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忠:方立天先生对生活禅的哲学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9 次 更新时间:2021-12-29 23:49

进入专题: 方立天   净慧长老   生活禅   佛学  

韩焕忠  


摘要:方立天先生曾就生活禅的思想与实践进行过深入的哲学思考。在他看来,生活禅的提出既是净慧长老在融合中国佛教优秀传统、借鉴祖师大德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禅宗做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净慧长老慈悲精神的展现。他对生活禅的定义、宗旨、内涵和修持方法进行的凝练和概括,乐意看到生活禅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期望生活禅能够在提升当代人们精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期望净慧长老及其追随者们不断总结生活禅的修持经验和充实生活禅的内容,希望生活禅能够形成一套程序,能够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有所推进。方立天先生对生活禅的观察和思考就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是将与实践中的生活禅一样,具有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方立天先生  净慧长老  生活禅


前言

方立天先生(1933年3月3日-2014年7月7日)与净慧长老(1933年8月27日-2013年4月20日)一为著名的佛教学者,一为卓越的佛门领袖,虽趋舍不同,但却长期保持着深厚的同学之谊。

二人之间的情谊开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1961年,方立天先生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在一次教研室讨论研究重点分工的会议上,方立天先生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哲学史的教研工作。

由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尚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中国哲学基础知识,而这一时期的哲学涉及到儒、道、佛三教的丰富内容,方立天先生意识到要想独立展开佛学研究,必须补课学习佛教的基础知识。他打听到偌大的北京城,只有中国佛学院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于是就向所在单位领导申请批准他到中国佛学院旁听学习。

于是他在当年度的十月间,成为中国佛学院的一名旁听生。其间,净慧长老正在中国佛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二人自然也就成了同学。八个月后,方立天先生返回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坐冷板凳,而净慧法师则因为编辑《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被划为右派分子,辗转于北京、广东、湖北等地接受劳动改造。

二十多年以后,方立天先生经过长时期的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终于成长为广受重视的学界重镇,而净慧长老也度尽劫难,铁树开花,重新走上弘法利生的岗位,并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一代高僧和领袖。故人相逢,净慧长老总是以一声“老同学”相招呼,这令方立天先生感到“甚为温暖和亲切”。

方立天先生为学界元老,净慧长老乃教界翘楚,因此这两位长者的同学情谊也为教界和学界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经净慧长老牵线搭桥,香港旭日集团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慈辉佛学奖学金,使那些有志于从事佛学研究的年轻学子获益良多;而方立天先生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也为柏林禅系的佛教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

净慧长老早一年多先方立天先生而逝,噩耗传来,方立天先生至为沉痛地哀悼这位老同学:“净慧法师走了,真的走了,中国佛教界失去了一位重量级的高僧大德,我失去一位佛门的诚挚朋友,凄楚之心,悲痛之情,难以言表。”表现出无限地惋惜和感伤。如今方立天先生亦一期圆满,这一对老同学也许会在他方世界中再续生前未了的前缘。

方立天先生学术研究的重心虽然主要在中国古代佛教哲学方面,但由于他对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极为关切,故而对代表中国佛教特别是中国禅宗当代形态的生活禅给予了较多的注意,并就生活禅的思想与实践展开过深入的哲学思考。

一、对生活禅缘起的思考

早在1991年,净慧长老就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经过20多年的实践,生活禅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今已蔚为中国佛教界的大观,成为中国传统佛教在当代的最主要的发展形态之一。对于生活禅的缘起,方立天先生指出,“生活禅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有禅宗历史延续、发展的原因,有燕赵大地的孕育作用,有时代的现实要求,还和提出生活禅的净慧长老的个人因素有关。”在这诸多因素之中,方立天先生特别重视的是净慧长老的个人因素。

在方立天先生看来,生活禅的提出是净慧长老在融会中国佛教近代以来两个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禅宗做出的创造性发展。方立天先生认为,净慧长老继承了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的两个传统,即禅宗丛林传统和现代佛教学术传统。

此处所谓的中国禅宗丛林传统,是说净慧长老自幼出家,生长于佛教寺庵之中,长大后依止近代中国禅宗的著名高僧虚云禅师受具足戒,并传承其五宗法脉,此后或在云门寺任监院,或在云居寺作引礼师,无不是在中国禅宗著名的大丛林中接受熏陶和历练,为其日后住持柏林禅寺、四祖禅寺等名山大刹培养了卓越的能力。

此处所谓的现代佛教学术传统,是说净慧长老1956年之后进入中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攻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当时授课的既有出身三时学会的周叔迦居士,也有来自太虚门下的法尊法师、正果法师、茗山法师、虞愚教授等,为了改变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僧侣窳败不学的状况,他们都非常注重系统培养僧众的佛学知识,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净慧长老在这些大德的指引和教导之下,培养了系统的佛教知识和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

净慧长老将这两个传统融会一身,于是就形成了他独有的两个特质,“第一是他的理论造诣比较高,第二是他的开创精神。”这种特质还体现在创办佛教刊物、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弘扬方式和方法。方立天先生认为,“这两个特质决定了他在对生活和禅关系的体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禅。”在这里,方立天先生表彰净慧长老的理论造诣高,表彰净慧长老具有创新精神,实际上就是在充分肯定这位佛门高僧具有弘扬佛法、化导众生的大智慧。

在长期的坦诚交往中,方立天先生真切地感受到净慧长老所具有的慈悲情怀。这种情怀表现在多个方面。

对信众:净慧长老主编《法音》时,“很重视刊物内容要适应广大佛教信徒的需要,使文化不高的信众也能看得懂,使普通读者也能受益,充满法喜。”住持柏林禅寺等著名丛林时,“坚持敞开寺院大门,对外开放,方便广大信徒,随时得以前来瞻仰礼佛、熏习佛法,增长智慧,提高素质。”

对弟子:净慧长老“不仅凝聚、吸收著名高等学府高学历的青年为入室弟子,还将文化不高的弟子送到普通高校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适时地将弟子举荐为寺院方丈,自己则及时身退,居住其他寺庙,以便让弟子充分独立自主地发挥寺院住持的职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对群众:净慧长老“十分重视和寺院周围居住群众的相处,增进彼此的和谐关系。……在寺院周边改善交通、整顿环境、完善生态,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深得群众的赞许。”

对学者:净慧长老“视学界为佛教的外护。……为重点高校佛教专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对学者尊重、谦和、包容、友善、慈悲,赢得了学界的赞誉、尊敬。”很显然,在方立天的心目中,净慧长老的这种慈悲情怀也是促成他提出和开展生活禅的非常重要的个人因素。

除了自身素质之外,方立天先生还指出,生活禅的提出,也是净慧长老吸收传统的祖师禅,特别是赵州禅和临济禅的一些理念,以对治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弊病的产物。

南泉曾答赵州说“平常心是道”,而赵州亦曾开示学人曰“无”、“赵州桥”、“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等,临济有“无位真人”之说,这些应答之语无不将禅宗的体悟引向当下现实的生活之中,因此成了净慧长老开创生活禅的思想资源。而明清以来的中国佛教,大多遁迹山林之中,且每以追求死后解脱为职志,给人一种远离生活、躲避现实、消极厌世、死气沉沉的感觉。

“净慧长老既继承了祖师禅的传统,又看到了佛教的弊病,强调要把佛教传统禅法的精神和现代人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因此他断定,净慧长老开创生活禅是“是适应时代要求提出来的,是时代的必然,是历史的必然。”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吸收和对治视为是净慧长老具有高度佛学理论素养和随机化导能力的体现。

正是由于净慧长老既具有融会各种佛教传统、吸收禅宗祖师的优秀理念、对治佛教内部弊病的智慧,又具有利乐众生的慈悲情怀,故而具足了提出、开展生活禅,对中国禅宗进行创造性推进和发展的个人素质。方立天先生还非常辩证地指出,在净慧长老身上,“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是统一的。弘法上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普施法雨,慈悲大众;慈悲情怀,又推动法师发心更好地适应大众的需求,不断创新弘法的内容要义和方式方法。”我们说,方立天先生对生活禅缘起的相关论述是恰当的,也是中肯的,非常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当代佛教这一实践形态的精神特质。

二、对生活禅思想的概括

自1991年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净慧长老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本着不舍众生的慈悲情怀,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途径向社会大众推广和介绍,以便使更多的现代心灵能够获得佛教甘霖的滋润,为此他不辞劳苦,经常以生活禅为题发表讲话,出版著作。

应当说,净慧长老大量的讲话和著作为人们全面深入地理解生活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但同时又由于净慧长老的讲话和著作部帙浩繁、针对性和随机性都非常强等特点,这就使得那些佛教知识稍有不足的初入门者难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到生活禅的实质和精髓,因而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和想法。

方立天先生早年出身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受过严格的哲学思维训练,善于从繁琐的文献资料中概括要点和提取精髓。方立天先生在研读净慧长老的相关著作时,对生活禅的界说、宗旨、内涵和修持方法进行的凝练和概括,堪称是修习生活禅的阶梯和门径。

关于生活禅的界说,也就是对生活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净慧长老曾经指出,生活禅就是“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简言之,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方立天先生体会到,净慧长老此处所说的“禅”字,与此处所说的“修行”一样,“也是一个大概念,是大智慧、大觉悟、大境界,它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着世间、出世间的全部。所以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修行无不是禅,也无不是生活禅。”换言之,修习生活禅不仅仅是修行禅定,而是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万行,包括一切认识层次的提升,即所谓正知正见的培养,也包括对一切贪、嗔、痴的破除,对一切善法的实践,也就是修行者们所谓的功夫。

在生活禅的实践之中,有些人对之进行了简单化或庸俗化的理解,认为所谓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修习一下禅定或附庸一下禅的风雅。方立天先生依据净慧长老的开示对生活禅的这种界定,对于修习生活禅的人们树立正确的禅修观念,无疑是有帮助的。

关于生活禅的宗旨,净慧长老曾将其概括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方立天先生意识到,若将净慧长老的这句话展开来理解,就是强调“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或者说在强调“在觉悟中奉献,在奉献中觉悟”。方立天先生由此认定,净慧长老倡导生活禅的宗旨,就在于“以社会人生为本位,以利他为途径,以解脱为归宿”,或者说,“落实人间佛教的理念,进而把少数人的佛教变为大众的佛教,把彼岸的佛教变为此岸的佛教,把学问的佛教变成指导生活实践的佛教。”

净慧长老对太虚大师的评价非常高,将其视为推动和实践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关键人物,认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弥天道安、六祖慧能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人间佛教的理念正是太虚大师针砭当时中国佛教山林化、神鬼化等消极趋向而提出的对治方案,净慧长老在多年弘法利生的实践中,认识到太虚大师这一理念对于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因而对之表现出高度的认同感。

方立天先生对净慧长老生活禅宗旨的这种理解,一方面突显了生活禅是净慧长老契理契机弘法利生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净慧长老弘扬生活禅是对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或者换句话说,方立天先生对其宗旨的把握,阐明了生活禅就是当代中国禅宗对人间佛教理念的实践。

关于生活禅的内涵,方立天先生着眼于生活禅对生活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上。人们的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特别在现代社会之中,科技和资讯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实现和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手段和途径也多种多样,于是社会生活就更加五光十色,甚至有些光怪陆离,生活中的人们也展现出不同甚至迥异的生活取向,有的人重视精神,有的人看重物质,有的人追求觉悟,有的人沉沦痴迷,种种差异,难以例举。

而净慧长老所倡导的生活禅,实则为“一种方法、一种道路、一种体验、一种境界”,其内涵即“通过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层面的禅修,使人们将迷失的生活转化为觉悟的生活,将染污的生活转换为纯净的生活,将凡夫的生活提升为圣者的生活。”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也就决定了生活禅内涵的丰富多样。

二十多年来,净慧长老或住持于名山大刹,或奔走于通都大邑,接种种机,说种种法,苦口婆心,无非就是要促成人们的这种“转化”、“转换”和“提升”。《法华经》以“普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如来一代教化之本怀,方立天先生对净慧长老生活禅内涵的揭橥,无疑于将净慧长老说法教化的本怀昭示给世间的人们。

关于生活禅的修持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弘扬和实践,净慧长老针对数千百万的根机开列出的具体法门涉及到坐禅、观心、礼佛、诵经、丛林生活、僧格养成、生活观照等,其数量何啻恒沙,但方立天先生最为重视的,则是对当下之心的修炼。方立天先生指出,“在净慧长老看来,人类最大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我出发,所以破除‘自我’、破除‘妄心’是一个重点。由此他提出要照顾好此心、要照管好妄心,当下迷惑的妄心,也要照顾好觉悟时的真心。”特别是先要照管好妄心,为此就要修行观心法门。

但心量广大,犹如虚空,骤言观心,初入门者乍闻此言,难免要堕在五里雾中,为此净慧长老开出了两个方便法门,即念佛观心和善用其心。念佛观心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把千万个妄念集中到一个念头上来,集中到一句佛号上来,以妄制妄,调服妄心。”

善用其心则是依据《华严经·净行品》所说的一百四十多个偈颂,“要求修行菩萨道的人要在每一件小事上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最后,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和实践,方立天先生将生活禅的修持方法简单通俗地归结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实际上,这也是方立天先生终生品格的真实写照。我们也可以说,净慧长老和方立天先生在不同的人生阅历中展现出了相同的人生境界。

方立天先生对净慧长老生活禅思想的概括凝练、简洁、准确,并且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亲身体悟的性质,这就既充分保证了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客观性,又具有深入理解研究对象所必须的同情性,因而得到了学界的肯定,也获得了教界的认可,堪称是研究当代佛教的典范之作。

三、对生活禅发展的期望

作为与净慧长老多年交契的好友,方立天先生自然是非常乐意看到生活禅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为此,他站在一个研究者的立场上,对净慧长老及其追随者们提出了几点殷切的期望。

首先,方立天先生期望着生活禅能够在提升当代人们精神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一般人们的心目中,方立天先生主要是一位在书斋之中从事佛教和哲学研究的学者,实则他的人文研究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关切,远非脱离当前人们思想状况者可比。在他看来,“禅是信仰价值、人文价值、精神价值,生活禅是在生活中通过体悟去发现,或者是呈现,或者是提升一种人生意义、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由自然的、功利的生活境界上升为道德的、智慧的生活境界,也就是通过觉悟人生进而奉献人生。这对于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个人自我中心、物欲横流、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现象,以及对积极的心灵建设、心理建设都会有现实的、重要的意义,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意义。”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提升的生命境界,使人由懵懵懂懂的自然境界、自私自利的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乃至天地境界提升。方立天先生接受了冯友兰先生的这种哲学观,他的这番话体现出一位终生研究佛教和哲学的老学者对生活禅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

其次,方立天先生期望着净慧长老及其追随者们不断总结生活禅的修持经验和充实生活禅的内容。一切的宗教修行,都是为了将该宗教特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信众的心理自觉。佛教认为现实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生起的,因此其中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自性,是为缘起性空论,这是一切佛教理论和派别都共同遵循的观点和看法,中国禅宗自然也是奉之为圭臬的,只不过中国禅宗特别是南宗各派特别重视明心见性,即对当下此心贪嗔痴慢的破除及自性空无的体悟上。生活禅既然是中国佛教禅宗南宗的当代发展,那么就必须使信众明了缘起性空的佛理。

方立天先生指出,“修行生活禅的修行者如何体悟缘起性空的宇宙观,以及如何做好明心见性的功夫,是两个重要环节。这对于破除有所住的妄心,显现真心本性,通达到觉悟的禅境,是有重要意义的。”当然了,我们这个世界号为娑婆,乃是鱼龙混杂、凡圣同居之地,若要真正总结明心见性的经验,洵非易事,但如何使修行者明了缘起性空之理,确实是应当深入研究其方法和认真总结那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的。唯有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净慧长老所开创的生活禅才能随着时代脚步实现与时俱进。

此外,方立天先生还希望生活禅能够形成一套程序,能够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有所推进,无不体现着这位视学术为生命的老学者对生活禅的关心和爱护。

结语

2013年4月20日,净慧长老所作已办,完成了他一生中普度有缘众生的佛教事业,安详示寂,生活禅的实践正式进入一个“后净慧长老”的时代。2014年7月7日,方立天先生也完成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与世长辞,他对生活禅的观察和思考也成了历史遗文。老成虽云凋谢,但值得庆幸的是,净慧长老传法得人,弟子中龙象成群,生活禅的理念和做法自然会为其追随者们所继承,并且会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如此则方立天先生对生活禅的观察和思考就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是将与实践中的生活禅一样,具有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立天.方立天文集(第十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方立天.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J].法音,2013(5):30.

[3]净慧法师.生活禅要义(下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原载:《宜春学院学报》2021年第10期



    进入专题: 方立天   净慧长老   生活禅   佛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6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