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进:返乡潮中,农民进城过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0 次 更新时间:2019-02-10 12:59

进入专题: 过年  

黄鹏进  


这次春节前回了趟老家,冷不防地发现村庄要比以前冷清了许多。听父母亲讲,现在村里很多农民已经不在村过年,而是去城里过年了。


初听这话确实很意外,因为与自己印象相去甚远。


我的家乡在鄂东南一个宗族性较强的小湾子,湾子不大,但大家都是一个姓氏,彼此沾亲带故,关系也比较融洽。在我记忆中,过年是村庄里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老家过年差不多从农历二十三开始,因为那一天晚上要供灶神,家家户户要放鞭炮,这也是最早的年味。接下去,二十四要扫扬尘,将家中内内外外打扫干净;二十五一般是去市场上置办年货,给每个人买件过年的新衣服;二十六家家要杀鸡杀鸭,个别人家还会杀头年猪;二十七家家开始炒一些炒货,或者油炸一些丸子。当然,最热闹的要数大年三十,一家人吃顿丰盛的团圆饭,晚上围着一盆炭火打打牌、看看电视,小孩子就放鞭炮、烟花。毫无疑问,这样的年味只有在农村才能够体会得到的。


逐渐长大后,因为镇上铁矿效益下滑,当地经济日益不景气,村民便开始大量跨省外出务工,平时村子里也逐渐没有了人气,只剩下些留守老人和小孩。印象中,老家虽然平时较为萧条,但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却是一句早已深入农民心灵记忆的俗话。每到年末的时候,家家在外工作读书的人都会赶回村子里过年。但区别在于,很多人因为假期短或者车票紧张,真正回家过年的时间被缩短了许多,许多人在农历二十七、八才回家,但是初五六年就要返程了。对农民而言,过年时原有的各种繁琐仪式有些不合时宜了,过年的主要意义在于团聚,年三十家人能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晚上能一起守岁,这才是过年时所必需的。



利用几天时间,初步了解了今年湾子里不准备在家过年的农民的基本情况。据统计,老家近60户人家中今年大概有15户人家不准备在家过年。主要有如下几种具体类型。


一些人选择不在村过年是因为年轻的子女更愿意住在城里。如我大哥一家,今年准备在黄石过年。大哥是当地镇上的中学老师,前几年在黄石市买了一套房子。平时,大哥住在村里的老房子上学方便,周末的时候会去黄石住上几天。嫂子因为在黄石市里找了份工作而长期住在了市里,他们的两个孩子平时在外地读大学。问了下大哥,为什么今年不在村里过年,大哥说两个小孩平时在外面城里生活惯了,过年回来老家条件差住着不习惯,而且城里有更加丰富的餐饮、商场与影院,同时在城里也更方便小孩与同学聚会。


还有几户不大方便赶回村里过年的人家,随子女一起去外地的城市过年去了。如远房的一个堂弟,平时两口子都在深圳打工,今年过年不准备回家过年。原因是觉得车票难买,单位放假时间不长,不想来回折腾。而且,今年他们还想着让老人带着小孩子去深圳租住的房子里过年,一来可以避开春节返乡大军,二来也可以让老人和孩子在深圳过上几天好日子,去深圳走走看看,过一个别样的新年。于是,老人年前就把家里需要走的亲戚走了一遍,叮嘱过年时不要上门拜年,准备到时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再拜个年。


还有几户人家,两口子常年在外务工,靠着打工积蓄和父母支持,他们在大冶县城买了房子。但因为常年在外务工,大冶县城的房子一年难得去住上几天,平时基本闲置着。于是,这些年轻人决定今年春节回家后就先在城里住几天,一家人在城里吃团圆饭、守岁,等过了初三一家人再回村里住几天,去拜年走亲戚。同时,因为像这种在县城过年的人已经比较多了,许多人住在县城里反而可以更加方便走动拜年,这也使很多这种在县城购房的人更愿意在城里过年。


村里还有两三户人家,在城里买房同时一家人平时也都住在了城里,今年也不打算回家过年。如我的一个大叔家,在黄石市买了房子,儿子媳妇都在黄石上班,两老人也在一家医院当护工和保安,一家人平时住在黄石市,除节假日偶尔回村,已经两三年没有在村里过年了。据母亲讲,大叔最近几年基都是大年初三、四时才回走亲戚拜年,而且一般都是早上坐车去乡下拜年,然后傍晚就赶回城里去了。


以上统计的是整户不在村过年的,当然湾子里还有许多人是家中部分人在外面没回家过年,这种情况较为常见,故不再统计和描述。



那么,当前农村一些农户为什么开始不在村里过年了呢?结合上面的一些案例,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许多农民最近这些年纷纷在城里买了房子,这使得很多农民能够选择不再村里过年。最近几年,湾子里农民在外购房的比例急剧增加。具体的比例虽未做统计,但是按照大哥的概括就是,“村里能够在外面买房子的人都买了房子”。大哥的这句话意味着,在村子中,家里夫妻两个连同两个老人如都能够勤劳工作,或者家中至少一人有份正式稳定工作的农民,这些年基本都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对农民而言,在城里有套房子,虽然并不必然意味着一定会进城过年,但至少给了许多农民能够选择“不在村过年”这样一个选项。


很多农民开始不在村过年,还与很多年轻人不愿在农村老家过年有关,一如大哥家今年的选择。实际上,农村中许多成长于90年代的年轻人,对村庄的记忆并不深刻,其主要的村庄关系除了家里人外,便是童年时的玩伴。但是这些童年玩伴在初中毕业后大多极少联系,彼此关系会变得极为生疏。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过年时繁琐的习俗、生疏的亲朋关系,包括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环境,都成为他们不愿意在农村过年的重要理由。而对于其父母而言,子女不选择在村过年,虽然会有些许失落,但一般不会拒绝,毕竟子女长年在外,一年中团聚的时间并不多,一家人过一个团圆年比选择在哪过年无疑要重要得多。


许多农民不在家过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湾子里不再有人说闲话了。在我的记忆中,以前,一些人偶尔不回村过年,是要被村里人说闲话的,会被认作是有了几个臭钱就故作清高,忘记祖宗,这会让其在村的父母亲很没有面子。但是,现在的湾子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大家基本都是一户户的个体经济,每个村民只关心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不愿去多管别人家的闲事,当然更不愿意去说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闲话。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不在村里过年的情形,一些村庄的年长者虽然会不时感叹几句“村将不村”,但是这种感叹并无实际效用,因为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不回家过年那是人家的私事,大家也基本不再将此作为衡量一个村民在村庄中是否有面子的重要标准。


当然,许多农民选择不在村过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大家普遍感觉村庄的“年味”正在逐渐淡去。虽然中央一再强调要重塑乡村文明,强调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性,但在一个农民日益追求自身个体利益、日益脱离村庄的大背景下,农民越来越觉得周围的“年味”正在淡去。如过年时亲朋友好友间已很难有多少真正的情感交往,越来越多的人花一两天时间就走完所有的亲戚;过年也没有了“每日一讲究”的仪式感,许多农民回家过年基本停留于看手机或者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打牌;过年也没有了多少禁忌、隐喻,人们越来越没有了对于过年的独特的神圣性理解。对于许多农民而言,过年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团圆”,既然在农村已越来越没有年味,那么,进城过年也就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另一选择。


(本文作者系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


    进入专题: 过年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发展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50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澎湃新闻2019-02-09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