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19 次 更新时间:2022-03-09 15:11

进入专题: 工业化  

黄群慧 (进入专栏)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综合测评表明,到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虽然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还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工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在新发展阶段深化工业化进程意义还十分重大,还面临着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的高质量工业化任务。站在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起点上,在新发展阶段要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深化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路径,推进从高速度工业化转向高质量工业化,全面实现工业化。

关键词:工业化  基本实现  重大成就  “新四化”  高质量工业化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自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一直是成为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都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也一直把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奋斗,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人类工业化史上的奇迹。经过七十多年的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工业化进程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到2020年,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而很多发达国家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实现这个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实现工业化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历史节点,回答2020年中国是否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十分必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农业大国实现工业化,无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伟大任务,一直以来也是中国共产党锲而不舍地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早在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提出:“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1953年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工业化这个中国人民百年梦寐以求的理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建国初期中国推进国家工业化进行了专门论述,指出1956年党的八大分析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成为我国工业化目标新的具体内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首次综合表述为“小康”的同时,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党的十五大还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工业化国家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一个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这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并首次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再次强调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坚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党的十九大要求到2020年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针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要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辉煌的历史节点,有必要回答我党全国代表大会多次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需要,也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二、综合测评我国2020年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

自2006年笔者团队开发出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以来,团队利用工业化水平指数对中国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连续跟踪评价。按照传统工业化理论,我们把工业化划分为前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利用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例、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产业就业占总体就业比重五个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取实现工业化国家这五个指标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经验数值范围作为标准值,构造了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对应工业化的前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该指数分别取值为0、1~33、34~66、67~100和大于100。

测算表明,在经历了“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增长后,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指数为66,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即将步入工业化后期。2011年以后中国工业化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中国经济步入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趋优、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指数达到84,中国工业化水平快速地推进到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2020年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指数已经达到93。由于工业化水平指数达到100就表明全面实现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那么中国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为93,就意味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即将进入实现工业化后的后工业化阶段,据此实质上可以判断为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具体而言,还可以从两方面进一步考察,一是从评价工业化水平的具体五项指标看,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按照汇率现价达到10500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现价达到17312国际元,二者平均值约达到12749单位元(为了消除按照汇率现价和按照PPP方法进行国际比较的误差,这里给出的人均GDP标准取二者平均值),服务业比重达到55%,这两个指标的数值都已经达到了实现工业化的标准,落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的范围。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4%,三次产业结构中非农产业就业占比为76%,制造业增加值占商品增加值比重为58%左右,城镇化率、三次产业结构中非农产业就业占比指标值以及制造业增加值占商品增加值落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准值范围,单纯从这三个指标看,我国工业化水平属于工业化后期。也就是说,五项指标中中国已经有两项指标表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三项指标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而且从权重看前两项指标意义更大。二是从具体省份看,到2019年,已经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6个省市整体步入后工业化阶段,14个省份步入工业化后期,有11个省份处于工业化中期。也就是说,大多数省份步入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因此,综合单项指标和省级区域两方面工业化水平的具体分析,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这样的判断也是成立的。

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看,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或者重要标志之一。基于上述工业化水平综合测评,到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也满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到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短短几十年崛起为世界性的工业大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高目标奠定了雄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世界工业化进程上看,中国这样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工业化进程,带来世界工业化人口翻倍地增长。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世界上希望实现工业化而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全面实现工业化需把握的重大关系

虽然到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中国工业化进程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从工业化发展动力看,存在内外不平衡的问题。长期以来低成本、出口导向的高速工业化战略,造成对国际循环过度依赖、内需开拓不足的国内国外动力失衡,经济安全风险加大、核心技术缺失、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巨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内需体系还有待完善,经济循环还需进一步畅通。二是从工业化发展的区域结构看,虽然近些年国家整体区域协调程度不断提升,但工业化水平总体上还是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再加之东北地区快速去工业化、造成南北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从工业化发展的产业结构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然显著,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存在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而高端产业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发展不够,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共性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严重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四是从工业化发展的资源环境看,工业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资源环境还是难以承受如此快速的大国工业化进程,低碳减排、绿色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五是从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度需要加强,工业软件、高性能芯片等还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智能制造能力都有待提升。六是从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看,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还不充分,城镇化水平总体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时间上不同步”和“空间上无互动”的问题,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水平有待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水平还较低,城市群和城市圈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七是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看,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还不充分,农业现代化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短板,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电气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都与我国工业化阶段不相适应。

上述中国工业化进程存在的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虽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还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还面临着继续深化工业化进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大任务。这里尤其需要澄清几个方面的认识:

1.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的关系,工业化基本实现并不意味着工业化进程终止或者深化工业化进程的意义有所降低。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但还并没有全面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社会,决不能因为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就认为我国工业化任务已经完成,过早或者过快“去工业化”。近些年经济“脱实向虚”、制造业比例下降过快的问题已经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衡,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今世界仍处于工业化时代,大多数国家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又纷纷开始“再工业化”。对于我国而言,仅仅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如果忽视继续深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不能实现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不能推进工业化从基本实现到全面实现的深化,那么会严重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

2.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基本实现并不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一般而言,现代化是指,一场由西方社会发端,后传递至全球范围内的至今仍在进行的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思维等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的显著的社会变革。而工业化是一系列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表现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过程。虽然,工业化也被一些学者理解为现代化,但工业化实质上是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可以理解为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核心动力。因此,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就,但仅仅是指中国基本实现了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不是指所有领域的全面现代化的基本实现。随着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现代化新征程上我国将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关系,工业化基本实现并不意味着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工业化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概念,是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的过程。而工业现代化是专指工业行业的发展,是工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的过程。虽然工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对于促进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两者内涵并不相同。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是大而不强,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规模巨大,但在效率、结构、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工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石油、船舶、食品等行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而机床、医药、煤炭等行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以“工业四基”为代表的整个基础还很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存在着众多“卡脖子”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判断,工业化实现与否更多是看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因为我国工业存在着无法生产高性能芯片这样的工业现代化水平的短板,就否认我国已经达到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这样的经济发展程度。未来中国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来深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化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进而全面实现工业化。

4.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工业化基本实现并不意味着工业发展的意义有所降低。随着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很多学者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服务业时代,工业发展的意义已经降低,应该更加强调发展服务业。实际上,虽然随着工业化进程到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增加值及就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开始下降,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和规律,但是工业的重要地位并未改变。工业所固有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决定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会降低。工业本身蕴含着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即使在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发达国家,大部分技术创新也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是依附于工业发展、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随着工业化进程深化,虽然服务业占比在迅速提高,但工业引擎功能并没有“消失”,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新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发展作为基础。在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呈现融合发展趋势,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外包,会引起统计上工业占比下降的现象,但工业的创新引擎功能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因此,避免过早和过快“去工业化”,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比例稳定,仍是中国工业化基本实现后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导向。

5.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基本实现并不意味着基本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认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同时,首次提出我国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基本内涵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显然,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更加强调与信息化融合、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率、保护资源环境和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的工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新型工业化更多是用于描述一种工业化道路或者工业化战略,其内涵要求是符合了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的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笔者基于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率等指标测评的工业化水平,由于其各指标的标准是基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和水平来确定的,在很大程度上评价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水平。我国虽然在传统意义上实现了工业化,但考虑到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仍然巨大,离新型工业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工业化进程。

6.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与“新四化”的关系,工业化基本实现并不意味着“新四化”的同步基本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新型工业化概念从表述上看已经包括了信息化、绿色化、高级化(高科技含量)等方面内涵,“新四化”同步发展再将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并列实际上有突出强调信息化要同步的意义。另外,农业也是一个产业。实际上,在理论上农业现代化也是可以归结到工业化内涵之中的。同样,“新四化”同步发展把农业现代化单独列出也是有突出强调补现代化短板的意义,因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相比各个行业现代化还是一个短板,值得强调。再加之我国城镇化相比工业化也滞后,因此,“新四化”更加突出协调发展的理念,突出工业化进程的协调性、平衡性的要求。中国虽然基本实现工业化,但工业化进程存在上述诸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进一步通过高质量工业化进程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正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四化”的必然要求。到2035年,随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逐步解决,这时“新四化”才会基本实现。

总体而言,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还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工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在新发展阶段深化工业化进程意义还十分重大,还面临着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的高质量工业化任务。

四、推进从高速度工业化转向高质量工业化

站在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起点上,在新发展阶段要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深化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路径,推进从高速度工业化转向高质量工业化,全面实现工业化。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进入到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化新征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正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后深化工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高质量工业化过程,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站在基本实现工业化新起点上,需要从高速度工业化转向高质量工业化。进一步要说明的是,新型工业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高质量工业化,但两者还不完全等同。高质量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工业化,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要求,其内涵更为全面系统,是创新驱动、可持续、包容的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内涵较窄,更强调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要求。而且新型工业化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高质量工业化应该是相对于高速度工业化而言,与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相统一。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进一步深化工业化进程需要新的工业化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现代化战略,就是新发展阶段的工业化战略,其核心内涵是实现从成本驱动、出口导向、高速度工业化向创新驱动、内需导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最终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实现。

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高质量工业化战略,有四层内涵:第一,从工业化动力机制上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基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转向基于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以要素低成本积极参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赶超,但这种低成本优势近些年面临的核心技术缺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为本质特征、基于创新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工业化战略,这意味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实现工业化动力的重大转变。第二,从工业化战略重心上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主导。这意味着要充分利用我国在资源禀赋、市场容量等方面的超大规模的大国优势,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推进工业化进程。第三,从工业化目标导向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追求速度实现赶超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需要、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一组经济发展特性。而这正是高质量工业化所要求的基本特征。第四,从工业化推进过程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重视工业化进程到重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实施过程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的“四化同步”过程,也正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进程的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作为高质量工业化战略,新发展格局战略中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从循环内容上可以表现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当前工业化进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够、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产业短板。高质量工业化进程就是要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推进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无阻,也就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伟大成就,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基础上,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就了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的百年梦想,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伟大成就,又一次强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和参考文献略)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原载《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1期。

进入 黄群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工业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92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