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郑珊: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星空

——读《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63 次 更新时间:2021-01-28 21:40

进入专题: 中国古代科技   全球文明史  

焦郑珊  


说起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人们自然会想到“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标志,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但其实,“四大发明”不足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因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

我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令人惊叹

举例来说,我们的祖先最先栽培了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最重要的豆类作物之一——大豆,最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柑橘。这些作物的栽培技术传向世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是如何建构起既有厚重人文特质、又有科技创造的传统文化体系?如何在长时间内处于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仅用“四大发明”恐怕很难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其实,国人一直都期望了解我国究竟做出了哪些独创的科技成就。为回答“我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到底有哪些”这一问题,201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邀请所内外专家通力合作,梳理科技史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系统考量我国古代发明创造。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对此项工作给予了持续的鼓励与支持。

2016年6月,研究组的成果《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专著和挂图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3大部分,列举了88项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内涵、出现时间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一经推出,就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获得2016年度“中国好书”和2017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的荣誉称号,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是一本集学术严谨性与表述通俗性于一身的、面向公众的优秀科学史科普读物。

管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传播规律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出版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古代科学与技术门类发展并不均衡,参比因素比较复杂,研究组首先明确了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遴选原则,并在随后的研究、调整过程中一以贯之。基本原则有三个: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在具体遴选过程中,研究组进行了细致分析与综合考量。如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来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属于最早之一且具特色。有些发明创造或是科技内涵尚未解开,或是史料不足而难以判断其原创性,故未入选,如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在考虑“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这一原则时,研究组意识到有些发明创造虽未曾持续发展,或实用功能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凡智慧和技艺。如秦陵铜车马,铜车马不是实用车辆,但凝聚着精湛的铜器制造工艺,让我们了解到秦代的车制和系驾方法。研究组还关注到一些在技术复杂性方面不甚突出、却对文明进程产生过不小影响的发明创造。例如,马镫虽构造简单,却显著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还对入选条目进行了系统分类。对于一部分证据充分可信的科技发明创造,进行了严谨的分类定名,如方程术、制图六体、提花机、造纸术、瓷器、水运仪象台、双作用活塞式风箱、火铳等。对于有些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则进行了适当概括。例如,中国古代擅长天文测算,积累了大量系统的观测记录,其中的新星和超新星观测记录还为现代科学家研究超新星、射电源、脉冲星、中子星等高能天体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成就被概括为“天象记录”而列入重要科学发现与创造,以反映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成就。

在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同时,研究组关注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些特征及规律。研究组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创造的出现在时间上并不均匀分布。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盛唐时代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宋代却拥有辉煌的创造发明。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陷入缓慢发展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文化发展的同构性。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在政治、人文之外也贡献了大量科技思想,如墨子对十进位值制的论述。进入汉代以后,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形态基本形成,与之对应的是古代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学也形成各自的科学范式。宋代儒家所形成的博学精神、怀疑精神和求理精神,或许对理解宋元科技的发达有所启发。

纵观古代历史,很多科技知识是通过传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比如,中国人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贡献了水稻、大豆和茶等作物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小麦、棉花、玉米、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世界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科技传播和互动的活跃区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

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首先,它是了解我国科技传统及其“亮点”的读物,反映我国科技史学界调整研究范式的趋势。研究组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系,以全球史的视野考察中国传统科技,将古代中国与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印度等文明进行比较,进而审慎地判断哪些发明创造是中国人做出的或具有鲜明的中国技术特点。研究组从整理到本书正式出版历时接近3年,充分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88项条目的共识性高,具有较高权威性。

其次,它是中国科技史研究成果普及化的重要尝试,体现着科学技术史在当前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增强创新自信的重要作用。科技史学科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其成果应当走进公众。我们期待先贤发明创造的智慧能够成为激励当代国人持续创新的动力。

中国古代科技曾超过同时代的欧洲,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发明创造也远不止88项。比如,仅在机械与仪器方面,就还有犁镜、记里鼓车、磨车、舂车、走马灯等,以及技术特色鲜明的赤道浑仪。中华民族是勤劳的、善于创造的,成就了众多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正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出版,是科技史学界将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成功尝试,也是读者们走进中国古代科技史殿堂、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精髓及其影响的钥匙。


    进入专题: 中国古代科技   全球文明史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43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