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必须有力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1980—2010年期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0—14岁少年儿童组、60岁及以上老年组,因而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数量有充分保障、储蓄率和资本回报率能持续保持高位,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决定了我国经济具有较高的潜在增长率。据测算,1980—201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速度接近10.1%。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口红利”。但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左右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挑战开始显现,“人口红利”开始逐步减弱。
不可否认,人口老龄化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方面,潜在经济增长率会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也会影响消费需求增长,从需求侧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但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弱,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有89438万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0.75年。这表明,我国“人口红利”正逐步转变为“人才红利”。人才红利这一新的优势逐步显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党中央十分重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尽管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潜在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等挑战,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只要应对得当,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对冲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着眼长远,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二是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解除家庭消费的后顾之忧。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三是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稳步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