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耕田: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4 次 更新时间:2022-05-23 18:48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邱耕田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社会。现代化总是具体的,具体的现代化特征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制度上划分,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地域上划分,有欧美或西方的现代化和中国等国的现代化;从社会领域的角度划分,有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认识,而且能为我们继续走好这条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存在的绝对性,决定了矛盾分析方法作为认识工具的必要性。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视域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包含着深刻辩证关系的重大命题,具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属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存在中,从矛盾属性看,其实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践机制看,是现代化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的双向统一。探讨这两种统一,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亦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因为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自己的路”而非“别人的路”。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进而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从发生学角度看,反映的是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而确立的现代化之中国探索。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国式”的基本逻辑意蕴,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切合中国实际。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表现和基本追求。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拥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内在规定性或根本特性,如要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人民至上,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其成果要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要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己来主导;要坚持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然是一条“中国道路”,这条道路体现和保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只有这条道路,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高度契合,也才能真正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它呈现着两种逻辑进度:其一是现代化要求的进度,其二是中国特色要求的进度。所谓现代化要求的进度,是指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或是世界现代化之中国化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中国式”,还具有现代化的共性。具体而言,既然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要按照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路径加以推进,要体现现代化的共性,因为这种共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现代化的特征,属于现代化的范畴,而不是别的什么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特征要求我们必须“胸怀天下”,即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有一种新时代的“天下观”,要以世界眼光或基于整个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关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要从世界现代化的大趋势、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国进步的大方向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要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内,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共性与个性的相互依存与包含,还是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转化与过渡。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转化和渗透,其实就表现为现代化化中国、中国化现代化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从而深刻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特性和实践机制。

所谓现代化化中国,表达的是始发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置身于现代化洪流中的中国,在掌握和遵循现代化规律、原理和规则基础上,以现代化的方式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由贫穷落后向富裕发达转变。这种转变就反映了现代化对中国的影响,是现代化化中国的具体表现。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上所有国家最终都要走向现代化,都要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也无例外地要接受这种必然趋势的“安排”。基于矛盾逻辑来看,现代化化中国,反映的是由一般向特殊或由共性向个性的转移渗透。这种“化”,具有否定和肯定两种功能。其否定的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落后性,肯定的是中国选择现代化道路和从自身国情出发的正确性。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过程其实是努力追赶现代化的过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60年代,一开始是被动卷入,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才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进程。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由此迈入了主动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他强调:“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所谓中国化现代化,是指中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对世界现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世界现代化运动在注入了中国因素后所获得的深刻变化。换言之,中国化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自身的现代化实践及其形成的道路包括取得的成就、产生的经验等以影响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和方向的实践过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及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与世界分享交流,从而充分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现代化运动中,中国是个后来者,也是个后起之秀。中国通过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自己的面貌,而且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正如《决议》所指出的:“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基于矛盾逻辑来看,中国化现代化是实现由个性向共性、由特殊向一般的转移渗透,在这种转化中,一方面是中国发展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充分表现,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借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而彰显其优越性与生命力。中国化现代化,同样具有否定和肯定两种功能。其否定的是现代化单一片面的模式或道路,如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其肯定和维护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总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依赖,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当然,无论是现代化化中国,还是中国化现代化,主导权或主动权都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即这“两化”的主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我们化什么、如何化,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规律,要合规律性;还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合目的性。


(作者:邱耕田,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0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