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枝: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的形成及其动能转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5 次 更新时间:2022-06-02 19:27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组织优势  

张润枝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深入研究我们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各个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是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深化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基本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研究党在百年组织建设中形成的组织优势,有助于为新时代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强化党的组织保证提供历史镜鉴和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体现在高度严密的组织体系、高度严明的组织纪律和高度有效的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处于一盘散沙时,是没有力量的,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把分散的个体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形成严密组织体系,实现力量倍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组织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至强的重要法宝,也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所在。

第一,高度严密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始,就高度重视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的构成基础。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提出“组织系统”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划分与规定。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特别论证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成功一个党,不是学会,成功一个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的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1945年6月,党的七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提出“党的基础组织”“党外组织中的党组”概念,增设“党的地下组织”“党的监督机关”章节,党组织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组织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党不断完善组织结构,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对“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等进行了充实且详细的规定,其章节设置和主要内容也一直沿用至今。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党的组织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深刻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进入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更加注重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瞄准中央和国家机关这一“最初一公里”,着眼地方党委这一“中间段”,聚焦基层党组织这一“最后一公里”,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形成党的组织优势、壮大党的组织力量、增强党的建设质量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第二,高度严明的组织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尤为显著的优良传统之一。“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观念深入人心,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指出“不管你是中央委员,还是一般党员,不管你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都要遵守纪律”“不管是中央委员会,还是支部委员会,都要遵守纪律”“党内不准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人物’、‘特殊组织’”。他深刻指出,“在过去,由于正确地开展了党内斗争,执行了党的纪律”“保证了党在各个时期的革命任务的实现,以及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的进行。在今后,党仍应坚持这种纪律,才能团结全党,克服新的困难,争取新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贪污犯罪分子的惩戒,改善了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恶劣现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拥护。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如果人人自行其是,不在行动上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党就要涣散,就不可能统一,不可能有战斗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员干部只有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全党才能凝聚奋进力量,发挥组织优势,反之,违反党的组织纪律、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将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使党的组织优势无法得到聚合、释放。严守铁的纪律,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的具体表现。

第三,高度有效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1945年,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而是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个“规律”就是根据马列主义建党理论确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优越性,一旦割裂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就会导致组织在决策和执行上的失误,因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既有助于保障党员群体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助于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落实,形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组织合力。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巩固

组织优势不是随着“组织”的产生而自然生成的,而是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巩固的。着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为什么“优”的最好回应。

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保证组织优势生成和发挥的首要原因。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依靠科学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组织的行动指南,纠正组织内部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使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一方面,政治路线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前途命运。毛泽东同志强调:“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组织任务须服从于政治任务”。另一方面,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正确执行党的组织路线,有利于组织优势的凝聚与呈现,反之,则会弱化组织优势的巩固与发挥。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这是党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和吸引力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为什么“优”的根本体现。在淮海战役中,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组织动员支前民工,取得了陈毅同志所说的“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在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中,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检验,切实保障民众在正风反腐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中央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科学决策、快速部署,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立即响应、紧急行动,各级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形成了全国上下一盘棋的组织格局,突显了一呼百应、一心为民的组织优势。这些伟大斗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的存在与发挥,关键在于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党组织倾听群众呼声、回应人民关切,维护人民利益。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大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发挥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力量。

以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继承党的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就要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三湾改编中,“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创举解决了党的基层组织如何有效领导掌握士兵群众的关键问题,为基层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发挥组织优势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保障。随着党的组织建设的发展,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总数已经达到486.4万个,这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导向,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党内监督,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抓好组织生活“日常关”,盯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出口关”,发扬积极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消解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案;要拓展党建领域、协调组织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水平,发挥好党的“神经末梢”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将党的组织优势不断凝聚为组织合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奠定更为坚实广泛的实践基础。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培养、考核、选拔、任用、管理等各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充分运用好党的组织资源,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廉洁力强的领导班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优势,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推进党的事业奠定坚实深厚的人才基础。

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是发挥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的最终落脚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共产党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党组织才更有底气、更有能力、更有自信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其次,要坚持“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是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要的政治纪律,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是共产党员履行职责义务的必由之路。最后,要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发挥组织优势的党性要求,是加强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只有确保“两个维护”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党员、每一级党组织的行动上,才能真正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凝聚万众一心、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张润枝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组织优势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3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