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晚上好、中午好、早上好!
从12月4日到15日,来自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500多名前政要、智库、知名媒体、著名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的代表,围绕“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个主题,从三个层面和十八个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思想碰撞。
这次论坛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盛况空前。论坛举办前,秘书处收到中外方参会论文、演讲稿、视频演讲260余篇。论坛期间,有200余位外方嘉宾、49位中方嘉宾踊跃参与研讨与交流,在线听取论坛情况的中外方嘉宾超过千余人次。二是共识清晰。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民主的真谛是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服务,应尊重各国人民对民主探索模式的选择;形式主义民主和教条式民主,无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赤字;民主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未来福祉息息相关的实践问题,应当就政治文明进行密切的交流借鉴;反对以民主为幌子人为拆分和割裂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以民主为幌子对他国颐指气使。大家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对民主价值的探索实践,丰富和创新了对民主的理解和认识。三是成果多元。顺应与会嘉宾呼吁,与会的30家外方智库和12家中方智库,首倡成立了“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并联合各参会方共同发布了“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
女士们,先生们!
下面,根据论坛的安排,我向大家报告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们对民主问题的基本理解和总体看法。
一是树立新型民主观。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展高质量的民主是全人类的福祉所在,也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民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民主蕴含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责任,反映各国人民的美好向往与追求,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前途方向,引领世界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加强团结的呼声更加强烈,对民主的追求更加坚定。我们应坚守和捍卫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创新民主发展形态、建设更加美好世界。
二是秉持民主多样性原则。民主作为政治文明的结晶,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民主应具有不同形态、兼容不同模式。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所谓“民主改造”贻害无穷。用单一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应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民主形式多样性理念,做到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
三是确立新的民主评价观。判断一个国家民主制度好不好,要用实践效果来检验,要以人民感受来衡量。“飞来峰”式的民主,是空中楼阁,徒有花哨外表。一个国家走的民主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四是坚决反对以民主为旗号撕裂割裂世界。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造成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重大挑战。疫情的影响说明,面对全球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以民主为名搞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都是逆潮流的反动行径。要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意愿、机制、理念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推动人类社会向光明目标迈进。
五是中国为世界政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中国坚持从国情出发、实际出发,合理借鉴其他文明政治发展成果,发展自己的民主,形成了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中国的民主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原创性、民族性,同时又充分展示出高度的开放性、包容性、世界性,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的民主不仅保障中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和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文明新生态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
本次论坛与会嘉宾们的共识,并不是思想孤岛,也不是闭门造车。论坛对民主的基本理解和总体认识,反映了国际社会和国际学界对民主的趋势性看法,与众多未参会者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在这里,我仅举几个例子与大家共享。
一是耶鲁大学政治理论家海伦·兰德摩尔的看法。作为民主问题权威研究者,海伦·兰德摩尔既是《民主理性》《开放的民主》等学术名著的作者,也曾担任法国、芬兰和比利时,以及欧洲议会关于公民参与和民主创新的顾问。12月7日,海伦·兰德摩尔发表的《拜登的民主峰会缺少的东西》,第一句话就是“拜登所设想的民主,从来就不是关于真正的人民权力”。作者认为,拜登应首先关注美国的金钱政治、党派划分、国会无休止的僵局,以及最近对南方黑人社区选民的压制行动,“现在已经到了讨论民主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了”。他认为,美国代议制政府在历史上倾向于人民对权力同意的理念,而不是让人民行使权力的理念,美国“只有最富有的10%的人口对公共政策有因果影响”,“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和事实上的权力集中,不仅与民主的理想不相符,而且还使这个系统容易出现系统性的治理失败”。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把现代社会以及它们的政府称为民主国家”,这个弊病“是由18世纪以来的基本设计错误造成的”。
二是美国年轻人并不认同和信任“美国民主”。12月1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研究所发表题为《哈佛青年民调》的报告,民调时间为10月26日至11月8日,调查对象为2109名18岁至29岁的美国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美国年轻人认为美国民主状况堪忧,他们不认同“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也不赞成政府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方式。受访者中,39%认为美国民主“陷入困境”,13%认为美国是“失败的民主国家”,27%认为美国是“运行较为正常的民主国家”,仅7%认为美国是“健康的民主国家”。就不同党派受访者而言,45%的民主党人、70%的共和党人和51%的无党派人士认为美国民主制度“陷入失败或困境”,50%的受访者认为“其他国家同美国一样伟大或比美国更伟大”。在美国“民主峰会”之前发布的差评结果,说明美式民主正遭遇年轻人的信任危机。
三是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是民主的破坏者。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媒体和发展中国家媒体普遍认为,美国政客盗用民主旗号导演的表演秀,将民主私有化、工具化、武器化,是对民主精神、民主价值的背叛和践踏,是出于一己私利破坏民主。美国以自身标准划线,将世界上一半国家和地区划入“民主阵营”,将另一半国家归入“非民主国家”行列,有违真正的民主精神。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执行主席科尔图诺夫对此评论称,“美国试图将多彩的现代世界变成黑白分割的世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强调,美国通过所谓“民主峰会”推销美式民主,拒绝真正民主的国际合作,是对联合国宪章中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无视。长期以来,美国为了搞“民主输出”、单边制裁,不惜干涉他国内政、发动战争,制造了大量人道主义灾难。在阿拉伯国家的民调中,8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对阿拉伯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法国《世界报》指出,美国把昂贵的医疗卫生体系留给富人,放任贫穷者被剥夺社会保障,这是民主偏差导致无法有效管控疫情的经典案例,揭示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缺陷和伪善。
以上是国际社会对美国民主和美国“民主峰会”的一些看法与评论。是非自有公论,对此,我们不愿过多置评。但是,我想到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警告。他公开批评说,美国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公众言论和政治哲学正发生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领导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明目张胆地企图建立一个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美利坚帝国”,“美国无所顾忌将某些国家认定为邪恶轴心国后,其人民就是贱民,不再是谈判的对象,他们的生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卡特此言,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国所谓的“自我委任的世界事务的弥赛亚角色”。大数据分析也表明:21世纪以来,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的对抗和冲突事件信息数量持续攀升、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的对抗和冲突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在世界上使用暴力迫使其他国家屈服的情况,均超过“冷战”时期。
女士们,先生们!
面对美国某些政客的倒行逆施,这次论坛发出了对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强烈呼吁,展示了大家对民主真谛和价值的不懈追求,表达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钦佩和赞赏。我们相信,在人类追求民主的漫长奋斗进程中,这次论坛一定会载入史册。
民主并没有终极模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经验。对民主的追求和探索,也必定是持续的,永远在路上。通过这次论坛成立的“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将成为世界各国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欢迎有志之士加入,一起汇聚追求真正民主的浩荡力量,一起落实好这次论坛发布的“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北京倡议”。让我们携手为民主而努力而奋斗,一起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开展政治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为建设人类文明史上更高质量的民主作出更大贡献。
在此,我宣布“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全部议程圆满完成,代表主办方、承办方,对与会全体嘉宾表示诚挚谢意,对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与各位嘉宾明年再会!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在2021年12月15日“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