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安: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38 次 更新时间:2022-10-09 11:17

进入专题: 宗教媒体  

李利安 (进入专栏)  


编者:2010年12月2日上午,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在第一场学术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的主题演讲。摘要如下:


本文所谈论的对象主要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构成:其一是“当代”,其二是“宗教媒体”,其三是“责任”。以下分别予以讨论。

一、“当代中国”——宗教媒体责任重大的时代背景

本文所探讨的宗教媒体既不是对未来宗教媒体的预测和前瞻,也不是对既往宗教媒体的追溯与探源,而是对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考察。所以,“当代中国”就是对本文探讨对象之外延的一个最基本的时空定位。探讨中国宗教媒体,一定要放在当代中国这个特定的时空下进行,否则很多问题都难以解释清楚。没有这个时空的限定,我们对宗教媒体的探讨很可能既难以让今人获得准确的认识,也难以让后人全面理解。

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当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才使得当代中国的宗教媒体肩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从宗教媒体社会责任的根源于背景来看,当代中国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尚处在不断摸索和不断完善之中,无论是在宗教政策的完善和宗教事务管理的执行方面,还是在宗教内部事务的开展与宗教社会参与的扩展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制度的健全、执法的力度、道风的纯洁、宗教组织的建设等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传统的宗教内部体制和国家现有的管理在制约监督机制方面还并不完全到位,政府管理中的长官意志对宗教界造成的伤害以及宗教内部的家长制对宗教内部造成的危害在各地时有发生,宗教领袖与政府官员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的私下裁定导致民主气氛的缺失,造成很多决策的失误,或资源的流失,这已经成为宗教界和社会各界普遍抱怨的现象。凡此种种,都不是单一借助党政部门或借助宗教团体自己所能尽快解决的问题。以研究、报道宗教现象为己任的宗教媒体可以关注以上问题,形成一种将监督的力量,协助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不断认识不足,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民主化进程。

其次,中国自从五四运动以后,对宗教信仰就出现日益严重的排斥甚至否定的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神论宣传出现情绪化国际倾向,尤其是1958年以后,左倾思想日益盛行,对宗教的不科学批判逐渐盛行,文革期间更是将宗教视作麻醉人民的鸦片,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取缔宗教。这种舆论宣传导向和实践中的强行推广,不断导致对宗教的空前迫害,而且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至少两代中国人对宗教的抵触和盲目否定。直到今天,这种左倾思想在中国依然十分盛行,这其实体现了当代很多中国人对宗教的不解和误解。由于对宗教的不了解,导致伤害宗教感情的事情时有发生,侵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事情屡禁不止,就连宗教界一些合法宗教活动、宗教界的友好往来都时常受到限制,广大民众对宗教信仰及宗教界人士的尊重还没有达到现代文明所要求的水准。正本清源、理性而科学地认识宗教依然是时代的重要课题。

第三,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各级各地政府均以经济指标为第一要务,竭力发展当地经济,整个中国的经济出现腾飞态势,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各地纷纷出现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现象,把神圣的宗教庸俗化,宗教文化资源成为赚钱的工具,宗教界的生命力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宗教界也出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宗教修行、淡化神圣性以及道风不振等庸俗化现象。宗教经济到底如何发展,宗教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协调,宗教如何在经济大潮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和恒久的魅力,这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第四,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往已经成为宗教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宗教交往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对国际信息尤其是国际宗教信息的了解。只有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科学、宗教与民族等不同的关系,把握全球宗教发展的趋势以及各国宗教的基本状况,才能更好地处理交往关系,更好地融进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某种程度来说,这方面的需求其实也就是对宗教媒体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责任的需求之一。

第五,在左倾思想继续大面积存在的同时,神秘化思想尤其是迷信思想在当代中国也广泛存在,追求神异、夸张灵验,甚至伪造灵验的事情在各地都有发现,尤其是在民间信仰和民间宗教领域内,功利化迷信思想十分盛行,打着宗教旗帜的个人崇拜、神异迷信等现象对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对民众身心的危害以及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宗教价值、反对盲目迷信的社会需求依然强劲存在。

二、“宗教媒体”——分类与现状

媒体的分类方式很多,从内容角度来说,可以划分为不同行业领域的媒体,如教育媒体、体育媒体、军事媒体、商业媒体、生活媒体、国际政治媒体等。本文所要讨论的媒体不是一般的新闻媒体或其他专业领域的媒体,而是宗教媒体。

所谓宗教媒体是指以关注宗教文化、宗教现象、宗教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媒体,包括杂志、报纸、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等。那些只是不定期在某个版面或特定栏目中刊登宗教方面内容的媒体并不属于宗教媒体。

目前中国的宗教媒体主要是报刊和互联网两类。所谓的“报”就是报纸,目前中国极少,其中以《中国民族报》的《宗教周刊》最为有名。期刊则是中国目前由官方批准的最正规的一种宗教媒体。宗教期刊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从是否公开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发行的期刊和内部出版发行的期刊。公开发行的期刊中比较著名的有《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国宗教》、《宗教学研究》、《佛学研究》以及各全国性宗教团体的会刊。内部发行的宗教期刊数量远远超过公开发行的宗教期刊,但一般发行量小,发行范围有限。其中又可分为党和政府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所开办的宗教类内部期刊,和全国性各省市自治区宗教团体所开办的内部期刊。从期刊开办方的角度来看,目前最流行的宗教期刊可以划分为学术界开办的宗教期刊、政府部门开办的宗教期刊、宗教团体开办的宗教期刊三类。从期刊内容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宗教期刊可以划分为以宗教学术为主的期刊、以宗教现状关注和宗教政策研究宣传为主的期刊、以宗教知识介绍、宗教文化推广为主的期刊和以宗教信仰传播为主的期刊。从宗教类别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宗教期刊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宗教期刊和教别性宗教期刊,而教别性宗教期刊最多的可能是佛教,其次是其他四大宗教,即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的期刊主要是由各宗教团体和佛教寺院开办,个别的则由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社会其他领域开办,数量很大,当然这类杂志绝大部分属于内部杂志,个别则属于以书代刊的、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杂志期刊。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迅猛扩展,目前中国的宗教网络媒体也迅速发展起来。网络宗教媒体具有以下优点:报批手续简易、启动成本低廉、运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内容更新及时、传播方式多样(图文音像等手段同时并举)、内容审查宽松、获取途径便捷、传播范围无限等。所以,近年来宗教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数量极大!以佛教为例,比较著名的就有佛教在线、中国佛学、华人佛教、佛教导航、中华佛光网等,全国各地的主要寺院几乎都有自己的网站,很多佛教研究机构也都开办了佛教网站,民间也有各种类型的佛教网站,呈现出琳琅满目的景象。但网络宗教媒体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多次转载的内容极多,重复率极高,原创性很差;审查制度薄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劣质内容充斥其中;信息完整性差,很多文章在反复转载过程中已经丢失了很多信息,如作者、原发网站、原发时间等,个别时候在转载过程中还被修改,造成内容断裂,含义不明,甚至出现严重错误;因为传统出版制度的地位及原有成果勘定度的影响,网络成果不被重视,严重限制了稿源,影响了稿件的质量,从而影响了网络文章的权威性。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宗教网络媒体方兴未艾,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前途不可限量。

三、“社会责任”——特殊领域的特殊使命

所谓“社会责任”是指面对整个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针对一个领域,如党政管理或宗教界,更不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部门、某个具体的宗教团体,或某个具体的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在范围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着眼,在目标上是以是否有益社会文明进步为原则。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播正确的宗教知识。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淡漠的国度,又是一个鬼神信仰泛滥的国度。正规宗教信仰的淡漠导致宗教知识的支离破碎,鬼神观念的泛滥导致对宗教的歪曲和误解。无论在政府部门,还是在民众信仰领域,尤其是一般社会民众,对宗教缺乏了解,触犯宗教禁忌、伤害宗教感情、危害宗教利益的事情常有发生,所以,当代中国的宗教媒体一定要在传播正确的宗教知识方面用功用力。由于中国国民教育系列中对宗教知识的过度缺失,以及左倾思想影响下的对宗教政策的曲解,使得宗教知识的宣传在出版领域也颇受限制,所以当代中国宗教媒体这方面的任务依然是十分艰巨的。

第二,宣传宗教政策与宗教法规。自从1982年中共中央19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国的宗教政策不断完善,在宗教事务的管理和保障宗教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宗教事务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宗教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宪法等各种法律和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政令形成一个关于宗教的完整的法制体系。由于宗教的特殊复杂性,以及关于法律法规的分散性,使得人们对宗教法规的了解和理解并非像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法规那样容易获得和容易理解,所以宗教普法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应该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开展宗教学术交流。当代中国的宗教媒体应该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不断深化学术研究、相互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不断促进学术界的宗教学研究,并在传递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建立起学界和政界、教界的联系,不断深化对宗教的了解,树立科学的宗教历史观和宗教发展观,正确地认识宗教过去历程、当代存在与未来发展,既抵制宗教狂热和宗教迷信,又反对宗教歧视和宗教迫害。

第四,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当代中国宗教媒体应该肩负起监督政府有关部门涉及宗教的管理工作、监督宗教内部财务、人事、活动等非宗教信仰事务,引导宗教与当代主流社会相适应,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审视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当代中国宗教媒体应该承担起冷静审视宗教领域的诸多问题的责任。目前宗教界存在的问题不少,有些几乎是积重难返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因为受宗教政策的限制或对宗教政策误解以及宗教政策不完善的影响,没有哪个领域或部门能够对宗教领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尽管现在国家的宗教政策已经相当健全还将继续健全,宗教政策的宣传和被正确理解也将获得全面的提升,但在政府实施依法管理、主流媒体实施监督的同时,宗教媒体应该参与到监督之中,并以自己的理性中立风格与学术考察的专长提出批评与建议,以便促进宗教的健康发展。

四、小结——当代中国宗教媒体应该具有的基本精神

为了完成以上社会责任,当代中国宗教媒体应该具备以下精神:

1、批判的精神:针对宗教领域的负面因素和各种阴暗现象,以科学中立的态度,主持公道,坚持正义,勇于批评,制止违法,反对腐败,抵制庸俗。

2、尊重的精神:针对宗教领域的正面因素和正常宗教信仰,引导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树立一种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坚决抵制各种伤害宗教感情、危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事情。

3、审慎的精神: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圣性,需要宗教媒体具有特别审慎的精神,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宗教方面的任何出版均坚持严格审查的制度。

4、守法的精神:树立法律的威严,在党政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宗教界大力倡导依法行事的风气。

5、服务的精神:当代中国宗教媒体应该秉持为宗教界、为政府宗教管理部门、为其他与宗教相关的社会领域和广大民众理解宗教、尊重宗教、以及促进宗教文化交往等提供各种服务的精神。

6、求实的精神:即坚定不移地维护宗教媒体的真实性原则,树立媒体公信力。

7、创新的精神:研究新形势新问题,预见新趋势新发展,引进新思想新信息,促进新进步新发展。



进入 李利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宗教媒体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宗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07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