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言之,应当深度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增强思想力和行动力;应当深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增强时代自觉;应当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的长远影响,拓展视域,把握当代世 界的重大问题。当前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重新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重视疫后世界各国可能产生的安全底线与繁荣取向的复杂价值交织问题,特别关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激烈博弈,增强战略定力,应对世界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关键词: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共卫生安全;多边主义
如何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认为,应当深度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增强思想力和行动力;应当深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增强时代自觉;应当深度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的长远影响,拓展视域,把握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当前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重新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疫后世界各国可能产生的安全底线与繁荣取向的复杂价值交织问题,要特别关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激烈博弈,增强战略定力,应对世界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一、深度领悟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增强思想力和行动力
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其目标而言,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更加宏大的世界视域,也需要更加坚实深厚的思想基础。从视域的角度看,是要更加自觉地关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从其思想基础而言,尤其需要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这就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
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在笔者看来就是要回到马克思的墓志铭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家们当然要解释世界,但哲学不能仅仅是帮助人们解释世界,也要帮助人们改变世界。解释世界可能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和科学,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看其是否能够合理有效地得到实现,这样就产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思想界正是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这个基本命题,才走出了思想迷雾,有了思想解放,有了改革开放,有了“三个面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科学地认识世界,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力,合理地改变世界,需要足够的行动力,把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结合起来,就是要把思想力和行动力内在地结合起来,使思想力具有现实力量基础,不至于陷入空论,也使行动力获得思想引领,防止失去正确方向,在二者的统一中才能更好地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如何同时成为有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人?需要不断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也需要不断地改变世界和发展自我,并把这两个方面内在结合起来。我们有时候会努力提升思想,但不排除陷入坐而论道;我们有时候会努力发展行动力,但不排除在一些复杂情况下迷失方向。如何把思想力和行动力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当前我们在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需要重点解决的思想前提和方法论问题。
二、深度把握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增强时代自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就必须更加自觉地关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解读和价值的引领。马克思曾经指出,真正的哲学必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是蕴含在人类的实践进程和时代主题之中的。当下世界和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我们应当重点认识什么?重点改造什么?笔者以为,当前最核心的是关注世界与中国的两个大局及其所具有的特殊时代意义。这两个大局,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指出的,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他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胸怀这两个大局,并自觉地将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而对于我们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这两个大局则是我们在当下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何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需要我们作深度的历史回顾和理解。历史地看,从2018年往前回溯100年,正好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如何理解这一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和世界体系发展历程及其当代特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略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经历了战后重建,又遭遇了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首次建立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以此为依托第一次建立了某种可以称为全球治理体系的世界格局,以联合国保障世界安全,以世界贸易组织支持全球贸易体系,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其他各个领域和各种形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断涌现,推进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带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竞赛与抗争,最终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形成“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的模式逐步多样化,由原来的西欧模式到北美模式、苏东模式,后逐步兴起了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随着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也产生了不同道路的比较与竞争。到底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更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选择,也产生了围绕发展道路的激烈论争。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群体性方式和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世界经济中心正在由原来的西方中心向多中心转化,在世界近代史上首次出现了某种可以称为“东升西降”的现象。与经济发展态势相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也在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由西方发达国家单一中心和全方位主导到形成多中心格局方向演变,国际话语权的分化和分享程度正在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格局,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到全球治理体系。各个国家都需要适应新的世界格局,但也同时产生出前所未有的不适应现象。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并造成全球大流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急剧增大。世界进入了具有多种复杂因素内在交织而引发的动荡变革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成就的时代性汇聚,也是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曲折发展历程的反思和超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依托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而在中国大地实现一种成功的结合,伴随着近代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向着强起来的时代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进程进入全新时期。就其内容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之中,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在当下则进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自觉有效地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大环境下形成和展开的,另一方面,中国的成功在于以特有的实践智慧和更具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将世界大变局转化为我国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成功地顺势借势用势,整体而又快速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和谐这两个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外在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而是其内在的有机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其中最具规模、最快速度、最富内涵、最为多彩的部分,成为推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的和健康的力量。我们通过谋势造势助势,融入并塑造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其走向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道路,进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的长远影响,把握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袭来,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目前疫情仍然在全球大流行,未来一个时期还将继续深刻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走向。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不能忽略和低估新冠肺炎疫情。要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于中国和世界所提出的挑战,深刻把握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应该看到,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确实来之不易,是举国体制与万众一心内在结合的典范,确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也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了抗疫对策研究。笔者于2020年1月28日便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启动了“新冠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重大项目,提出了首批十个研究课题,向国际国内征询合作伙伴,得到学校和各方面大力支持,先后汇集了 50多位学者的跨学科团队,根据疫情的状况开展抗疫对策研究,撰写抗疫对策建议,刊发在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国家治理参考》(抗击新冠疫情专辑)上。我们团队成员先后撰写了118篇对策建议稿,其中50余篇被各种内参转发或得到各级领导批示,很多直接被相关部门采用,转化成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湖北省抗击新冠疫情指挥部于2月25日成立了全省抗击新冠疫情综合专家组,王辰院士和李兰娟院士为组长,笔者被聘为专家组成员,担任了应急管理与城市安全运行专家组组长。这期间我主持完成了中宣部特别委托重大项目“重大突发疫情与社会心态和思想舆论研究”,被中国工程院聘为专家组成员,参加疫后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相关项目研究。我们于4月30日主办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体系演变”视频国际会议,6月20日主办了全国性“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7月7日在《光明日报》整版刊发了“疫情如何加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智库对话等。客观来说,这段抗疫对策研究的经历帮助我高度集中地关注和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及其抗疫阻击战,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深化了对疫情的认识。
从学理的角度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当代世界和中国提出了很多重大而严峻的课题,它们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尤为关注的重大问题。
第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笔者自2014年2月被聘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开始研究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省域治理等,也关注国家安全、全球安全相关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多个方面的重要安全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公共卫生安全,并警示我们,没有了公共卫生安全就没有其他一切安全。笔者应邀于2020年3月22日给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两万五千名学生党员以视频方式讲党课,题目是“新时代公共卫生安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冠疫情阻击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提出了一个逻辑链条:新冠病毒—新冠肺炎—个体安全—群体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人类安全,探索疫情对人类生命安全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这个报告后来被中宣部评选为2020年度优秀理论宣讲报告。笔者应邀参加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的动员会和研讨班。这里最深刻的教益是,我们一直关注人民的幸福生活,但如果没有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幸福生活就失去了前提。为此,必须把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的高度,把公共卫生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构建。
第二,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重新考量人与自然关系。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有种错觉,觉得人类站在了地球生命圈发展的最高端,可以随意地支配自然、掠夺自然。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重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挑战,要求我们在更为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意义上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多样性,人的生命的脆弱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年来,我们对新冠病毒的很多方面还没有认识清楚,它的源头、传播途径、死亡率、治愈率,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和有效手段,包括疫苗的研制等许多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现在看来,人与无数的病毒共处于极度复杂的自然系统之中,各种不同层级的生命各自应当生活在生命圈的哪一个层面和哪一个位置,应该如何和谐相处,才能确保人的生命是安全的,人的生活状态是有序的,人的活动方式是有效的,人的交往方式是恰当的?对这一切都需要整体性地重新认识,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安全和社会文明的长治久安。
第三,要高度关注新时期不同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博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满心欢喜和全心全意地融入世界现代化和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不同的制度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差异。中国抗疫的有效和成功与西方发达国家抗疫的失当和失控,形成鲜明对照,引发了一些国家的疯狂甩锅,甚至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无端攻击,美国甚至产生了“新麦卡锡主义”,中美关系处于非常严峻的关头。我们当然不主张对意识形态问题风声鹤唳,但是也应该对此保持清醒头脑,认清美国从当年的“麦卡锡主义”到“新麦卡锡主义”转换的历史演进和内在逻辑,警惕和应对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战略围堵,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战略定力,更加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觉地推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要高度重视疫后世界各国可能产生的安全底线与繁荣取向的复杂价值交织问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并以此为基点来开展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希望能够一荣俱荣,共同发展。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不仅促使世界各国关上了各自的国门,寻求自保,使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中断,也引发了对于国家主权经济的特别关注。目前疫情仍然处于全球大流行态势,很多国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安全为底线来考量自己的经济体系,促使各国经济发展的急剧收缩和内敛化,重新回归小而全的生产体系,产生了对于全球化的逆反和背离。由此一来,我们如何才能继续推进全球化,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就成为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五,要特别关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激烈博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成立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产物,对于推进现代化和全球化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博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成立以来,每年秋季召开一次“全球治理·东湖论坛”,会议议题分别涉及全球治理与国家责任,全球治理与绿色发展,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些重大问题。
当前对于多边主义的最大挑战来自美国,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并影响到世界发展的总体格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从自己的绝对安全观出发,不遗余力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进行严厉打压,引发了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激烈对抗,对全球化构成巨大挑战,并引发了大国关系的复杂博弈。自美国启动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实际上已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美国一方面强化“美国优先”“美国再次伟大”,纠结其同盟国打压中国,同时也要求世界各国选边站,使地缘政治变得极度复杂。美国在各种形式的国际组织中不断“退群”,引发了国际组织的功能重构问题。美国由于抗疫失策失误失职,引发了严重的疫情危机、种族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选举危机等,对外通过制造外交危机甚至军事威胁来转移国内矛盾。可以说,美国正在成为世界性麻烦制造者,并将世界格局引领到反全球化方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最大的特点是常态逻辑和非常态逻辑交错,充满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世界不再像我们过去所熟知的那样,有比较熟悉的相对稳定形态,有特定的运行规律,按照一定的阶段性、秩序性、周期性展开,沿着一定的可以预期的轨迹发展,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比较平和地共处,是一个我们总体上可以正确认知和有效掌控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着博弈与挑战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世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剧增,不仅是因为世界本身就很复杂,其存在和演变本身充满着不确定性,也在于甚至主要在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智慧博弈。相对于世界的复杂性而言,人类的智慧本来就非常有限,而有限的智慧又用于智慧间的博弈,这不仅造成智慧的抵消和削减,而且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难以准确认识和难以有效把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原则,以提升思想力,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以提升行动力。而这也正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使命与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略。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项目号:19ZDA113)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