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与罗素先生之谈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80 次 更新时间:2024-06-23 21:49

进入专题: 佛学  

太虚大师   罗素  


民国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太虚大师偕马古烈博士及予,自巴黎至伦敦。越二日,访中国驻英公使馆陈秩三代办,当以蔡孓民先生介绍太虚大师与罗素先生之一函,托为转致。回电约太虚大师至其隐居之山中午餐,谓除星期五(十一月初二)以外,皆可函订时间前往。但太虚大师以蔬食及须予同往之故,令电复准于星期日午餐前往访。是晨、天色晴丽,一路之乡景极佳。既抵“彼特士菲尔德”车站,已派其汽车来接,沿途十余里,风物幽茜,心至舒畅!抵门前,由罗素先生迎登高楼之画室,四望山景荡漾,遥接沧海,洵哲人修养之地也!太虚大师与之谈二小时,由予以法语翻译,意极惬洽,临别时分赠相片及其哲学名著。谓今日得与太虚大师相晤谈,深致谢蔡先生之介绍。予在英未遑记录,然因太虚大师与罗素先生所谈,关于佛法世法者非细。兹至比京,小有休暇,乃追忆当日之经过,并录其谈话如下:

师曰:吾为研究佛陀所说大小乘法之理论者,然对于华译之各种科学、哲学书,亦欢喜研究,故于先生之学说,亦颇曾涉览。关于散见先生所论及之社会学心理学等,既佩卓见,尤喜先生之卓见,迥不犹人,不愧为现代哲学界之泰斗,故今日深幸得与先生一谈!

罗曰:吾亦思研究佛学,但恨未能耳。不知吾之哲学,与佛学有相同之点否?太曰:先生之哲学,颇多与佛学同点。先生“只认有许多散而相关之特体,而不设有一个由此许多特体构成之全体,或包容一切之整个宇宙;又只认有许多真理,而不设立有一条笼罩一切之绝对真理”。此与佛学只说有许多彼此相应生灭相续之法,而不认有由此许多法所构成之“常一我”,或任何之整个全体;而说有一一法之真相,而不别立一法为笼罩一切之真理,以之而破除各家所执之我之法,其同点一。先生虽说“此一人之所见之世界,与别一人所见之世界,其中必无共同之地位,因为地位本只能由在其中或在其旁之事物组合而成”,然许一“不同之世界间,虽有种种之不同,然各个世界则完全恰如其被觉知之样子而存在,就初令不为人所觉知,亦可恰如现在所见之样子”。此近于佛学所云:“法界诸法,法住法位,有无觉者,性相常住”,其同点二。先生主张“只由许多之特体,排比成某结集,即成为能知之心,而属此结集之诸特体,个个均同时兼为另一结集之一分子,因其为另一结集之一分子,遂又成为心所知之物”,此与佛说若心法若色法等诸法,皆是因缘所生法,其同点三。略言三例,余可推矣。

罗曰:此所语者,与吾完全同意。

太曰:然尚有须研究者,先生既祇认有“如飞而游之感觉,与感觉今有”,而又创说有“中立特体”,此之中立特体,其即感觉或感觉今有耶?抑为感觉与感觉今有之下,更根本之另一法耶?若为另一法,则有违“只认有感觉与感觉今有”之主张,若即感觉与感觉今有,则何须更说此中立特体为?

罗曰:此问题,吾尚在思考中,犹难更为决定。

太曰:更有问曰:先生所谓之中立特体,为各各独立存在之非因缘所生法耶?抑与若心若物等同为因缘所生法耶?

罗曰:此中立特体,是否亦为因缘所生法,乃如旅行到荒漠中,尚未能决定其方向一般。

太曰:若中立特体为各各独立存在之非因缘所生法,则近于佛学中小乘一切有部之实有法;若亦为因缘所生法,则近于大乘缘生性空之法。此有小乘之阿毗达磨毗婆沙论,及大乘之中观论等主张其说,似足以供给先生之解决前二问题之参考,先生亦曾一研究之否?

罗曰:吾于佛学书,只看过几册英文译本,所举二论,恐唯中国文所有,惜不能研究之。吾昔年游历中国,知中国为今后世界中极有希望之一国。大师新从中国来,中国之政治情形,可言其大略乎?

太曰:据吾离开中国时所知者以言,则中国已统一于国民党政府;内部能融合一致而不分裂,则中国从此走上安内抗外之政治轨道。

罗曰:然则国民党内部,果能不再分裂乎?

太曰:据吾所知,则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等,颇能调融党内各人之意见,努力以求归一致,故或能组成贤明有力之国民政府,以致中国于治理。然据先生观察,中国人今日所应作者,究为何事乎?

罗曰:中国民族之文化,其见之于政治上、社会上者,诚有许多特长之处,但今日之中国,犹在帝国主义者日本等侵略压迫之下,故一方面虽不可忘却其特长,一方面则当造成抵抗帝国主义者之实力,先使中国能自立于世界各国之平等地位。

太曰:所言良是,中国多数人现亦正努力于此;但除此之外,先生亦有将中国原有之文化,发扬出来,使欧美人士共同了解之需要否?吾此次游历,即注意于宣传中国文化,及为亚南、亚东各民族文化总线索之佛学,且欲联合各国各派之研究佛学、信行佛法者,发起一世界佛学苑,而使佛法得成为世界之文化。上海之友人程演生等,近筹备一亚细亚大学,拟将亚洲各民族文化,用科学方法,分别研究,以备欧、美学生之前往留学,亦曾邀吾为筹备委员之一。先生对于此种办法,亦表同意否?

罗曰:大师至欧洲宣传佛学,极为赞同,并祝世界佛学苑之早日成功!吾此处为一小学校,所收学生,自六岁令学至十八岁。本年尝为学生极详细注意以讲解佛陀历史,以免其完全成为基督教化,此亦为吾注重东方文化中佛陀学之一种工作。惜吾所取之材料,皆出于钖兰小乘派之所说,恐对于佛之历史,有许多不完备之处耳。

太曰:此学校中,施此种之教育,将来必能造成先生理想中之人才,敬为预祝!并谢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及佛学之好感!

太虚法师与罗素先生谈话既毕,记者乃参问曰:吾辈今至欧留学,以学何种学科为合宜?罗素先生曰:“当多学理科、实科之各科学,如哲学、文学,中国自有其极优长者,似无须学”。一七、一一、九、陈济博记于白洛赛尔大学


(见海刊十卷二期)


    进入专题: 佛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14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