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 孟丽君:服务贸易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99 次 更新时间:2022-09-07 00:43

进入专题: 服务贸易   新发展格局  

江小涓 (进入专栏)   孟丽君  

编者按: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高宇宁,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孟丽君受邀出席了第五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作为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重要论坛活动之一,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承办。论坛以“数智双循环—‘一带一路’服务贸易新动能”为主题,于2022年9月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和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共同发起的《2022中国服务贸易年度研究报告》。江小涓教授与我院助理研究员孟丽君共同撰写了第一章,并以该章节主要内容做主旨演讲“服务贸易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高宇宁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陈颖和博士后李萌共同撰写了第十一章“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高宇宁副教授代表报告撰写组发布了即将出版的报告主要亮点。


后文根据演讲和报告发布的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次交流的机会。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服务贸易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天的报告有一位合作者,清华大学的孟丽君老师。


今天分享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国际贸易强劲引领全球复苏。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第三,数字服务贸易会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一、国际贸易强劲引领全球复苏。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新冠疫情更是重创了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尤其是重灾区。学术界和各方面对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跨国投资、技术流动等等全球合作发展问题的看法总体上趋于悲观。现实是什么呢?现实是从全球看,从各大国看,从中国看,率先走出疫情影响的是国际贸易,自身增长强劲而且为全球复苏提供了有力的引领。中国去年各个因素对于增长的贡献如下:GDP增长了8.1%,投资增长了4.9%,消费增长了12.5%,外贸增长了21.4%。毫无疑问,国际贸易是引领中国经济抗击疫情、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看完中国,看看世界,深色部分是国际贸易增长,我们是2021年和2019年做了一个比较,因为中间这一年是非常态的。另外,为了和国际贸易数值统计方法相匹配,GDP用的也是现价,所以是两个现价的比较。最左边全球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1倍还要多;从中国来看,刚才看到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高出1/3;美国也是国内很大市场的国家,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也快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希望给大家鼓鼓劲,一定要相信全球环境中有很多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因素,但是有更多新的因素在出现,一定要有信心,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对中国、全球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起到正向积极的引领作用。


2019-2021年国际货物贸易增长率、GDP增长率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过去40年的开放主要是靠制造业加入全球产业链,带动了制造业扩张、技术升级、竞争力提升。我们用各种指标来衡量,和国内服务业增长衡量,和服务贸易占贸易总值比重衡量,和国际上对比衡量,服务贸易发展都是相对滞后的。现在进入新阶段,我们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从很多方面来看都要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我们挑几个比较重要的点跟各位做一个分享。


第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出口要加快增长。


第二,能源资源是长期约束,出口向低碳结构转变需要服务出口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口高水平服务贸易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


第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高水平生产者服务贸易能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新增长格局中间四点非常明确的要求,其实也是未来增长的短板和痛点,服务贸易一定要有力地发挥作用。


第一点,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出口一定要加快增长。先看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下降。第一,加工贸易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比重,可以看到从最高的1999年56.9%降到2020年的27%,这个下降非常快。第二,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占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从1992年最高73%下降到现在的40%左右。第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占我国制造业产值比重从最高的2006年46.2%下降到2021年的26.3%。这三组数据都是高度吸纳劳动力然后出口的商品,它们现在比重在持续下降。但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按不同年龄段来统计的城镇调查失业率,18-24岁这一组失业率非常之高的,所以就业压力仍然是很大的。


1992-2021年劳动密集型制造品出口占制造品出口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现在继续发挥实体经济制造业吸纳劳动力的同时,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出口要加快增长。今后比较长时间年轻人就业压力是持续存在的,开拓国际市场依然是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而且能提供收入相对较高的岗位。


现在国内年轻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40年、30年、20年甚至10年前都完全不一样了。大专以上学生在年轻人群中的占比非常高。他们期待的就业岗位除了原来的世界工厂之外,更多地倾向于诸如软件开发、商务服务等世界办公室类型。服务贸易出口和现阶段人力资本供给结构有比较好的匹配度。


今年5月份国外有一个比较综合的研究表明,国外远程提供服务的员工比当地同样工作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要高。例如如果在中国的年轻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话,他拿到的工资水平比当地企业工资水平要高。最近对于国内若干承接远程软件外包企业调研,同样表明接包发达国家项目综合收益高出国内同类项目1/4到1/3。这是王晓红研究员帮助完成的调研。所以需要高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就业岗位,服务贸易能够发挥作用。


第二点,服务贸易出口会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绿色结构带来重要的影响。我们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经济体,而且它是天赋的资源。劳动力我们不算太短缺。资金可以积累,投资能力占全球比重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提升到最近的30%左右。技术也可以通过投入不断增长。只有自然资源是禀赋,无法通过我们努力调整。土地、水、石油资源,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它的全球比重越来越低,资源压力很大。所以尽管一再努力,开展国内能源结构的优化、节能、循环经济等,但我们对于资源的进口仍然需求量很大。从石油的进口量和增长,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进口占石油消费比重仍然持续上升。这是国情所决定的特点。


2002-2019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产量(万吨)


出口中间有很多资源是消耗在国内加工成制成品以后向海外出口,大量出口含有资源能源的制造业产品。这是我们国内能源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表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部分可以归因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最终消费,在这儿生产了,资源能源消耗了,排碳了,污染自己的空间了,但是我们把很大量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让他们来消费。还有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本地总排放量约30%,可以说排放了1/3的碳是为世界人民消耗中国出口商品所排放的。所以减少资源能源含量比较高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增加人力资源密集、资源消耗少、碳排放少的服务出口,是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非常重要的内在要求。


第三点,进口高水平服务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随着整体收入水平达到12500美元,已经站在高收入国家门槛上。国内收入也是分层的,有很多中产阶级以上收入的人群,他对服务多元化、服务质量有不断提升的要求。中央也很明确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比如多元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休闲旅游等都是人民群众增长非常快的高品质消费。比如服务贸易进口中,旅行服务占比高达36%,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服务中间有两个大项,一个是海外旅游,一个是出国留学,这成为收入提高后国人重要消费需求。我觉得这个场合讲,应该不会有误解,出国留学和出国旅游是服务进口,它很简单,收到外汇了就是出口,付出外汇了就是进口,服务出国旅游和服务出国留学是服务业的进口。


2000-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从不到4万人增加到70万人,年均增长率16%。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公民出国旅游,旅游不是纯粹的旅游,包括商务旅行都在里面,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量达到15.2%,成为GDP、国际贸易、服务贸易的增长点。扩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增加消费力,一定要含有高品质服务进口的消费,这也是和国外差距大的项目,这也是很重要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


第四点,国内强调实体经济,强调制造业转型升级,现在需要进口高水平生产者服务贸易。原来很多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做制造业研究,2000年前后就能感受到这个问题,制造业继续转型升级,其实它不在制造环节的单点,从最前端的理念、研发、设计,到供应链,后端到市场、营销、服务,整体水平上不去的话,真正的制造产品环节是带不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中间高水平生产者服务,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会产生重要影响,研发服务、设计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营销服务等等,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非常有力的是在服务贸易中生产性服务贸易是增长最快的部分。无论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生产者服务已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80%以上,有这么多的高品质生产者服务在全球流动,大家都在组合重要的生产要素,为自己的制造业提级升档,我们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引进更多高水平服务贸易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005-2020年中美日德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及占比


以上四点说明,服务贸易不仅是国际贸易的问题,服务贸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几个突出问题非常有力的助推力量,在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中会发挥,也应该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数字服务贸易会提供贸易增长新动能。


首先,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是快速发展的。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前些年变化不是特别突出,由于疫情之后实体服务贸易比较困难,所以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水平有一个陡升,预计疫情平复之后还会有所下降,但是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位置,数字服务贸易的便利性一旦用了之后是回不去的。从中国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概在过去6年中间,在疫情之前就有持续的提升,我们内在力量是一个常态,而不是像全球受疫情影响的非常态。最后两年有一个陡升,即使从疫情之前5年平均速度来看,这种提升也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有特别大的优势,所以数字服务贸易一定会成为下一步整个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重要的推动力量。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及比重


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及比重


数字贸易发展不仅在于它能够扩量,更重要的是贸易内容、贸易方式的改变,带来非常重要的变化。一个在设计和研发服务中间,以前各国分别研发,串联推进,你做完了我做,最后把它组成一个成品。现在研发有了数字平台之后,研发从串联变成并联,各国研发人员在数字平台上同步设计一个完整的产品,速度非常快,而且大家互动是随时的。这款车有34个国家、350位工程技术人员同步在平台上设计。其实车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包括设计的专门化程度都很高。大量人员在平台上共同设计,除了带来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共享之外,它还带来对市场的理解。比如我们出了一款红色的产品,就会有亚洲的设计师说你这个红色在亚洲是年轻人不喜欢的颜色。有很多在数字平台上能够交流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技术和设计。这就出现了国际设计领域合作交流的新形态。


其次,数据服务、数据交易日益活跃。大家经常提到数据流动就是隐私保护、安全,这当然很重要,但企业的数据、产业的数据、社会的数据中,与安全、个人隐私无关的数据,是数据交易、数据流动的大部分,这是重要的前提。数字产品比原始数据交易丰富得多,这时候它已经很好地做了匿名化,去标识化的处理。现在数据流动经常着重于个人隐私部分怎么保护,即使是这样,数据也是在大量、顺畅、及时地流通。


讲完了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有很多业态之外,简单说一下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有特别大的优势:


第一,市场规模大。所谓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背后是数字产业要发展,数字产业要发展,背后要有良好的市场条件。数字产品是一个可以复制复刻复录的产品,市场越大,你的优势越大,拍一部影视片,在中国一上映就是10亿的观众,在其他语言国家拍的话可能只有几千万观众,所以可以复制的服务,人数多是最重要的。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差不多12亿;每个用户在移动端每天上网时长,疫情之前有一个平台期大概每天6小时,疫情之后现在已经跳到每天7小时,12亿乘7小时,每日80亿小时线上时长就是国内互联网产业线上市场规模,这个规模可以滋养出太多有竞争力的国内数字企业平台,然后它们参与全球竞争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第二,我们有特别好的基础设施。5G网站、5G联络用户数占全球比重高达60、70%,数字经济需要海量链接才能发挥作用,有了这么好的基础设施会带来对整个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出口非常有利的条件。


第三,我们具备数字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数字化过程投入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很大的头部企业带着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和产业圈的话,数字化改造有的时候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但是中国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为数字贸易、数字产业发展带来非常好的产业背景。消费端市场背景、基础端基础设施、生产端的产业背景都是全球最好的。所以数字经济一定会快速发展,带来数字贸易良好的产业基础。


小结一下,促进数字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要推动作用,高水平就业、贸易结构转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四点上都要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和企业竞争力,都为服务贸易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数字生产者服务尤其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要推进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跟各位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的聆听。



进入 江小涓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服务贸易   新发展格局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3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