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文: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58 次 更新时间:2022-05-27 22:28

进入专题: 有效投资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韩永文  


摘要:2022年我国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显示了国民经济承受冲击和压力的韧性。然而,近期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在消费和出口增长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有效增长十分重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投资资金来源、新开工项目保障等问题。

关键词:经济增长  有效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疫情频发、多点扩散相叠加的态势,2022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显示了国民经济承受冲击和压力的韧性。成绩来之不易。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我国经济在1—2月良好开局中遇到新困难

(一)开局良好

2022年1—2月,我国经济在2021年第四季度中央加大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力度、超前调度、释放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以及市场预期较好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态势出现令人欣喜的局面,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良好表现。市场对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出疫情阴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信心明显增强。

1—2月经济形势和数据好,有疫情明显好转和节日经济刺激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中央政策前置发力,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使市场信心和活力明显增强。一是财政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提前预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二是央行在2021年12月中旬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又在2022年1月中旬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下调10个基点,5年期以上下调5个基点;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保供抑价力度,加强协调调度煤电油运生产和供给保障,多措并举平抑大宗商品市场价格。

在多重政策因素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显好于预期,各项经济指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超出2018年6.2%和2019年5.7%的增长速度。创新驱动潜力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高出2021年12月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比2019年同期增速快了一倍,比2021年全年增速快了7.3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结构性变化非常明显:制造业投资增长20.9%,比2021年全年加快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7%,比2021年全年加快20.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比2021年全年加快18.1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7.2%,比2021年全年加快13.6个百分点。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被压抑过久的消费需求开始释放,叠加新年、春节节日消费活跃等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前两年同期较快增长,同比增速达到6.7%。形势发展令人欢欣鼓舞,市场对经济发展进一步走出疫情影响充满期待。

(二)面临新困难

2月下旬突然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和由危机引发的石油、粮食等大宗战略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际供应链、物流运输受到严重扰动等因素,使得本就复苏艰难的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趋缓,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3月中旬开始,我国疫情重新出现多点、频发、传播快、感染数量多和波及面不断扩大的情况,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发展主动力区的疫情影响巨大,并通过外溢效应阻碍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扰动区域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业、消费、文旅活动、商贸流通、物流运输和对外贸易受影响程度加深。尤其是线下商业、餐饮和文化、旅游等聚集性行业进一步受创,在较大程度上拖累了短期内经济持续向好和进一步恢复的步伐。一季度经济增长4.8%,低于一些机构5%的预测值。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低于1—2月增速2.5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1—2月收窄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5.8%,较1—2月收窄近10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8%。

(三)应对新举措

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市场预期重新转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国内需求增长潜力巨大,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国际环境和市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1—2月和一季度的投资增长结构变化,反映出政府和市场主动推动结构调整的意识在增强,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这将为未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创造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面对新形势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陡增的态势,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后续经济发展作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重要工作部署和新的政策要求;要求全国上下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防住疫情就要坚持和贯彻好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这对稳定经济发展、稳定发展预期以及减少社会震动非常重要。稳住经济大盘,需要坚决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按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工作部署,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巩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从形势的演变来看,实现2022年既定预期发展目标的难度比原来预想的要大得多。我们需要坚定的战略定力,协调用好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为早日实现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与市场抗压的韧性。同时,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投资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

2022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对稳定经济增速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从3月的数据表现来看,在各项指标中,只有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这是在2021年同期恢复增长基础上的较高增长。一季度投资总额超出2019年同期3000多亿元,说明投资总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9%,较2021年全年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比2021年全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尽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较1—2月收窄2.9个百分点,但远超2020—2021年疫情期固定资产投资2.9%的复合增长率,也大大高于2019年6.3%的增速。与前些年相比,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2017年和2018年均增长5.9%,2022年一季度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出很多,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明显加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的增强,还可以从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值(以比值计算)来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值是1.94,2021年是1.4。2022年弹性值有较大提高,也说明投资的支撑作用在增强。

更重要的是,投资增长结构在进一步向好的趋势发展,这将为下一步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供给支撑,也将为后疫情时代活跃市场供给、全面满足消费能力释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供给和动力支持。

其一,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运行的托底作用进一步凸显。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比1—2月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值也有较大提高,一季度为1.77,2021年同期为1.62。

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超前发力。2021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以及2021年四季度专项债的集中发力,对2022年开年以来的基本建设形成很强的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基建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对拉动全社会投资、支持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作用。

其二,民间投资呈恢复增长态势。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尽管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9个百分点,但与2021年同期和前些年相比呈明显恢复增长态势,说明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在提升。下一步,只要政策引导得好、落实得好,并且投资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则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还会进一步被调动起来。

其三,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一季度,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2.7%,比2021年全年加快10.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3%。这是一些积极信号,说明投资结构在调整优化。这种调整变化既有利于对今年稳增长、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稳定未来发展预期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对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起到更好的结构性供给支撑作用。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5%、35.4%,显示出投资和投资结构转换的“含金量”在提升。

进一步加强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因为疫情扰动和强化疫情防控,当前线下消费迅速恢复还面临较多困难,线上消费也会因为居民预期变化和增加储蓄而受到影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国际市场供应链受阻,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趋缓,外需下滑、出口增长势能减弱。我国经济进一步恢复与发展的压力陡然增大,实现2022年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也明显增加。

从保证经济持续有序发展以及满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来看,我们需要千方百计保住经济增长,努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消费和出口增长受到新增不确定性因素抑制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有效增长十分重要。要看到,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不仅会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投资具有连带效应,会带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当比重的投资将通过劳动报酬、生活消费和服务性支出等形式转化为消费资金,成为稳定和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这种具有双重作用的需求还会通过一定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内需。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贯彻中央关于“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的要求,后续固定资产投资能不能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增长速度,对稳定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非常重要。有几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是投资资金来源问题。目前,2022年全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用于项目建设的部分已全部下达。对于下一步还有没有动力和资金来支撑后续投资建设需要高度重视。要避免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断粮”的现象。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政府投资出现资金“断粮”,必然会对民间投资、金融机构资金等社会资金进入基建领域产生影响。下一步,还可以考虑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保证有效管控债务风险、有效掌控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偿还能力以及防范风险的条件下,适度增加一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限额,以发挥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投资对其他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投资活动的带动作用。要加快理顺地方政府投融资渠道,合理注入资本金,规范融资平台运作,增强其为地方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筹集配套资金的功能。加快理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运作模式,以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公共设施建设领域,扩大社会投资范围,活跃民间投资。

二是新开工项目保障问题。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3.5万个,同比增加1.2万个,计划总投资规模同比增长55%。后续中央和各地还会有很多项目进入新开工建设阶段。总体来看,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支撑有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发力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强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尤其是要加快做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创造开工条件。有条件尽早开工建设的要尽早开工建设,早建成早发挥效益。要看到,这些项目的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即期经济,更有利于为后疫情时代和未来发展增强后劲,为今后的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创造新的供给和新的发展空间。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统筹做好项目建设用地、用能和资金供给保障工作,贯彻好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的要求。这需要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各部门之间形成更有效的协同配合,建立更有效率的联动协调机制,集成发力,保障好对有效投资需求的要素支持。

三是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问题。扩大投资的大头儿是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的活力来自民间投资、市场主体投资和产业投资。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市场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支持和保护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投资积极性,保持好民间投资、产业投资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的势头。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扭转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以更完善更精准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支持、引导、鼓励活跃民间投资、产业投资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要精准贯彻落实减税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节奏,通过提高企业现金流来推动市场主体扩大投资资本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投资活动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要“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激励市场主体扩大中长期贷款需求,支持和推动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创新能力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等。

四是贯彻好中央“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在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基础上,合理调整房地产发展政策,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清理各线城市存量、空置房源,对能够调整用于供给、满足部分刚性需求和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房源,应积极组织调整使用方向,以更好地满足结构性住房需求,释放市场住房购买力,缓解开发商资金占用压力,释放新的房地产市场投资能力。还可考虑将政府用于满足刚性需求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用于对现有空置房源转为供给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购房者的房价补助。这样既可以增加对真正有住房需求者的住房供给,又可以激活刚性购房者的投资意愿,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既有利于节约政府土地投入、减少新建住房对资源的占用和对城市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损伤,更有利于盘活部分长期闲置的商品房资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韩永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本文原载《债券》2022年5月刊



    进入专题: 有效投资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1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