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国学为什么需要一场大典?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53 次 更新时间:2022-04-20 16:01

进入专题: 国学  

朱汉民 (进入专栏)  


【凤凰网导言】

7月11日,“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启幕,迅速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反响之大,参与热情之高,远超联合主办方岳麓书院与凤凰网的预期。国学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武术、中医、京剧、国画、茶道算不算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奖到底怎么评,奖金有多高?谁才是当今华人世界众望所归的“国学泰斗”、“带头大哥”?国学传播奖究竟颁给粉丝千万的文化大V还是基层播火者?一时间,诸如此类的争论,在各大门户网站和社交平台上掀风卷浪,热闹非凡。

而在古树参天、林荫蝉噪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国学大典主要策划者之一、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一如既往地看书著文,处理“山长”日常事务。所不同的是,电话暴增了不少,书桌上高高低低摞满了有关国学大典的各式资料。

对于这座千年庭院来说,尽管在宋朝就已经名满天下,但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国学大典,在其1038年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往常的平静,显然已经被打破;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讨论,书斋里的儒者,还能淡定如故吗?近日,在岳麓书院内一处只用于教学、不对游客开放的庭院里,院长朱汉民教授接受了凤凰湖南的独家专访,首度向公众解读国学大典的台前幕后。


【为什么要说“致敬国学” ?】

现代中国人不能随意贬斥往圣先贤,正如儿子不能随意贬斥自己的父母

凤凰湖南:朱院长好,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正式启动了,目前来自各方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国学奖,关注程度特别高。您作为这场大典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又是执掌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长达20年的山长,能否说说策划这场国学大典的初衷?

朱汉民:为了进一步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学,岳麓书院成立了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国学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学术文化平台。按照我们今年的工作计划,是要做一些面向整个国学界颁奖的活动。开始做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在思考如何能够更广泛地引起学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个活动,但是单凭我们是很困难的。我们希望寻找一个影响力大传播力强、同时又是共同志向的合作单位,可能会有利于把这个活动开展得完整。我们正好有机会和凤凰网的朋友们交流,聊得很投机,双方马上达成意向性的协议,由两家联合举办“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这样一个大型活动。

凤凰湖南:敲定这个活动、达成意向的过程大概是多久?

朱汉民:时间比较短,因为一谈就很投机。我认为最好的合作关系应该是既能够志同道合又优势互补,岳麓书院跟凤凰网正好是这样一种关系。凤凰网、凤凰卫视有很深的的中华文化情怀,他们做的节目内容都有很深刻的中国文化思考、讨论与传播。岳麓书院作为千年学府,当然有很深的的中华文化情怀,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感,这与凤凰网的想法非常一致,所以我说是志同道合。另一方面,岳麓书院与凤凰网正好又是优势互补。一个古老的书院和一个现代的新媒体好像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大家的想象中,古代的学院一定是一批老学究在那里做学问,而网络新媒体具有现代化、大众化的的特点。确实,两者间的差别很大,但我认为正好是这个差别导致我们的优势互补。岳麓书院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纵向延续一千多年的学府,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但这种文化积淀需要在现代的空间上传播来,恰好凤凰网的长处在于它是一个全球的有影响力的媒体,它在空间上是全球性的。

另外,岳麓书院又是一个现代学院,这里集聚了一大批专业学者,从事从事学术研究和大学研究生的教学,完全是一个学术教学单位;而凤凰网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媒体,它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紧密相连。我认为国学不应该仅仅是学者的事情,它应该要能够通过大众媒体的平台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间去,这又是一个优势互补,时间和空间、专业学术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互补。如果单是大众媒介,没有专业学者参与的话,水平不会提高;但专业水平如果集中在象牙塔里面不跟大众结合起来的话,你研究的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就有限。

凤凰湖南:国学大典新闻发布会之后,从目前我们收到的反馈来看,“全球华人国学奖”的关注度显然最高,这有没有超出当初你们的预期?为什么要高调设立这样的奖项?

朱汉民:国学大典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学评奖。大规模的国学评奖是过去没有做过的,官方没有做过,民间也极少。官方有很多科技奖,有国家级、部省级的科技奖,人文社科领域奖相对比较少,国学的奖就更少了。但是我们认为国学研究是当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学术领域,它涉及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崛起,主要体现为经济、政治、军事。我们的经济上来了,政治实力、军事实力也增强了,但是我们在文化上、在价值观念上好像还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和我们一直在文化上居于领先地位“有五千年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不相称。我认为,恰好是与文化价值、文明传承联系密切的传统国学的研究是最值得引起国人特别重视和关注的。但是近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政治运动等各种原因,使得国学这个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几乎被中断了。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崛起,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自信心的增强,国学的声誉、地位开始得到应有的尊敬。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推出并承办“全球华人国学奖”,就是希望进一步激励现代学人对国学的创造性的研究,推动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自觉传承与发展。“全球华人国学奖”首先希望唤起一种对国学的崇敬感。我们称这次活动的主题叫“致敬国学”,就是强调对国学要有一种敬意。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已经失去了对国学的敬意,很多人动不动用很粗俗的话随意地来批评国学,用粗鲁的话来批判我们的先贤。其实这些先贤对于我们的中华文明的创造与奠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哪怕他们在那个年代说过的一些话现在已经不恰当了,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的文化贡献仍然是主要的。所以我认为,现代中国人不能随意贬斥我们的先贤,就像你不能随意贬斥你的父母一样。当代中国人需要唤起一种对国学、对先人创造的文明的尊敬。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国学评奖的活动,以唤起全体中国人,包括全球的华人对国学的尊重的态度。

【致敬什么样的国学?】

国学评奖,我感觉在做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凤凰湖南: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国学评奖,其中有人认为不应该忽视像武术、中医、京剧、国画等项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汉民:这是因为大家理解“国学”的角度不一样,现在“国学”也没有得到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国学”还是有一个确切的内涵。首先,“国学”的“国”应该是指中国,这个很明确。非西方民族将本民族的传统学术称之为“国学”,如日本也有日本的国学,韩国也有韩国的国学,现在韩国还设立了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国学振兴院,均是中央一级的研究机构。当然,韩国、日本与中国的国学是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这个“学”就是指这是一种学术,即一种知识体系。当我们讲国学的时候,这个“学”一定是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一定要通过文字、典籍的形式保存下来。比如说中国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典籍,中国历史上各种各样通过文字典籍保存下来的知识系统、学术思想,我们把它统称之为“国学”。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不是通过文献典籍传授的操作技能,我通常不一定把它称之为“国学”。比方说讲到武术、棋艺、工艺、器乐的操作技能,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国艺,艺是一种操作技能活动。比方说武术、厨艺,它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手把手的动作传授,不是一种普遍化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些操作技能如果理论化了,它还属于国学。比方说演奏编钟不属国学,但是研究、探讨编钟音乐的原理、功能等文献典籍,则是属于国学。正如你画画不叫国学,武打不是国学,中医治病不是国学,但是包括国画画论、武术理论、中医学的研究探讨,这些上升到学术层次上了,它就成了国学的一部分。哪怕是烹饪,中国的国厨,如果做一些理论的探讨,我认为也是国学。

凤凰湖南:所以这一次国学大典中,“国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朱汉民:我们这次的“国学大典”,基本上是基于学术层面的国学,也就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即是指今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这种学术主要是经史子集各个方面。过去对中国传统学术有过很多分类,包括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儒释道三教之学,诸子百家之学。另外,还有所谓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济之学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我们可以把这些都包括进来,基本上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国学。

凤凰湖南:既然国学所包涵的范围这么广,而在各个领域做研究的学者又很多,那这次对国学评奖的评选标准怎么确定?

朱汉民:你问得非常好!做国学评奖,我是感觉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评奖其实是在做学术评价,其实每个学者都会有自己的学术评价标准。由于学者在学术有不同思想流派、学术风格和研究方式,许多人往往会比较偏爱自己的那种学术风格、研究方式。历史上就有很多不同学术流派,像汉学、宋学。那么在今天,又该如何对这些不同思想流派、学术风格和研究方式的学术成果作出评价,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

刚才我说要致敬国学,引起人们对国学的热爱、尊敬。我们首先强调对这些不同领域、风格和研究方式的学术成果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和眼光,因为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正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建树的学术成果。其次,我们希望学界有广泛的参与性,要保证评出的结果有公信力。所以我们作为组织者,尽可能地自己少说话,让学界来说话。所谓由学界来说话,就是说在全国甚至全球学界里面,聘请各个领域、不同学术追求的学者,比方说首先是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里从事中国历史、哲学、文学及其相关文字学、文献学的研究整理的学者里面,挑选一些有威望的、正在学术前沿的一部分学者。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些学术支持单位,如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等国际、全国一级的研究国学的学会,请他们推荐专家,评出2个国学终身成就奖、30部国学优秀成果奖。我们希望学术圈内的学者大家来共同推荐。光国内还不行,港澳台、英美法等全球的一些汉学家,都参与评奖,这样的话,我们想尽可能吸取最多的学者们参与到这个事情,集中他们对国学的评价,然后在他们推荐基础上评出排在最前面的学术成果与学者。

这样的话,我个人也好,岳麓书院也好,在评审的过程中只起一个联络者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整个学界。我认为,这次评奖虽不可能把优秀成果都能评出来,但是希望大家评出来的国学成果至少是近五年的国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出来的人物是长期在国学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学人物。

凤凰湖南:为什么要把国学评奖的评委范围设置那么广?

朱汉民:我们考虑到做学术研究的人,往往是坐冷板凳的,他们在孤寂地做学术研究,而且往往是那种处在最孤寂的环境、心态条件下做出的学问,有可能是非常好的成果,而且往往不为人所知。我们的国学评奖就是希望将这些成果评出来,所以我们没有走个人申报的道路,因为很多优秀学者并不会自我申报,甚至对这个完全不在意,这样可能会漏掉很多优秀成果。我们的评委是两百多个名单,而且遍布全世界,让大家共同来推荐,我们会重视各个推荐方面的意见,希望避免一下这样的情况。

凤凰湖南:您主持岳麓书院已经20年之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要站出来,举办国学大典?

朱汉民:书院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国学的重镇,我们有幸在“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工作,一直都有“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今天,古代书院能够保存下来的可能最多只有一百多所,这一百多所书院仍然继续继续由当代学者、当代儒生、国学专家来执掌管理权的书院,维持其学脉的,那就更少。而岳麓书院是一个在当代中国中,很少见的一个由一些当代学者、当代儒生、国学专家们继续管理和执教的书院,所以我们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来做这样一个事情。您刚才谈到我主持岳麓书院这么久才想起举办国学大典,其实,这二十多年我们主要在做岳麓书院的基础性的工作,包括书院古建文物的全面修复、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建设,同时还包括恢复岳麓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传承岳麓书院学脉的基础工作。在这些工作大体完成以后,我们才有精力逐渐启动了包括国学大典、国学讲坛等作为公共学术文化平台的事务。

凤凰湖南:光评这些学术类的奖,还只是停留在学界圈子里。很多人都在关注国学奖中的“国学传播奖”,这应该是很接地气的,能谈谈设立这个奖项的目的吗?

朱汉民:其实这次我们跟凤凰网合作,还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做的国学评奖,除了“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还设置了一个很重要的奖项,就是“国学传播奖”。国学的传播,国学的普及,像我们大学及科研院不太关注这种事情的。但是,正如您说的,“国学传播奖”应该是很接地气的。我们看到,很多退休老教师,很多学者自己办国学班来从事国学教育,或者在社区从事国学教育,或者在媒体从事国学讲座,组织各种各样的普及活动。这种活动应该说是我们从事国学研究最希望能够看到的。因为国学本来源于中国人的生活日用,集中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智慧,国学一定要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由于国学普及往往是大众层面上的“国学”,组织这些活动的往往都是大众媒体、社会组织、学者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由他们来做这样的事情。这次我们设计了一个国学传播奖,这个想法跟凤凰网也是一拍即合。过去我们对此了解不够,我们不能评,但是凤凰网跟网友、跟广大读者有非常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对国学传播比较熟悉,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让大家参与国学传播奖的评选。所以,我相信国学传播奖的评选,一定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通过这种评选进一步亲近国学,也希望广大网友、各界人士都来关注和参与。

【国学的意义有多大?】

国学,熔铸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

凤凰湖南:我们一直在谈论国学大典,最后我们要回到一个重大问题:国学的意义有多大?国学离我们有多远?近些年“国学热”的高烧不退,很大程度是民间自发兴起的。我的问题是,在当代中国,国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朱汉民:国学的意义是什么?在国学热兴起之初,特别是在我们承办“国学大典”的期间,这是我在不断地追问自己的问题。现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读那些发黄的、甚至是简帛上的古书呢?如果静心思考,我认为,国学至少有四个层面的重大意义。

其一,国学能够为现代人的个体精神需求提供思想营养。

其二,国学能够满足当代社会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

其三,国学能够为当代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其四,国学能够成为21世纪新的人类文明建构做出重要的贡献。

凤凰湖南:国学有这么多的重大意义!但是国学已经出现一个断层,最明显的现象是很多人都已经是看不懂文言文了,今天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来重拾?

朱汉民:这正是我们急切呼唤“致敬国学”、希望普及国学的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些基本的国学教育,比方说阅读古文的教育,过去我们这一方面重视不够,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文,但是我们的大学生还读不懂中国优秀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从小学教育开始加强,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有相应的国学教学内容。我们很多优秀的思想确实是用古代的诗文表达出来的,非常优美,我们如果学会了,对丰富我们的思想和美感都非常有好处。但是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可以说在现在中小学教材里,体现得远远不够。只是有个别的从文学的角度、从史学的角度选了一些诗文,但是没有上升到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的层面。我认为是应该由我们的政府、教育部门、老师、专家学者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工作。

从学者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做一些普及工作,国学内容非常庞大,它还有很多内容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部分,它在历史上、在传统社会是有意义的,但是在今天是不行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学者有这样一个责任,挑选出一些能够对现代生活有意义的国学材料。同时再做一些能够让一般的现代人都能够读得懂的注释。

应该说今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启动这个事情,教育部已经正式下了一个文,就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程中。这个事情,专家学者、出版部门、学校老师已经在联合做这样一件事情,当然我们现在在做的过程中还缺很多东西,比方我们缺师资,我们的小学、中学包括大学过去因为中断了这个教育,现在缺大量的这种从事国学教育的师资,这是我们的一个缺陷。另外,教材方面、编写方面,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编出一些教材来了,另外还引进了一些台湾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但是还远远不够。

【采访后记】

在一本名为《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的著作封面上,朱汉民用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读书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有一个安顿精神的读书处”。这位主持岳麓书院院务长达20年之久的“山长”,见证了书院绵亘未央的生命力,他每天在“整齐严肃”的庭院内,体味着孔颜之乐。采访接近尾声时,他笑笑说:“我确实喜欢岳麓书院这个能够安顿精神的读书处,每次穿过这座古老的庭院,脑子里总在提醒自己:面对千年学府的历代先贤,今天做任何事情,放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我都认为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必须把它做到更好,更完善,才能够不辜负千年学府的美誉。”

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8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凤凰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