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江山:现代化的伦理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5 次 更新时间:2020-08-03 00:52

进入专题: 现代化  

方江山  

(《民主与科学》1998年02期)


按:惟有真理及其揭示,方具有超越时空的磅礴力量;只有思想及其经典呈现,才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其璀璨的智慧光芒。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二十多年前撰写的这篇《现代化的伦理价值》理论文章,至今依然值得用心品读!




人类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一些国家已经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另外一些国家也在顺应潮流、急赶直追,很少有国家能在现代化潮流之外冷眼观潮。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现代化似乎已成为各国取得平等对话资格的证明和条件。历史上,现代化几乎都是以国家作为其基本单位的,但其影响却更深刻地及于群体乃至个人。如果说只有非理性的个人而没有非理性的人类,那么作为人类共同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也应是理性的选择。


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现代化就是人类与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相互斗争并不断妥协的过程。由于现代化的目标体系是由人来确立的,因而现代化的过程还是人类实现其自我价值或自我实现的过程。


全面的现代化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面的内容: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三个层面的现代化不是在重要性上的由小到大的排序,而是从人的外在的(物质环境与制度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到内在的(人本身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还体现着由易到难的一个渐进过程。人的现代化,即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物质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也同样对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对这三个方面的促进和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就算是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是由人来定位的。实现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般被认为是物质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诱因,尤其是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时将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了普遍的物质生活的富足,为人类的生存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是物质现代化的一个最明显的后果。但是,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经济增长还是个人动机的根源,政治团结的基础,经济增长简直成了“发展中工业化社会的世俗宗教。”(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各国政府都以经济增长作为其社会目标,对民众的许诺似乎也成了经济增长对民众的承诺。


经济增长对人的最深刻的影响体现于人类的生活方式。韦伯认为,以理性生产与交换为特征的西方文明的兴起是由于加尔文教义和清教伦理所倡导的严谨的工作习惯和对财富的合法追求。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收入中可自由支配的部分大幅度增加,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的实质是放松了对人的欲望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人的解放。象征着自我解放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人满足的源泉和社会理想行为的标准”。(丹尼尔·贝尔)


如果说平等是人类的一项理想价值,那么经济增长却未必能够促进这项价值。从时间序列来看,经济增长使个人、家庭的生活水准得到了普遍提高。这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和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国家都是事实。从空间分布看,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也就是说,在个人收入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也扩大了。尽管不能指望经济增长去解决所有问题、去促进人类的各项价值,但人们对平等的价值还是颇为看重的。个人之间的情况如此,在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一状况在客观上造成了新的奴役,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奴役和剥削,如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并大肆倾销商品甚至倾倒垃圾。公平问题不可能依靠实现经济增长而自行解决。个人之间的不平等的根除要靠国家社会政策的调节,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消除则要依靠全球社会合作体系的形成。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发明、新发现和新理论的提出对人类造成了革命性影响。激进的科学革命也许不能被所有的人理解和接受,有时甚至不能被专业人士所理解和接受。所幸的是,在科学系统中不存在有组织的保守派。相反,社会“愿意支持和酬谢革命的科学,甚至支持一种普遍不能理解的极端的科学形式,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断期待从中获得实际利益”。(伯纳德·科恩《科学革命史》)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观念上的影响既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前者表现为科学技术不断补充、修正、更新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知识,后者则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人们的认识产生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认识上、观念上,而且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劳动过程中体力劳动不断减少,智力劳动相应增加。这不仅是劳动内容的变化,劳动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和必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刺激了人的创造力,为充分发挥人的各种潜能创造了条件。反过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对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人们掌握运用各种新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心理上和道德上的可靠性以适应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革命性影响,并最终导致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全球信息的网络化,使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终端享受各种服务,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奇妙的世界, 各类信息更是信手拈来、垂手可得,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劳动和金钱,最终使人们摆脱了事必躬亲、分身无术和财力不济的尴尬局面,使人们仅凭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也许有人会生出这样的疑问:科技进步节省了大量的人的活动,使人类丧失了许多亲身经历。科技进步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其实,科技进步非但没有剥夺人们亲身经历的体验,还增加了可能选择的生活方式,况且并非所有的人生经历都是有价值的。正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所作的一个妙喻:排队就是一种亲身经历,但从我们第一次排过队之后起,我们就一直想方设法地避免它。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福祉,但也对人类造成了消极的破坏性影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类造成伤人毙命的恶果。“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所以科学不断发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若用伦理上善恶的概念来说,就在于科学是被善用还是被恶用。科学所造成的各种恶果,不能用科学本身来根治。”(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人类对这种能力的无节制的使用又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生活所需的食物结构的改善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生物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却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这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善用和恶用的不同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论将导致向自然进行掠夺的扭曲、变态的心理,最终导致不计后果的非理性行为;自我中心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自我为中心论为基础的狭隘的国家利益则经常使国家之间相互对立,进行贸易报复,展开军备竞赛。


个人是消费者,是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欲望的消费者。个人还具有另外一重角色,那就是个人还是公民——他既要履行其社会义务,还能享受作为公民的权利。个人正是以公民这种角色或身份而与国家发生联系的。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由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来规定和调节的,而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现代性发展(国家义务的增加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是其重要特征)则既是制度现代化的结果,又对制度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政府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则是公民参与的扩大。在政府能力与公民政治参与这一对关系中包括政府与公民间的很多对应关系,如国家强制力与公民自由、政府施政能力与公民监督能力等等。政治稳定是促进各项价值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是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政府与公民之间能力的互动关系虽然并非此消彼长,但最终是要平衡于政治稳定这一点的。专制统治也能导致政治稳定,但它扼杀了公民的行动自由、言论自由乃至思想自由,因而专制统治下的政治稳定是脆弱的、压抑人性的和毫无理性价值的。


政治制度所调节和影响的范围及于每个公民,但却无法及于公民生活的全部领域。法律制度不仅调整和规范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关系,还对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规约作用。因此,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具有更加广泛的后果和影响。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应该是由作为法律制定者的国家和作为法律约束对象的公民(个人以及集体的法人代表)来共同推进的。首先,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要求公民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而国家则要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创造制度条件。其次,法律的制定既要反映国家意志,又要使公民“合意”,要使国家方面的“认知性”与人民方面的“合意性”相结合。(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区别是,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仅仅是物质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立法者同时也是法律所要规约的对象。法律只有接近社会(而不溶于社会)才能不断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才能得到不断调整和修正,才能还原和保持公正无私的本来面目,才能扬善抑恶,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光大。


现代化对经济制度提出的要求是,经济制度要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公平分配。这一要求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济制度要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要顺应和体现实际的经济关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和交易成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等等。经济制度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的配合。如果不能在交易行为中引入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经济永远也走不出人情和义气的窠臼。现代经济制度下的人际关系呈现出利益关系的外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也是经过精确的利益算计的,但这在实际上却减少或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纠纷,防止和惩罚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平等、有效的保护,因而更符合人情、更有“人情味”。


人的现代化是一种心理上的和精神观念上的现代化。人(尤其是其观念形成于传统社会的人)的现代化要经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变动过程,尤其是要经历一个既迷恋传统又对传统感到失望,既欢迎变动又拒斥现代性的一个仿佛被割裂的焦虑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于一个经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的人来说,这个过程的确是一段痛苦的心灵经历。但是,正是这样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心灵重生过程使人获得了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品质:拒绝守旧,欢迎变革;敢于冒险,不怕承担责任;宽容豁达,善解人意;沉着稳健,处变不惊等等。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气质的这种变化赋予人开阔的胸襟,使得人们能够抓住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遇,不断完善自我。具体地说,现代社会松弛了社会的等级结构,给人们提供了纵向流动的机会,而都市化则给人们带来了地域空间上的横向流动机会。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多,有助于人尽其才,从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开辟了所有机会向所有人开放的前景,从而也对每个人的品质和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所有机会向所有人开放的社会中,每个人的忠诚、敬业、守信、合作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前提;不然,欺诈、背信、不合作的劣根性将蚕食人类物质文明与制度文明的积极成果,直至将其化为乌有。人的现代化不但要跟上物质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进程,而且物质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本身就是由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们推动和创造的。在理性的现代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非理性行为。有人感叹:现在到处是水泥高楼林立,连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山林的退路都没有了。这不是现代化的过错,而是人类无节制的欲望造成的人口膨胀的压力所致。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所能负担的人口数量也是有极限的。走出人类中心论的怪圈,人类将永远是现代化的最终受益者。(完)



    进入专题: 现代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23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