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中国经济整体情况好于预期
2018年,中国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增长继续沿着下行通道运行,但运行总体平稳,展现出极大的韧性,全年增长超出预期。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6%(较2017年下降0.3%)。总量跃上90万亿新台阶。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2017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新动能发展壮大。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
中国经济总体超出预期,也体现在以下一些指标上:人均GDP增长11%。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0.03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全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6.617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约为13.6万亿美元,而人均GDP也达到了约9780美元(人均超过6.46万元人民币),比2017年的人均8800美元增长了11%,正接近世界人均水平。
2018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速1.06%,总量达到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总量占比提升至59.28%。一年有近1800万中国农村居民拥入城市,这意味着中国目前仍处于人口城市化高歌猛进时代,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仍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死亡人口9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近年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4-5‰徘徊,2018年是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最低的一年。这意味着,中国人口正向零增长快速迈进。
此外,60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5亿(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2.2%,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下降至28.4%。这说明中国人口老化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居民消费步入发展资料主导阶段。
2018年,全国有21个省市区的经济增速超过或持平全国增速(2017年有22个省市增速超过了全国增速)。有10个省市GDP增速没有跑赢全国,天津最低,实际增速仅为3.6%,而名义增速仅为1.38%。经济增长超过8%的省市区共9个。分别是西藏(10%),贵州(9.1%),云南(8.9%)、山西(8.7%)、青海(8.41%)、陕西(8.3%)和福建(8.3%),四川(8.0%)和安徽(8.0%)。增速最高的省份是西藏,也是2018年全国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上述增速高的省份,西部省份居多,且体量相对较小,发展阶段普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从一些短期指标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着下行压力。除经济增速外,201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别为5.9%和9.0%,从时序上看这些指标均处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低水平区间。
二.各省市区经济分析
2018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第一方阵继续领跑,山东步伐有所下降
中国经济第一方阵应当是广东(9.73万亿)、江苏(9.26万亿)、山东(7.65万亿)和浙江(5.62万亿)四省。2018年4省经济总量超过32.26万亿,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强(35.8%)。上述四省中,广东、江苏和浙江应看作中国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2018年,广东、江苏继续领跑,双双进入“9万亿俱乐部”,与其他省份明显拉开差距,成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省份。广东自1989年GDP首次登顶以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唯一具有竞争力的是江苏,但从2016年起,江苏与广东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究其原因,一是广东创新性经济优势明显,对于全球产业转移的承受力更强,对于贸易争端之下的外贸新形势的适应力也更强;二是中心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广东超过江苏。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两个坐落在广东。2018年深圳、广州经济总量都超过2.3万亿。特别是深圳发展更引人瞩目。2018年经济增长7.6%,经济总量达到2.42万亿,经济总量超过香港,位居东京、上海、北京和首尔之后,居亚洲城市前五。而江苏所属的南京、苏州两大城市引领辐射作用与深圳广州相比明显不足。
浙江,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较之2017年7.8%,2018年经济增速也有所下降(7.1%),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高出0.5个百分点,是第一方阵中经济增速最快的省。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的“形”和“势”都表现出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2018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省的山东,2018年经济增长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GDP同为第一阵营的广东江苏的差距拉大。山东经济实际是整个中国的经济的缩影。经济体量大,大而不强。山东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南面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具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例如青岛,2018年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经济增速达到7.4%。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北面属于欠发达地区,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全省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服务业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两个70%”说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近几年,山东对外贸易依存度急剧下降,仅2017年,山东外贸依存度就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这也使得山东沿海区位比较优势正在迅速下降。
(二).中部省份增速强劲
中部崛起所涉及的6省市,2018年都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与2017年一样,虽然增长速度都有所下降,但增长速度也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西沿袭2017年态势,仍然是中部六省增长最高的省份为8.7%,其次安徽8.0%,湖南和湖北同为7.8%,河南为7.6%,山西6.7.%。
江西表现可圈可点。江西经济曾经较为落后,但近几年增速连续第4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航空、VR(虚拟现实)、数字经济、物联网等一批新产业加速集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突破33%,潜力型产业加速向支柱型产业成长。江西正在以全国、全球视角配置新兴产业的价值链,换道超车成效明显。
安徽经济运行特色明显。安徽自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以来,近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逼近北京,超过3万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企业利润增长15%,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省会城市合肥,作为三个(上海,北京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8年全年增长8.5%。其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在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全省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9%和16.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
山西的表现也应当给予积极评价。2018年山西增速6.7%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与2017一样也是高出全国0.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8个季度均保持在6%以上。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新动能培育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服务业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7%,高于第二产业45.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这说明过去“一煤独大”的山西,非煤产业已经成为山西省主要经济增长点。
(三).东三省和京津冀在全国经济占比持续下滑
近年来为振兴东北,中央和三省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2018年东北三省经济虽有起色,仍在低位徘徊。2018年辽宁GDP增速从2017年的4.2%提升5.7%,较2017年回升了1.5个百分点。辽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给人们看到希望。但吉林4.5%,黑龙江5.0%,GDP增速仍居中国31省(区、市)倒数第2、第3名,辽宁虽有起色,仍位居倒数第5名,还不能说东北经济已经走出困境。由于整体营商环境不佳,民营经济相对弱小,市场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人口结构失衡和人口净流出等因素,东北经济未来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由于多年来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导致了东三省在中国经济版图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三省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8.73%,五年之后已经下降到6.37%。这五年快速下降,固然有辽宁挤水分的因素,但影响力持续下降则是不争的现实。
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增长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全国经济占比也持续下滑。北京作为中国最早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81%,目前任务是如何在“一核两翼”更大空间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特别是实现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以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相适应。因而北京更注重的是发展质量,注重的是北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2018年河北增速也与全国持平。这是河北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首次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持平。由于2018年湖南经济增速比河北高出1.2个百分比,2018年湖南经济总量位居第八,超出河北,河北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下降。也就是说,从2014年起,短短的五年,河北已经先后被四川、湖北、湖南反超,从全国第六位下降到第九位。2018年,河北比第十位的福建只高出200亿,如果没有奇迹发生,2019年福建将超过河北。河北将进一步下滑到第十位。
2018年天津经济亮点是服务业发展较快,同比增长5.9%。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58.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2%。但由于经济增长全国垫底,实际增速只有1.38%。天津GDP连续两年全国垫底,在全国位次也连续下降。2017年天津被重庆超出,2018年被广西超出。
由于连续2年天津经济增速垫底,再加上河北经济增速前几年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导致京津冀三地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10.4%,2018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虽然较之2014年有较大增长,总量达到8.5139万,但只有全国9.45%。5年来三地占比几乎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每年下降2个千分点。2014年三地经济分别是江苏的102.14%,广东的98.06%;2018年下降到只有江苏的91.9%,广东85.5%。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2019年全面启动,大量的国企总部将从北京向雄安转移,再加上北京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北京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巨大。河北则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去产能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虽然雄安或许能够成为河北经济增长新引擎,但还需要假以时日。从2010年到2013年,天津曾连续三年保持全国GDP增速第一,增速为12.5%-17.4%之间。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偏旧(重化工业占比很高),新旧功能转换青黄不接、资源环境难以为继、民营经济相对弱小,天津想再续辉煌,短期似无可能。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在今后几年,京津冀在全国经济版图比重有很大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笔者以为,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启动并成为河北经济引擎,北京非核心功能疏解大体完成,河北和天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功能转换和生态调整告一段落(需要3-5年时间),大体在2022年,京津冀或许能够触底反弹,摆脱目前尴尬局面。
(四)直辖市和特大城市经济增长呈现一些新特点
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中,情况各有不同。2018年京沪两地同为6.6%,与去年相比都略有下降。上海经济放缓是由于动能转换,提升在全球影响力,北京则是为了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属于主动选择。
2018年重庆增速为6%,低于全国6.6%增速,与2017年的9.3%相比,下滑3.3个百分点。重庆继天津之后失速,引人关注。重庆经济增速,既有挤水分因素,也有政府主导的投资减少导致工业严重下滑。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从2017年的9.5%降至2018年的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7年的9.6%降至2018年的0.5%,而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更是从2017年的6%变成2018年的-17.3%。重庆的问题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需要加快结构升级,计算机等新的产业也还需要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2018年,中国特大城市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浙江宁波、广东佛山和河南郑州跨入万亿元俱乐部行列。这使得这一俱乐部成员发展到17个城市。在中国17个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城市中,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11)、珠三角(3)和京津冀(2)。长江经济带的长三角共有个6个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宁波)超过万亿,长江中部城市群有武汉、长沙、郑州三座城市,成渝城市群有成都和重庆;珠三角有深圳、广州和佛山三座城市。此外还有山东的青岛。东北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进入。京津冀城市群25个城市中,也只有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进入这一行列。
(五)全域限购,影响了海南经济增长
需要对海南发展作专门分析。2018年,海南GDP为4832.05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出0.8%个百分点。海南是中国对外开放力度最大的省份。2018年是海南建省30周年,中央给予了海南诸多利好政策:自贸港、自贸区、国际旅游岛、赛马等政策不断落地,但尽管如此,2018年海南经济增长却难尽人意,相比于2017年7.0%,下滑1.2个百分点。下滑步伐如此之大,令人震惊。数据显示,2018年海南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5%,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16.5%,是全国已公布数据地区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而海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主要原因是海南自2018年4月(海南建省30年)对楼市调控实施全域限购。要素的流动是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和动力。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如何能够保持旺盛的活力?楼市作为海南主要经济支柱,采取必要的限控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采取全域限购,方法简单生硬,虽然效果明显,但却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影响了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笔者以为,海南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是历史形成的,有理由对房地产采取必要的限制控措施,但采取全域限购措施不可取,这扼杀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重要的是推动海南诸多利好政策的实施,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并成为全省共识(笔者一直以为海南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应当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通过大力吸引投资,引进高端人才,开放思想市场,进而促使新的增长点形成,以逐渐消除对房地产的依赖。
三.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一)强者更强的局面难以阻挡
第一方阵属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领先优势还会继续保持。但沿海省份与中部省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2018年四川年GDP成功晋级“4万亿俱乐部”,近年来经济增速连续高于全国平均,其全国第六经济大省的地位更加巩固。中部崛起的六省和四川在未来中国经济版图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作用愈加突显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018年,除重庆外,长江经济带其余10个省市经济增速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研究表明,有强大城市群支撑形成的区位优势,经济将获得较大助力。长江经济带的三极中,GDP超过万亿元城市已达到11个。无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或是以武汉为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是以成渝为双核的长江下游城市群,未来五年都将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而东三省和京津冀在全国经济占比会继续下降。西部省份近年来增速较快,但有很大的不确定。
(三)南北分化特征显著
2017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山东团首次提出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就是中国经济走势分化的情况从“东西差距”变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显现的是“东强西弱”,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遥遥领先,西部相对落后。但近年来,如果论经济增速,西部增速明显高过东部。这或许与发展阶段、经济体量的差异有关。相较于东部省份,西部省份普遍处于工业化中期,且体量较小,固定投资带动作用强,经济增速相对较高。2018年南北分化趋势明显。在南部16个省市区中,仅有重庆与海南增速低于全国增速。而在北部15个省市区中,仅有陕西、河南、青海、宁夏四个省市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四.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提供好的营商环境
对2018年各省市区的增长数据进行分析,一些省区市的增速显然高估,这种状况不利于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也影响了政府统计公信力。我国将于2019年底实施普查年度(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0年1月开始实施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与全国数在总量、速度和结构上的基本衔接。可以预计的是,届时一些省市区的经济总量会有较大水分被挤出。
2019年,中国将面临包括中美贸易争端等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就中国自身来说,则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压力。中国作为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在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近60%,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的情况下,自身发展有着巨大空间。对中国各省市区来说,重要的遵循市场内在规律,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提供好的营商环境。
遵循市场内在规律,重要的是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提升经济的自由度和流动性,提升经济的开放程度。政府部门需要与“放管服”改革工作相结合,持续深入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方面发力。进而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提供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内容。
夯实市场经济基础,重要的就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的、法治的市场环境,加大产权保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其核心内容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平等的具体细化,就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依法平等保护大中小股东,对各类主体合法权益进行平等保护,是平等的法治的市场环境基本内容。
创建法治的市场环境,需要完善产权保护等制度。这其中,需要严格界定企业家个人的财产和企业的财产,应当将企业家的个人破产和企业破产要区分开来,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确立个人破产制度。创建法治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十分重要。必须使政府各项权力严格限定在法制轨道上,政府权力难以任性,市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而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