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稳中求进的关键在稳定预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8 次 更新时间:2021-05-16 21:51

进入专题: 稳定预期  

刘尚希 (进入专栏)  


良好的社会预期,是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石。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是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保障。

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使社会预期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预期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所作出的判断,同时,形成的预期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通过改变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来加大或者平抑市场波动,进而传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因此,良好的预期能够转化为有序的经济行为,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就会有动力、有耐心去从事创造和创新活动。而过于悲观的预期则会导致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投机炒作赚快钱,使得风险集聚、经济泡沫化,甚至引致重大经济或社会危机。

当前,稳定社会预期尤为重要,也更为不易。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态势显现,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频发,各国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急剧放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多发易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在培育,传统动能调整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在金融、投资、外贸等领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妥善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解决预期恶化等潜在问题的复杂性也在加大。在此背景下,加强预期管理,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解读新常态下我国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相继出台多项重大决策部署,让人们在转变中看到希望,让市场在转型中激发信心,为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提供了政策的“定盘星”和改革的“定心丸”,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什么?既要稳速度、稳效益,又要稳政策、稳预期,而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

既要稳当前又要稳长远,既要稳经济预期又要稳社会预期。预期就是对未来的判断,稳定预期就是要使利长远的经济行为能够持续下去。因此,稳定预期既要稳住当前、排除短期因素干扰,又要强调发展的信心支撑和行为的长远打算,储备好各种应对手段,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同时,稳预期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全局和整体上考虑。既要稳住经济预期这个基础,又要越来越重视稳住社会预期。尤其是与民生、改革密切相关的预期,涉及对社会远景和中国未来的看法,最后又会转化为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经济看经济,跳出经济预期看稳定预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稳预期工作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首先,政策信号要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是稳预期的关键,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越明确,落实越有力,市场预期就越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其次,要保持战略定力。在稳定的政策总框架下,要采用灵活、渐进的方式,注重微调手段,把控精准指向,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按照主要经济指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与程度,确定预调措施的力度,防止政策大起大落扰乱预期。最后,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要充分考虑政策风险给民间投资带来的影响,给民间投资服下政策的“定心丸”,将微观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经验表明,稳预期的效果往往与改革进展正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得到净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定预期的前提,如果对改革的信心不足,就会影响对我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稳预期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改革的“进”才有经济和社会的“稳”,如果改革停滞倒退,“稳”就失去了支撑。因此,既要稳定人们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又要树立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心,通过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设计和完善改革的推进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求是》2017年01月02日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稳定预期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5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