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高校学报编辑部特约我作为该刊经济学论文的匿名评审者。三年来,我先后审读了一百多篇应用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总体考察,这些论文的选题都是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展开的,作者大多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但以我个人的见解来衡量,可以说,90%以上的文章达不到发表的要求,不具有可读性,对实际经济工作以及教学与研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其主要问题是:
1.文献综述蜻蜓点水,缺乏概括性的和准确到位的述评,多数只是为了体现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因而成为一种摆设;
2.对文章主题需要探讨的问题,没有调查就进行研究,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缺乏感性认识,更没有较为深刻的揭示和归纳,定性分析远远不够;
3.把模型和数学推导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且不惜篇幅,以此代替建立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的定量分析;
4.缺乏对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没有能够揭示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机制,即缺乏对这些经济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的深入探讨。
不客气地说,这些文章看似有完整的框架,但实际上是没有血肉的骷髅。
上述问题既是文风与方法论的问题,更是学风问题。理论脱离实际,片面追求西方经济学论文的范式,似乎没有数学公式和模型就写不成经济学论文,把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简单化和抽象化。把经世济民的应用科学,变成了云里雾里的玄学。
写经济学论文的任务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从各种数量关系中揭示和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主张。
例如,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全国性的电力短缺,这是一个实证性很强的现实问题,需要研究的重点是:第一,我国电力供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现阶段电力短缺的原因,是由于电力需求显著增长吗?是电力供给能力建设不足吗?是一次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火力发电企业不得不减少发电出力以降低亏损吗?是地方政府为了落实减碳任务导致火力发电机组行政性关停吗?是由于持续降雨及洪水导致山西和陕西等地区煤炭开采大量减产吗?是世界经济复苏以及能源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引起的吗?第三,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作用、前景和机制是什么?第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耗能工业的比重,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中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和途径是什么?第五,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和机制是什么?第六,电价市场化对电力消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平衡和协调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不是仅靠理论假设、数学推导和计量模型能够回答的,而是需要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交叉及发展变化的结合上条分细缕地研究和探讨。
我们必须树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扬理论结合实际的优良学风,脚踏实地的研究现实社会经济提出的各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包含着中国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的贡献。这种理论贡献都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