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94 次 更新时间:2022-06-22 20:38

进入专题: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赵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这项重要任务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既面临西方话语和叙事体系先发优势的严峻挑战,也面临“两个大局”构建的难得机遇,务须抓紧抓实。

短板不在“故事”而在“叙事”

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困境,同中医面临的情况类似。中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在抗疫斗争中更是疗效显著。但是,由于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式,在可度量、可检验、可复制等方面,中医同现代医学的“话语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由此制约了对外交流、推广和更大范围的发展。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了是适应中国国情、能够推动中国发展、有利于人类共同福祉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辉煌的实践成就,都是我们可以充分讲述的精彩故事。但是,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依然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话语和叙事体系依靠先发优势,目前仍然占据相对强势地位,导致我国国际传播面临同样的“沟通障碍”问题。简而言之,我们的短板,不在“故事”,而在“叙事”。

应该看到,近代以来,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方也主导了全球范围内的基本价值、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推广。西方学者以西方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立论基础,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总结推演出一系列理论学说。这些理论探索有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它们大多是基于西方实践的地方性记述、局部性概括、阶段性总结,是基于人类文明局部实践的理论总结。问题在于,这些理论总结却成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被奉为圭臬的“元叙事”,成了无需论证、只需服膺的“真理”。这也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挑战所在。

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关键是听懂中国声音,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已成当务之急。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契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拥有绵延几千年漫长奋斗积累的中华文化,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向世界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既出自中国的内生需要,也源于世界的外在关注。

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既是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自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和中国奇迹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能够“立”住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素材。

尤其要看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意味着,支撑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的话语体系和叙事逻辑,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重塑再造。当资本主义引领世界进入上一轮大变局时,中国在诸多方面实力羸弱,被剥夺了参与那一轮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构的权利。这一次,我们有底气和实力参与进去,我们更要有勇气和能力参与进去。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现在正是我们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契机。

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关键要素

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话语体系为叙事体系创设“话语空间”和学理论证,叙事体系为话语体系提供传播场域和逻辑支撑。或者说,话语体系既是叙事体系构建的主体内容,又是构建叙事体系的学术工具。但是归根到底,叙事体系更具根本性、系统性和全局性,这里只讨论叙事体系问题。

叙事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叙事逻辑、叙事文本、叙事技巧。叙事逻辑构建的是“道”,属于叙事体系的内核;叙事文本呈现的是“事”,属于叙事体系的骨架;叙事技巧追求的是“术”,属于叙事体系的皮层。叙事逻辑要解决的是“为什么”(Why)的问题,叙事文本要解决的是“讲什么”(What)的问题,叙事技巧要解决的是“怎么讲”(How)的问题。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是一个系统问题。在叙事技巧层面,在保持中华民族特色、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受众(这里指的是国外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以及信息消费习惯,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别特征、具有时代特点和先进理念的表达方式,目标是“吸引人”,让人不费解、有共鸣。在叙事文本层面,把中国放进世界格局中审视、研究、解读,以“全球中国”的思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目标是“感染人”,让人不反感、有共情。在叙事逻辑层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构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共同认知,目标是“打动人”,让人不拒斥、有共识。

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我们不缺精彩的叙事文本,也在逐步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叙事技巧,但最需要下大气力构建的,就是叙事逻辑。具体而言,我们需要运用两种资源,采取两个视角,完成两项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需要运用的两种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和推动,是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的两个有力支点。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体现中国叙事体系民族性特征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话语的不断阐发和完善,既指导着中国叙事体系的建设,其本身又是中国叙事体系时代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视野中的世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需要秉持的两个基本视角。各个国家都是特殊的个体,一般性中凸显特殊性,特殊性中蕴含一般性。世界各国各自的探索包含了人类共有的价值取向,以及事关人类共同福祉和未来发展的共性追求,这些内容是各种叙事逻辑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中国叙事,需要统筹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应在阐释好世界发展一般性的基础上,讲清楚中国实践特殊性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它对一般性的暗合、发展与贡献。这不仅是策略性安排、技术性应对,也是规律性使然。对那些不太了解中华文明和中国实践的受众,因为缺乏共同认知基础,如果过于强调特殊性,忽视一般性,就会陷入自说自话、无从交流的困境。

一“破”,二“立”,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两项艰巨任务。“破”以“立”为目标,“立”以“破”为前提,“破”的同时必须“立”。所谓“破”,就是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丰富实践出发,努力打破那些占据主导地位似乎不证自明的所谓西方“元叙事”。而所谓“立”,就是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福祉出发,基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和中国奇迹的成功实践,顺应国际社会理解诉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努力构建具有共同价值基础、能被广泛接受的叙事逻辑,目的就是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环球人物》杂志社总编辑)


    进入专题: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传播学实务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83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