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缓冲之举——G20习特会前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27 次 更新时间:2018-11-27 21:17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卢锋 (进入专栏)  


夏秋季以来中美经贸争端继续发酵升级,其未来走向成为影响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因素。这一背景下,即将在阿根廷举行的2018年G20峰会期间中美首脑会晤及其可能成果,成为当下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与焦点悬念。

目前中美关系仍处在多年积累矛盾的集中释放期,美国执意推进对华政策朝强硬博弈方向调整,这一过程的巨大惯性估计在短期内不容易发生根本性逆转。然而观察贸易战影响、美国经济形势以及中美摩擦近期演变态势,美方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斟酌回应中方反对冲突立场,在遏制贸易战升级等紧迫问题上寻求与中方达成某种妥协,为避免经贸争端演变成激烈碰撞的阶段性缓冲利好效果。

7月6日美国对华进口品加征关税引爆贸易战,最近几个月来美国加码争端动作频频,推动双方争议摩擦态势发生显著变化。对此可从几方面梳理观察。

首先是加征关税贸易争端加码。8月7日美国宣布从该月23日起实施对自华第二批160亿美元进口品价值25%关税,中国8月8日宣布采取对等报复措施。7月11日美方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8月2日将税率提高至25%。8月3日中方宣布对美国600亿美元进口加征25%到5%不等关税。9月18日美国宣布从9月24日起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并将在2019年1月1日将关税税率起上升至25%;同日中国宣布9月24日起对美国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关税。特朗普还多次宣称,根据形势变化可能对中国剩余进口2600亿美元加征关税。

其次是双边经贸争端议题领域扩大。标志事件之一是美国通过《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扩大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美直接投资监管审查范围,并对来自中国直接投资采取特殊监测方法。其二是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构成显著威胁”为由对开发生产存储芯片(DRAM)的福建晋华实施禁售令,11月3日美司法部以共谋从美国美光公司(Micron)窃取商业机密以及经济间谍等三项罪名,正式起诉福建晋华及其技术合作方台湾联电。其三是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BIS)11月19日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技术出口管制先期通知,涵盖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机器人、面印和声纹技术等14个前沿科技类别,从公布之日起即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征询意见期。该通知虽未提及中国,然而一般认为中国是首要出口管制方向。

再次是联手其他国家质疑我国技术转让、产业补贴和国企地位等政策和体制特点具有市场扭曲效果,推动这些争议问题转变为国际化与多边化议题。例如5月和9月美欧日贸易部长分别在巴黎和纽约发表共同声明,全面背书美对华301调查报告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质疑要点,并试图界定“商业与行业的市场条件”概念在诸边场合重新复活非市场经济地位议题。7月25日发表的《美欧就容克主席访问白宫发表的联合声明》也包括类似内容。又如10月初达成的《美墨加协议》(USMCA),强化了NAFTA有关竞争政策、国企和垄断等规则条款内容,有关“非商业援助(Non-commercial Assistance)”规范要求以及引入“竞争中性”方针具有针对中国含义。再如9月底阿根廷举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发布有关文件,提出通过谈判解决产业补贴和国有企业贸易扭曲行为,呼吁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廉洁与合规准则,引发中方有关机构公开抗议与集体罢会。最后是通过联手倡导推进WTO改革表达相关诉求。9月18日欧盟发布WTO现代化改革文件,建议采取措施应对产业补贴与国有企业体制导致的市场扭曲问题,要“制定新规则以解决包括强制技术转让在内的服务与投资技术壁垒”。加拿大9月发布的WTO改革初步意见包括类似内容。日前巴新APEC峰会宣言风波也与这方面争议有关。

最后是对华整体强硬政策方针具体展开并提高调门。8月签署的2019年国防法案进一步指责中国通过“举国之力长期战略”来实现经济和军事崛起,强调美国需采取“全政府应对”方针、“整合包括外交、经济、情报、执法和军事因素在内的多重国家力量”加以应对,并要求明年3月1日前形成“针对中国的全政府战略报告”。美国副总统彭斯最近两次高调发表涉华政策演讲,是美方加快推进对华整体政策强硬调整的重要信号。10月4日彭斯副总统在华府智库发表题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演讲,从政治、外交、经贸、军事甚至历史等多方面对中国提出系统评论和质疑。11月17日彭斯副总统在APEC工商峰会上演讲再次表述类似立场。与去年11月19日特朗普在岘港APEC峰会演讲比较,彭斯演讲中涉及中国议题篇幅更长、内容更直接、重点更凸显。

事实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方与中国新一轮全面博弈正在全面铺开。不过美国对华政策朝强硬方向调整,也受到多方面因素掣肘并面临难以回避的风险、成本和困难,构成美国阶段性校准政策调整节奏和措施选择的客观背景。

从加征关税贸易战这个美方选择主打争端手段效果看,截止9月底数据显示,第一波关税措施涉及的美国从中国340亿美元进口受到影响,然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影响尚不明显,反而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减少效果更为彰显,伴随中国对美国顺差不减反增。另外贸易战对美国农业等特定部门和产区影响已初步显现,引发美国内相关利益方不满并派生政策压力。

基于关税传导率和出口价格弹性等相关参数假设,估计目前美国关税措施可能会使中国整体出口减少2.1%;如果明年2000亿美元关税如期提升到25%,对中国出口可能产生 4%左右影响。可见美国关税措施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显著负面冲击,然而仍在对中国可控与可承受范围。中国坚定回应美方单边关税措施,美国不仅难以通过单边关税措施实现其最终目的,反而要由此支付较大代价。

从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看,由于特朗普政府大幅减税一次性效果,加上美国经济处于危机后周期调整高位,今年2季度环比折年率录得4.1%高增长,3季度继续保持环比折年率3.5%较高增速。然而美国经济面临资产价格高企、劳动力市场紧绷、潜在通胀压力挥之不去、多年超宽货币政策积累金融脆弱性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其强势表现缺乏可持续性。随着美国经济周期拐点来临和减税政策一次性效果释放完毕,加上受其执意发动的贸易战负面影响额外拖累,美国经济很可能重回增长乏力轨道,同时面临资产价格较大调整冲击的所谓灰犀牛风险。

从外部环境看,美国采用不管不顾方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措施,损害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某些传统重要盟友的利益,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显著不确定性与困扰,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与批评,对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声誉带来负面透支效应。如果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甚至再次面临衰退风险,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将难持其咎。另外在美方把对华301调查相关议题朝国际性多边性方向转变取得初步进展背景下,年初采用加征关税贸易战发难造势挑起中美经贸争端必要性已有所下降。综合多方面情况,美方在继续推进其对华政策方针朝加大博弈方向调整前提下,可能会利用习特会与中方达成某种对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框架性缓冲协议。

面对今年中美关系风云骤变形势,中国决策层实施坚定回击单边制裁措施、重申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合理务实组合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今年已经主动单边实施多轮开放举措,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用实际行动显示中国有志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自身经济发展成就更好惠及世界,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赞同。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最近经济下行压力再次显著加大,加大关键领域改革力度消除经济成长体制性障碍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从我们自身长期发展要求看,短期有必要通过与美方有理有利有节过招以管控贸易战加剧与失控风险,中长期则需要统筹两个大局以我为主实施新一轮国内改革,解决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挑战。中国处理中美关系一直坚持不冲突、不对抗方针,应该也会谋求在平等磋商基础上达成某种释放合作意向的积极成果。

1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通电话,双方都同意两国经济团队要加强接触,就双方关切的问题开展磋商,推动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据媒体报道,11月中旬中美两国高层经贸团队已经在阿根廷展开会谈,11月9日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从不同方面深入沟通磋商,为两国元首阿根廷成功会晤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做必要准备。

万众瞩目的习特会究竟能达成何种结果仍有待观察。从目前情况看,通过一次峰会达成一揽子协议并彻底化解前嫌和解如初,或许是一个目前难以企及的良好愿望。然而通过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框架性文件,阶段性缓冲美国政策转变带来的过于紧绷的双边关系,通过阐述与增强现实与潜在合作因素减缓调整期中美关系震荡冲击,并对G20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目标产生利好影响,则是世人普遍期盼的可能成果。

对美方而言,缓冲低限要求至少应包括对关税贸易战降温并逐步取消加征关税措施,采取切实有效方式管控安全领域的差枪走火风险,对华政策内容制定与表述注意深思熟虑与谨言慎行,避免被被短期流行的过于鹰派和阴谋论认知与氛围裹挟绑架。中方估计会承诺继续扩大开放,在坚持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基础上改进完善某些产业政策具体内容,并以中国现代化根本利益为本位并基于渐进可控原则考虑新一轮国内改革议程。

阿根廷习特会估计不会以逆转中美关系深度调整为目标,然而有望通过首脑外交对这个调整进程施加必要而有效的干预管控,由此对维护发展两国关系产生深远积极影响。


进入 卢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367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大国发院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