多元化的新天地,并为沙特现在实际掌权的新一代领导者奠定执政基础。
从经济方面看,沙特阿美上市的目的如下:
首先,通过上市较快取得一笔巨额现金,充实沙特政府财政储备,消除沙特财政潜在流动性危机,并增强市场对沙特财政的信心。《愿景2030》(Vision 2030)计划中没有明文讲到这一点,其实这才是最直接、最火烧眉毛的动机。
沙特广义政府财政收支从2003年起转入连年盈余,2003—2008年间,以本币里亚尔计算的广义政府净财政盈余(general government net lending/borrowing)依次为97亿、943亿、2214亿、2939亿、1837亿、5809亿,2009年因次贷危机冲击造成赤字866亿里亚尔,翌年起又连续盈余:706亿、2803亿、3303亿和1616亿,2014年广义政府财政收支净额即转为赤字961亿里亚尔,2015年赤字3856亿里亚尔,2016年赤字3115亿里亚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4月预计其广义政府财政收支净额在2017—2021年间将持续赤字。[1]2011—2015年,沙特石油收入分别为2753亿美元、3039亿美元、2880亿美元、2384亿美元、1180亿美元,近几年沙特石油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以本币固定价格计算的GDP得以保持微弱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消耗以往的财政、外汇储备支撑居民消费和奢靡性投资而实现的,其代价必然是广义政府财政赤字急剧扩张并居高不下,政府净资产急剧萎缩。
其次,发展国家投资,推进沙特经济和国家财政收入多元化,从而提升沙特经济和国家财政稳定性。这是《愿景2030》计划中比较明确提出的目的,该计划本质上就是一份经济多元化计划,旨在造就一个大幅度降低、乃至摆脱依赖石油产业的现代化经济体,其中明确说要拿沙特阿美上市和出售其他资产所得(沙特政府期望目标是2万亿美元以上)设立一只新的巨型主权财富基金,使沙特国家如同挪威等石油输出国那样,得以通过投资非石油类资产获取固定收入。在发布该计划当天,沙特国王萨勒曼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了这一目标:“到2030年,我们将不再依赖石油”;要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少不了其投资多元化。
第三,通过沙特阿美上市,与更多大国实现利益捆绑,从而提升沙特本国经济、政治安全性,这是沙特阿美上市的最深层次动机,也是师法其本国历史“成功”经验的高招。而且,在沙特决策层筹划的这种利益捆绑中,中国毫无疑问是首要的新捆绑目标大国。
在历史上,沙特王室非常善于利用大国力量实现自己生存、扩张目标。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创建者伊本·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本·沙特·费萨尔)1902年1月夺取利雅得、建立最初根据地后,四面受敌,他判断,尽管英国国力远超奥斯曼帝国,但自己征服阿拉伯半岛的最大障碍是奥斯曼帝国,其次才是英国,而且英国有可能给他提供支持、保护。由此,伊本·沙特决定尽力麻痹、竭力避免直接对抗奥斯曼帝国,同时借力英国支持以抗衡土耳其,最终从奥斯曼帝国获得独立。为此,他不惜主动提出以“保护国”地位来换取英国支持。
夺取利雅得仅仅4个月之后(1902年5月),伊本·沙特就致信英国驻波斯湾驻扎官(或称“政治代表”):“除了你们,我对任何人都不抱有希望,我请求你们的仁慈的政府将我视为它的一个被保护人。”但是英国处于自身整体战略考虑,拒绝了他的请求。[2]尽管如此,伊本·沙特锲而不舍,1903—1913年间,他先后9次主动向英国政府要求建立关系并获得保护,均未得到英国接纳。直到1915年12月,由于各方面形势变化,英国与伊本·沙特签署《英国—内志条约》,伊本·沙特的内志王国方才夙愿得偿,成为英国保护国。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沙特家族内志王国与英国关系从昔日的竭力投靠逐渐走向对抗的进程中,沙特家族同样巧妙地利用了其它大国之力。甚至没有与之建交的苏联,沙特家族也利用了它的影响,以至于1925年苏联《新东方》杂志刊发专文,称赞国体、政体与苏联最为格格不入的沙特,称赞其后来被历史视为极端渊薮的伊赫万政策是“一个非凡的政治社会方案……这个方案对英国建立阿拉伯仆从国的政策是一个沉重打击。”[3]伊本·沙特1926年7月在麦加召开“全穆斯林代表大会”,就任“圣地护主”,苏联也派出了本国穆斯林代表与会。至于二战之后与美国的利益捆绑,更是堪称高度成功。
有此历史成功经验,今日之沙特要如何通过沙特阿美与更多大国实现利益捆绑呢?现在,沙特阿美实际上只是美国与沙特共有、共同控制的公司,而随着美国从石油天然气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且净出口量日益增长,美国与沙特在沙特阿美公司上的共同经济利益趋向减少,经济利益冲突则趋向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沙特阿美上市,招揽中国这样的石油天然气净进口大国参股,将有助于巩固、提升沙特阿美在中国等股东国家的市场份额。毕竟,中国原油进口量自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增长16年而跃居第一原油进口大国,而且争夺中国进口市场的竞争日益激化,2016年俄罗斯以5247.8万吨超越沙特的5100.6万吨而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来源地(《中国外贸进出口年度报告(2017)》),就给沙特敲响了警钟。这是第一重利益捆绑。
而且,作为长期以来的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定盘星”,沙特希望可持续地利用石油天然气市场获取收入,因此向来与委内瑞拉等国一味追求油价高涨的观念不同,希望将油价稳定在适度水平,这样既能让自己取得高收入,又不至于逼得石油进口国下定决心、大手笔投入去开发替代能源,从而加快石油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
至迟早在1980年代初,沙特管理层就已经从1970年代油价暴涨后替代能源、节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中认识到了这一点。1981年新年,时任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谢赫·扎基·亚马尼在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业大学发表讲话时就告诫学生们说,油价过高将破坏对欧佩克石油的需求:“如果我们迫使西方把大量资金投向其它可供选择的替代能源,他们将会这样做的。这要不了7年的时间就能有个眉目,那将导致减少(西方)对作为一种能源来源的石油的依赖性,从而使沙特阿拉伯的利益受到危害”(《华尔街日报》,1981年4月13日)。这一思路发展到现在,就是招揽中国这样的石油天然气消费和净进口大国参股,分享石油收益,还能进一步削弱中国等国家发展替代能源、排挤石油的动机。这是第二重利益捆绑。
不仅如此,通过安排沙特阿美在纽约、香港特区、伦敦等国际金融市场上市,沙特还能实现与美、中、英等大国的第三重利益捆绑。
纽约、香港、伦敦三大交易所和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已经为这笔大买卖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根据媒体报道,从中石油、中石化等组成的中国财团,到俄罗斯养老基金,都已经向沙特阿美方面表示了成为其基石投资者的意愿;英国出口融资局(UKEF)在2017年11月为沙特阿美提供了一笔20亿美元贷款,希望吸引沙特阿美去伦敦上市;香港证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在1月24日当日表示,沙特阿美选择在港上市将会是“天造地设的契合”;……在这笔蕴含潜在大风险的大生意中,充分认识并利用沙特的绑定大国动机与策略,必将有助于提高以合理条件赢得这笔生意的概率。
(2018.1.28,仅代表个人意见)
注释: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2]王铁铮、林松业:《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第99—100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
[3]王铁铮、林松业:《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第110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