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广程:周边、周边外交与中国边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69 次 更新时间:2018-10-19 22:57

进入专题: 中国崛起   边疆问题  

邢广程 (进入专栏)  


摘要: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迅猛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且会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周边国际环境,而且也会深刻影响着周边国际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与周边国际环境相关联,中国边疆——无论是陆疆还是海疆——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文章所讨论的是崛起进程中的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给中国继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塑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国际环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与绝大多数陆海邻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相互之间互利合作,平等相待。如中俄关系持续发展,构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中国东北边疆带来了安全稳定和祥和的外部环境,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两国沿边接触的最重要的内容。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构建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邻国不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不断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共同体。上述这些情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而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与周边国家一起共建上海合作组织,2018年青岛峰会充分表明该组织具有很大的国际区域合作潜力和国际号召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并不平静,两个世界级的全球热点地区就处在中国周边,即朝鲜半岛局势和阿富汗局势,虽其性质不同,但都对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因此,缓解朝鲜半岛局势和恢复阿富汗的和平进程对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还要看到,中国与周边国际环境除了良性互动的一面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新挑战,中国与周边地区进入了“动荡升温期和矛盾多发期”,“周边安全环境呈现某些恶化迹象”,一些挑战和风险在逐步积累。

从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视角来看,中国海疆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在南海和东海钓鱼岛方向的海疆维权形势比较严峻,国家主权问题、中国海疆安全问题突显。中国同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问题有待得到解决,美国等域外国家则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利用“南海航行自由”等为借口强势介入,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从边疆的稳定情况看,中国新疆和西藏的反分裂斗争形势比较严峻,维稳任务比较艰巨。在一些国家看来,能够阻止中国崛起的环节就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将中国边疆搞乱,就有可能迟滞中国崛起的步伐,于是一些国家加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干扰力度,不断做些文章旨在干扰中国的发展进程。伴随着中国不断崛起,周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论调也进一步抬头,对中国的疑虑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必须认识到,虽然中国正行进在崛起的路上,但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目前,“台独”分裂势力依然是祖国统一的最大威胁。因此,祖国统一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

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塑造离不开与世界大国打交道。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中美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美国虽然不再坚持“亚太再平衡”战略,却提出了“印太战略”;美国虽然退出了TPP,却大搞单边主义,逆全球化趋势而动,向中国发出贸易挑战;美国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动作不断,派军舰在中国南海岛礁附近进行挑衅,变换手法支持“疆独”和“藏 独”势力;美国借助周边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深度介入中国周边国际事务,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因此,中国在构建周边国际关系时不能不密切关注美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针对美国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方面,中国更需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安全思维需要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

崛起的中国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尤其是如何看待周边,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大问题。“新兴大国的崛起本身就意味着利益的扩展,因此中国的崛起过程必定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只要把握好大局,就不会出现反华包围圈,我国也得以避免变成一个‘孤独的大国’。”中国通过其边疆地区与其他邻国相望,因此和谐边疆的构建离不开周边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周边国际环境,越来越重视周边外交的开展,越来越突出周边在中国发展进程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0月,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党历史上也颇为罕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这次会议确定了之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是为我国周边外交定调的重要会议。确定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要点:一是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二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三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

如何看待周边?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周边?这次周边外交座谈会给出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和“相互关系”三个维度来分析周边,从而得出“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的结论。他还明确指出,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立体”、“多元”和“跨越时空”也是三个维度,这就要求我们全方位看周边,多角度看周边,从历史与现实的纵深维度看周边。基于上述多维度的视角看周边,习主席的结论是,“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在2018年中国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上述情况表明,针对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和中国边疆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特地制定了自己的周边外交政策,将周边外交置于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位置。

从中国国内情况看,中国40年改革开放进程给中国边疆形态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和变化,中国边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了。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因素都明确地提示我们,需要着眼于中国边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因素和新问题,维护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加强边疆民族团结,改善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党的十九大对边疆安全和发展问题做出了明确指示:“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二、中国边疆发展与周边国际区域合作


中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边疆的发展自然也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最大的任务就是解决发展问题,因为中国有13亿多人口,不解决发展问题,中国民众就过不上好日子,就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中国实行40年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任务仍然很重,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人均GDP排名在世界上还十分靠后。还要看到,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相比,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任务更重,脱贫任务更艰巨。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发展,而且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再走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老路。

中国在崛起,但中国并没有通过自己的边疆大搞扩张,损害周边国家的利益,恰恰相反,中国是通过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利合作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亚洲各国应该互尊互信、聚同化异、合作共赢。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边疆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促进边疆地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全方位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从中国上述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更加重视陆海内外联动问题,这实际上是在统筹陆海空间,而统筹陆海空间离不开中国陆疆与海疆的统合,这实际上是在解决内地与陆疆和海疆的经济融合问题。第二,中国更加重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的统合和“互济”问题,尤其是要解决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的有机结合问题。第三,中国更加重视“自由贸易港”建设问题。习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一个生动缩影。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不仅是海南省的一件大事,更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思想。

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区域合作新思路和新模式,旨在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在古代,丝绸之路就对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通道是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系统,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在一起,但它隐藏在皮肤之下,肉眼不可见。”“丝绸之路”的概念虽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中国确实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比如“唐蕃古道”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实质性的飞跃,但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缺乏整体性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便捷连通。而要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必须实现中国边疆与内地的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边疆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而关键区域。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而福建省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这种情况表明中国陆海边疆对“一带一路”的构建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边疆地区逐步实施了全方位开放,中国边疆各省区对外开放的热情很高,积极谋划,采取很多措施与周边邻国召开经济贸易合作,但从总体效果上看,中国北部边疆、东北边疆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与广西、云南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比,还是有很大位差的。中国东北三省的沿边开放受地缘政治环境影响很大。黑龙江省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尽管黑龙江省积极性很高,但俄罗斯远东地区无论人口状况还是经济开放程度都使中俄区域合作受到方方面面的局限。图们江区域合作长期以来被国际社会所看好,联合国积极进行推动,中国学术界特别关注,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中国应建立“有形多环战略”,中国与俄罗斯和朝鲜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区”、“东北亚经济合作环”等。吉林省对图们江区域合作十分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图们江区域合作依然步履艰难,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其中“通道不畅是长期以来困扰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进程的最大症结”。

在中国逐步崛起的进程中一些边疆地区也出现了新情况,如东北地区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采取沿海发达地区对口援助东北地区的做法,旨在带动东北地区发展。党中央非常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走廊、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上述经济走廊都与中国边疆息息相关,换句话说,中国边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契合线和中国与周边国际环境紧密合作的连接线。“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现代化,通过带动中国新疆的经济崛起,遏制分裂主义倾向,还可以获得进入印度洋、波斯湾、中东地区的最短通道。中巴经济走廊似乎是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最佳选择。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将是一笔前所未有的投资,可以促进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和机遇,巴基斯坦也可以获得一笔税款的收入。从战略上讲,中国的支持将加强巴基斯坦在地缘政治的名望。”“所以,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最合适的选择,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中巴关系未来的一个象征。”

中国边疆地区在与周边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中应积极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中国推动周边区域合作的重要前沿地区。“在推进区域合作进程中,亚洲国家交流互鉴,坚持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这是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处理相互关系的传统。这个传统体现着亚洲的邻国相处之道,在今天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为亚洲国家以及整个地区和平、发展、合作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三、中国周边安全政策与中国边疆安全


中国边疆安全与周边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周边既是中国安全疆界的延伸,也是中国安全的屏障。中国周边地区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地区热点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既有局部武装冲突和局部内战,又有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问题;既有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又有网络安全和能源安全问题;既有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又有各类人为的非理智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对于周边地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正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跟过去任何历史时期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是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以及我国边疆四个层面看待安全问题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制内促进安全领域的合作,支持东盟、南盟、阿盟等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同俄罗斯共同提出亚太安全与合作倡议。中国还着力推动六方会谈进程,旨在与其他国家共同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兼顾东北亚各国利益及关切,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构建地区和平、安全新架构。中国着力推动阿富汗和平重建,帮助其摆脱恐怖主义和毒品困境,提高其国家安全部队能力。“伊斯兰国”的出现和扩展加剧了中东和中亚等地区局势的复杂化,中国密切关注这个进程。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着力推动解决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建立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亚洲信息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加强普遍、有效的网络空间国家行为规范非常重要,中国明确反对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这会破坏被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阿拉伯之春”就证明了这一点。预防和打击使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恐怖及犯罪活动是亚洲国家的重要任务。国家政治安全非常重要,针对亚欧大陆所频繁出现的“颜色革命”,中亚各国采取措施防范“颜色革命”。中国对欧亚地区频繁出现的“颜色革命”十分敏感,密切关注其动向,以防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颜色革命”影响到中国新疆地区的稳定。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边疆安全问题与发展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没有发展的安全不可能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对于中国边疆来说,边疆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问题,中国边疆发展和繁荣是中国边疆安全和稳定的坚固保障。对周边国家来说,发展本身也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是周边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在构建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时需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在中国周边一些地区存在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这“三股势力”最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伊斯兰国”溃败后其残余势力向中东以外转移和扩散,这对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都造成了很大的现实威胁,自然也对中国新疆地区造成了现实威胁。长期驻扎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诸如“基地”等国际恐怖势力不仅对这个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也对中国新疆构成了安全威胁。多年盘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东 伊 运”恐怖组织持续地针对中国新疆地区进行恐怖活动,干扰和破坏中国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因此,中国反对暴力恐怖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还应与中亚和南亚地区各国进行合作,对暴力恐怖活动采取零容忍态度。在反对暴力恐怖斗争中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应该反对西方搞的“双重标准”。

我们在探讨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问题时不能不关注中国周边的核安全问题。事实上,中国邻居中有一些是拥核国家。最近几年朝鲜半岛局势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一方面朝鲜屡次进行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验,另一方面美国与韩国则多次进行针对朝鲜的大规模综合性军事演习,双方剑拔弩张,给东北亚地区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中国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主张当事双方“双暂停”。可喜的是,进入2018年朝鲜半岛紧张和危险局势达到高水平之后,朝鲜方面主动改变立场,宣示放弃拥核,朝韩之间、中朝之间和美朝之间出现了高级别的互动。新加坡“金特会”标志着朝鲜半岛局势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朝鲜继续坚持放弃拥核立场,另一方面美国明确宣布推迟与韩国的军事演习,中国的“双暂停”主张得以实现。中国不仅对朝鲜半岛核问题具有明确的主张,而且对核安全问题具有非常明确的立场。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主席提出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提出了兼顾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

与朝鲜半岛局势密切关联的“萨德”问题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和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安全的紧张局势。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严重威胁了中国和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也影响了中韩关系的发展。这表明,中国周边地区安全构建中需要新的安全观,安全思维不能停留在“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在周边地区安全构建中不应强化军事同盟的概念,因为这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顺利解决,而且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利益。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着力创新安全理念,着力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在周边地区安全构建中我们将安全问题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们要防止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偏差,防止安全走入非普遍的误区,我们所倡导的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原则。在中国周边地区不能出现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的现象,也不能出现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的现象,更不能出现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则中国周边地区就不会获得稳定。从这个原则出发,美国应该尽早从韩国撤出“萨德”系统。

需要强调的是,亚洲国家不仅需要追求经济合作平等原则,而且也追求安全合作平等原则。亚洲各国都应该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都有责任维护泛亚欧地区的安全。尽管亚洲的国家大小不一,但任何国家尤其是大国都不应该垄断和主导亚洲地区的安全事务,更不能侵害其他国家正当安全权益和安全利益。中国不追求亚洲安全领域的垄断和主导地位,也反对美国这样的域外国家垄断和主导亚洲的安全事务。中国是亚洲安全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四、破除“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也逐步显现。这种论调不仅在发达国家存在,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市场;不仅在其他地区存在,在中国周边地区也颇为流行。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不仅反映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防范心理,也反映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心态。中国若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逐步破除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是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崛起的。“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有一个良好周边环境。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随着中国不断发展起来,世界上有一些人对中国走向产生疑虑,担心中国发展强大后构成威胁。这要么是一种误解,要么就是一种曲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中,要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共同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妥善解决矛盾分歧,塑造和平稳定发展环境。

然而,中国需求良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并不是一件易事。历史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临时的,而是长久的。“把握未来地缘政治版图的线索就在过去半个世纪业已定型的重组格局当中。”而使历史因素与现实相吻合和重叠也不是一件易事。近代以来中国边疆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对现实中国的边疆治理产生影响。所以,中国在治理边疆和在探索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延续性。

我们在实施周边地区安全构建时应该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即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中国周边国家具有文化和政治多样性,各国大小不一、贫富差别大、强弱不同,具有十分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上述各国的安全利益、经济诉求和政治表达也大不一样。所以,在构建周边地区安全进程中应更加尊重相关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文明多样性,推动泛周边地区不同文明的建设性协作,反对排他性和封闭性的各种行为,提倡亚欧空间的包容性。所以,在构建周边地区安全进程中要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包括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从而使周边各国逐步形成共同的命运共同体。

亚洲安全战略空间需要通过各种对话加强沟通,减少周边一些国家相互猜疑的现象,增进彼此战略互信。相关国家需要从低敏感领域入手,逐步接触,逐步展开合作,逐步实施区域安全合作,提高共同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在未来构建亚洲安全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麻烦、争端甚至摩擦,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正确而理智的方式解决上述争端和摩擦,绝不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谋求解决上述争端和摩擦。互惠互利,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共同利益网络,实现双方利益融合,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之间共同发展的基本路径。中国需要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经济纽带、安全合作和人文联系都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和巩固,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是当代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里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将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中国要通过边疆地区展示中国所特有的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中国边疆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一些少数民族是跨境民族。中国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跨境民族的作用,使其成为构建中国和谐边疆和和谐周边的重要人文因素。通过跨境民族的交流是破除周边“中国威胁论”的有效途径。中国在推动经济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让文化走出去,中国也要实施宗教文化战略,积极推动宗教文化战略,使宗教对内起维系我们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对外起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抵制负面干涉的作用,在世界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中起对话沟通作用,从而有助于中国自强自立,并能积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习主席所阐述的新时代中国外交新的理念和基本原则是指导中国与世界发展关系的基本准绳,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指导思想。


五、中国有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经验


近些年,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存在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纠纷。“今天的南海局势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双层博弈’模式——大国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战略竞争,而小国则利用大国的权力竞争努力进行利益博弈。美国、日本和南海声索国都不会将南海争端留给中国和东盟谈判解决。”“解决南海问题的稳定出路之一是,美国必须从其狭隘的地缘战略视角中摆脱出来,将处理南海争端的互动过程转变为中美两国在亚太区域内的合作动力。”还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中国与印度在边界地区发生了“洞朗事件”,给中印关系带来了一些波折。

解决这方面的纠纷问题需要“聚同化异”。习总书记表示:“在亚洲各国交往史上,友好合作是主流,但也不乏一些遗留问题。邻国之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只有以对话和合作凝聚共识、化解分歧,才是地区长治久安最有效的保障。我们应该着眼大局、友好协商,共同参与国际和地区治理,为促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提及中国与其他国家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经验。中国一贯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互利互让的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历史上看,中国已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这说明中国有着非常成熟的解决边界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目前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两国在边界地区不时出现摩擦,2013年出现了“中印士兵帐篷对峙”事件。中印边界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近代以来中印都受到列强的侵略,拥有共同的被欺压的历史命运。列强给中印所带来的历史伤害是深远的,就连边界问题也是如此,这是英帝国强加给中印的一条边界线,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印边界问题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历史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中印边界问题复杂性的本质。

再举一例,尽管日本侵略过中国,但中国依然以友邻的姿态对待日本,战后中国主动放弃了日本需要赔偿中国的战争赔款。但这个世界很复杂,中国的良好愿望不一定就能够换来良好的现实。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继续坚持不正确的立场,遭到亚洲受其侵略过的国家的一致谴责。在对待“二战”历史问题上,德国做得非常正确,对发动“二战”的历史罪责进行了深刻反思,从而赢得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尊敬。日本什么时候能够像德国那样真诚地向因发动法西斯战争受害的国家赔罪呢?所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不仅仅是两国领土争端问题,更重要的是日本没有对侵华历史做出深刻反思的问题。

在中国周边地区确实存在一些矛盾和纠纷,但亚洲国家应善于用东方智慧来解决矛盾和分歧。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亚洲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是热点敏感问题较多的地区,亚洲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同邻国关系,实现邻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妥善解决彼此争议和矛盾,是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要破解这一课题,关键在于要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合作共赢的原则,更多用东方智慧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总之,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与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关系密切。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边疆国际环境既存在有利于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的若干因素,也存在不利于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的若干因素。中国已经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周边外交政策,而中国周边外交政策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周边国际环境态势下富有智慧和耐心地加以贯彻。中国一方面应防止边疆地区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更应该借助中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

作者: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



进入 邢广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崛起   边疆问题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90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