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民生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初中毕业四十周年。这四十年占去了的我的半辈子,既是国家发展高歌猛进的四十年,也是我人生阅历中最精华的四十年。回想过去的四十年,真的是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就是发端于民生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内涵。其实,民生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因此,民生发展和建设无小事!
毛泽东同志建设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主义改造,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邓小平同志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布局谋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着力摆脱整体贫困、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先富带未富。江泽民同志坚持“三个代表”理论,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着力于解决生活温饱、迈向总体小康,顺利实现千年目标。胡锦涛同志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协调发展和和谐发展,着力于改善公共服务、不断刷新小康建设目标。习近平同志坚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于补短板、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经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的励精图治,终于乐见2020年将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开放和民生发展的成果将惠及全体14亿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生问题发表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释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生观”,一方面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原则性、实惠性、持久性,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上则涵盖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这一具体而突出的变化,针对的就是民生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精准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
在弱有所育方面,努力让所有0-6岁的适龄儿童得到更好的养育。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5.50万所,全国共有幼儿园24万所,在园幼儿4600.14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然而,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未解决,好入园、入好园仍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在学有所教方面,我国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就,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来讲,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缩小,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结构调整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不断增强;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教育保障切实加强,改革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劳有所得方面,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当作第一位的任务.一方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另一方面,坚持总量与结构并重、供需两端发力、就业政策与宏观政策协调、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普惠性与差别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均超过了1300万人,主要就业目标处于合理区间,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十分不易。
在病有所医方面,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由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医疗资源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够更加成熟、定型,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
在老有所养方面,大力推进床位和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一方面,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另一方面,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追求“四个更加”:一是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二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三是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四是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在住有所居方面,努力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人均居住面积稳步上升。一方面重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棚户区改造三年1800万户的计划完成,继续因地制宜推进货币化安置。另一方面,努力抓好房地产调控,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抓好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去库存。加快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立法,推进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努力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进公积金体制改革,用好用足公积金。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住宅宜居综合改造。
在弱有所扶方面,积极帮助8500万残疾人发展,他们占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大部分。美好生活一个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53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扶持120万城镇残疾人就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2400多万残疾人,1800多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工作持续不断地改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若有所扶等各个方面,民生建设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
展望未来,民生建设工作必须稳扎稳打
民生工程就是暖心工程。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利益问题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会让老百姓获得感多多、安全感实打实。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未来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进一步改善民生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民生工作质量,应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一方面,在民生领域适当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将一部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市场主体运营,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优势,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组织等社会组织在民生领域的作用。一方面,要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缓解政府的供给压力,提高供给的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途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二要让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公平。首先,民生工作离不开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要研究完善制度机制,更加公平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要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高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让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可持续。未来三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三年,既是破解民生难题、厚植民生优势的关键时期,又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持之以恒,积极开拓民生工作的财力,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断开创民生工作的新局面。
抚今追昔,社会发展研究所与祖国共成长
201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历史上的成就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沉重包袱,而应该成为重新出发的零公里。只要我们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未来的一切都会更加美好、更加值得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和期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最早成立于1988年 5月,前身是国家计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由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签署上报,宋平同志批准成立。今年时值社会发展研究所三十周年大庆。1995 年 2月1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等九个单位合并组建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并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更名为社会发展研究所。1995年5月10日,社会发展所出版了我国首套《中国社会发展丛书》。郝建秀、佘健明副主任及张玉矶司长等出任丛书顾问,陈锦华主任做序。社会发展研究所历任所长有潘烽、郭继严和李建立等。2001年10月由原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和国家发改委市场与物价研究所三所合并成立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由陈东琪担任,刘树杰、杨宜勇、吴晓华担任副所长。
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党组决定当年内恢复社会发展研究所,由我出任所长。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主要研究当前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重点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民生问题;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居民收入与消费研究;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公共卫生与公共医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妇女儿童及青少年问题;人口与老龄化;国外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政策。
古语道三十而立。过去三十年,社会发展所不仅涌现出常兴华、张本波、谭永生、李震、曾红颖、邢伟、李璐、顾严、魏国学、王阳、孔伟艳、关博、潘华、田帆、魏义方、刘敏、范宪伟、蔡潇彬、王哲、赵玉峰等一批专家学者,而且还有李欧、李浩、刘紫燕等管理者。在这三十年间社会发展所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包括陈望涛、邢华、付会军、辛仁周、郝福庆、张宇贤、徐海波、程薇、金贤东、王春光、杨海波、丁元竹、谢晓凌、姜汝祥、王振京、王春永、王雯、张左伟、吴霜、商俊峰、曲凤杰、孟宝珠、赵玉山、刘玉芬、冒勇、徐振斌、万海远、曾志敏等等。另外,还有一批老同志潘烽、钱文渊、李熙铮、荣志刚、潘金云、郭继严、李建立、王坚、周小京、范存仁、李享阳、马焕琴、王彤、严浩、辛小柏、李爽等先后在本单位光荣退休。
过去三十年,社会发展研究所既出人才,也出成果。一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历届中央领导的批示,一些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的奖励,一些专家参与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稿的起草,一部分同志参与历届国家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写,一批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些同志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的表彰,一些同事在全国性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一些专家在国际论坛上频频发言。
聚焦民生建设,社会发展研究所再出发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中国的经济和经济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现在得党中央强调五位一体的建设:即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推进,我们必须从经济学以外更广阔的视角,包括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和生态学的视角来全面研究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在新世纪、新阶段无论是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还是社会政策体系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对社会发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王沪宁同志亲自将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哲学部改为社会发展部;国务院研究室也进一步充实了社会发展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率先倡导的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关心社会发展问题,特别强调新发展理念、平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因此,新时代社会发展研究所今后不论是为中央决策咨询服务还是为国家发改委决策咨询服务,不论是为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服务还是为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咨询服务,任务都将更加繁重、更加具有挑战性, 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更加专业和系统地研究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问题,这是新时代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的使命之所在,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研究所各级干部和研究人员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在社会发展规划、社会治理、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等研究领域拿出有分量的系统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社会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改革。2013年3月17日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谈到:“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14年1月,他在《求是》杂志发表的一文《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持过去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人口生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优势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社会战略、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等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重点对教育、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保障性住房和文化旅游事业等领域开展研究,努力做新做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党更加强调民生问题,社会发展研究所要按照不仅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而且要善于“更方法、高品质、成大师”,通过加强对民生问题、社会体制、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为中央宏观决策和国家发改委中心工作服好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未来是深化我国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发展研究所可以大有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引领新常态,任重而道远,社会发展研究所必须大有作为。大力发展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科学,努力把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学科做大做强,社会发展研究所惟有大有作为。办好社会发展研究所,贤路当广而不当狭, 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在网络社会,我们要凝聚全国的专业人士,善于用集体的智慧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和谐社会、共享社会和富裕社会!
(作者: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