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怎样认识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是一个系统完整、结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起点—主线—目标”的理论架构之下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 键 词: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 新时代民族工作 新时代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创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新篇章,推进了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这一思想,本质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导。因此,从理论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体系对于民族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其民族工作思想的呈现。有学者提出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相关重要文件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民族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内容。学界主要围绕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展开,在宏观与微观两大主要研究视角的聚焦下,呈现出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研究态势。宏观上主要是就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方面”的讲话内容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横向与纵向等角度进行了解读;微观上主要是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总书记的讲话,围绕中华民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民族“三交”、人才组织保障、城市民族工作、民族歧视等问题进行了微观具体、分门别类的研究。
三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意义、地位和特征。学界和民族工作部门普遍认同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新世纪新阶段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等特点,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发展的统一、整体布局与重点难点的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1]。
总的来说,学界和实务界对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相关方面的研究建构了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解释、研究范式和分析视角,不过,当前研究重理论阐释轻逻辑抽象、零散化和片段化的倾向也比较明显,本文拟从逻辑、架构、内容等三个维度深化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研究。
二、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推动了民族工作理论的创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坚定民族工作的自信,在增强定力中保持了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的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这是我们对民族工作保持坚定信心、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针对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苏联模式”“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错误说法,我们党坚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看法,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批驳谬误,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五年来,民族工作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科学指导。
(二)坚持目标创新与路径创新有机统一,在梦想感召中激发理论创新活力
既提出科学、宏大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凝心聚力,又提出务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实现目标。将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我们党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又为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提供了目标引领,升华了党的民族工作理念,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使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目标更加明确、指向更加聚焦。同时,将这一宏大目标转化为路线图、时间表。依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的论断,通过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2020年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坚持中国民族问题与全球民族问题有机统一,在问题导向中彰显理论创新价值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之问,在解答民族工作重大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使理论创新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和巨大的时代感召力。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着眼“怎样认识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时代课题,做出了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科学回答和阐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民族工作在创新中推进。同时,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大大增强,任何国家都很难独善其身。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用开阔的视野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妥善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冲击,在国际比较中彰显中国民族工作的优势。
三、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时代逻辑、文化逻辑与理论逻辑
(一)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时代逻辑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进入了新时代,需要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说:“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在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内生性质和时代色彩。一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直面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等,是理论逻辑和实践发展的统一。二是在于它是基于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新形势的科学研判而提出的。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现实依据。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具体体现在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五个并存”的科学判断,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三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整体布局与重点难点的统一。总书记多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哪个民族也不能掉队”,不断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事业迈向前进。
(二)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文化逻辑在于其深得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事务、解决民族问题深厚智慧的滋养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在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同时,深得中国历史上解决民族问题智慧和方案的滋养。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历代王朝在处理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吸收借鉴了这些宝贵经验,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反对简单复古,反对全盘否定,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历史上解决民族问题智慧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逻辑在于它以新版本传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谱系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民族工作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者是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别具风格、自成体系,但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仍然属于特定的理论谱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族理论、民族工作思想为理论渊源,它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谱系。一种思想体系归属于何种理论谱系,不是看它是否“形似貌合”,而是看它同这一理论谱系是否“志同道合”,是否有着一致的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是一棵大树,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由这棵大树生长、发展出来的,它们在理论渊源、理论主题、理论品质、理论基点、理论目标上都一脉相承。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沿袭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根本立场、理论传统、价值导向,沿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学理脉络,写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新版本,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飞跃的新篇章。
四、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起点—主线—目标”的理论架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实际,针对民族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怎样认识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结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际为起点,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以“平等、团结、发展”为主线,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做好民族工作、处理民族问题”的文明成果,形成了“起点—主线—目标”的理论架构,具有丰富的内蕴。
(一)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起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民族工作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的起点在于对“统一多民族”的理解。一是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有利因素。这一认识是针对在这些年出现的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当作“麻烦”“包袱”和“外人”的错误认识而提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都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是明确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3]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归于“一体”。三是明确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优势。新时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和边疆地区,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正在由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变成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以前认为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劣势的因素现在可能正是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优势。四是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自信。我国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所走的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在一段时间以来曾有争议,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源头,动摇了这一点就会动摇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根基,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二)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
平等、团结、发展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平等、团结和发展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始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侧重。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平等、团结和发展也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强调实质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中国56个民族不仅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且到202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哪个民族也不能掉队。突出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地位,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要注重“三交”,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强调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发展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就全国而言,发展总体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民族地区则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特别是一些地区面临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发展任务异常繁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实际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内在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中,比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发挥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共同作用,既是发展的体现,也是民族平等的体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等欠账太多,中央和发达地区的支持才是坚持民族平等的真正体现。中央给予西藏、新疆特殊政策也不仅是民族发展的问题,而且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问题。
(三)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目标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这为民族工作实践指明了方向,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首先,中国梦凝聚了13多亿国人和56个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是亿万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56个民族的人民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其次,民族团结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理、古今之通义”。要实现中国梦,56个民族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共同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唯此,才能汇聚起13亿人民的磅礴伟力,让中国梦更好更快走进现实,让各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圆好自己的梦。最后,这一目标将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内在地包含了民族平等的意蕴。
五、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一)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渊源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5]。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都是在既定的文化资源基础之上的延续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所孕育的民族工作智慧和经验,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熔铸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来源大量吸收了前人的心血智慧、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
(二)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全面分析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特点新变化,围绕“怎样认识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真理的光辉。
1.关于“怎样认识民族工作”的内容。必须要坚定民族工作的自信。中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最成功的,西方在解决民族问题上也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区位特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支撑和拓展国家发展的新空间,成为最有活力、最有后发优势的地区。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和优势,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民族事务法治体系,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要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各民族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到各民族跨区域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要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2.关于“怎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内容。新时代民族工作在强调“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本之一”[6]的基础上,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要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做好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暴力恐怖活动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要予以坚决打击,决不手软,旗帜鲜明地捍卫社会主义法律尊严。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民族歧视。要高举法治的旗帜,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要坚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为主,同时离不开中央和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是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注重大动脉、大通道、大水利项目的牵引支撑作用,又要发挥“毛细血管”、乡村公路、小水利工程的网络疏通作用。其次是壮大民族地区产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再次,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打造民族地区生态文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地区调研的时候就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后,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早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民族工作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六、结语: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价值
民族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各个方面都有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大局。“认真学习、深化理解和坚定贯彻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不仅是民族工作领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政治保证,也是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的题中之意。”[7]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精神的精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正确回答了如何评价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我国民族工作实践这一重大问题”[8],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四个自信”,指引着我们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它深刻回答了如何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防止在根本原则问题上犯错误,指引着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方针和政策。它科学回答了怎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问题,如何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导着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