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一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在同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2017年10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在同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民族工作“纲”的高度。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下,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啃下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那些妄图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遏制分化的企图就不可能得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各族儿女携手奋斗。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全国各族群众只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提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实践表明,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实践表明,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重要原则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纲举目张,秉纲而目自张。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