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级科创中心的标志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哪些特征?我觉得第一个应该是有世界级科技水平的工作;第二能够研发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潮流的成果;第三要有顶尖创新成果的产生,包括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第四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这几个标志达到了,全球影响力就出来了。
其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第一要有一批顶尖的科技创新主体,这个主体里面有企业,有科研院所,有大学,还有其他的一些社会组织,甚至包括个人;第二是要有有效的创新平台;第三是要有良好的知识信息管理体系。现在互相之间的信息很难沟通,数据难交换,这对创新是极不利的;第四要有比较完备且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第五要有符合国际规范的制度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没有这条,即便有很多的人才进来,也肯定会走的。以上五个要素缺一不可。
二
产业创新十分重要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除了要关心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外,还要关注产业创新。
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和推进科技创新,其中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关注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然而这样的一个认识,却隐含着一个假设,如果没有科技成果创新何来产业化的结果,于是许多人把我们产业化结果差强人意的事实主要解释为产学研结合方面有问题,于是所有的政策设计与制度改革都朝着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与方式上去。我们的研究认为,产业化是形成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式,它固然与产学研结合有关联,但产业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与方式问题,因为产业化实质是一个复杂的连续创新过程,是再创新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之为产业创新,创造一个新型产业的过程性创新。
以工业“4.0”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重大技术进步将开创一系列原创新产品的诞生,如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的突破性发展必然推动一系列原创性产品诞生,而在一些优秀创新型企业努力下,可以在新产品创新基础上,通过产业化创新的其他三个环节的再创新实现新兴产业成长与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创新型企业均在新技术、原创新产品上进行连续性的再创新,将其形成新产业开拓成功新市场,如谷歌、GE、西门子、东芝等。一旦这些企业成功就会在新兴产业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产业标准、竞争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则可能又成为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环节者,被控制。
所以基础研究创新、应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这三种创新要有机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体化的过程,切断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世界影响力。
这个中心能否建成的关键之一就是开放性。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备让人才、信息、资金充分流动、自由进出的制度,这个前提条件非常重要。要强调这些创新要素进入和退出上海是无障碍的。完全靠中国人的力量搞这样一个中心的思想是不对的。我们是集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来建上海这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从这意义上来讲,开放性非常重要。
成功的关键之二是制度保障。包括创新成果的的收益分享保障、对创新成果的理解和社会工作的支持等等,这些东西不配套发展起来,光有开放还是不够的。
三
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重新认识产业创新,重新认识再创新的价值。产业创新是过程性创新,产业创新的成功需要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四个创新环节交替发力,动态演进,最终形成伟大的新兴产业,甚至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从另外一方面看,除了产品创新是产业化创新的源头创新外,其他三个环节本质上帮助新产品实现市场成功的再创新。所谓再创新是指在前一次创新的基础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完善或帮助实现原创新的创新。今天,我们可能更要关注和支持再创新,大力鼓励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别人创新的基础进行改造再创新,千万不要造成这样的误解:一谈创新就一定是原创!再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是日本企业,汽车不是日本的原创,但日本丰田等企业可以在欧美基础上大胆再创新形成特色,成就日系汽车产业的成功。甚至可以这么说,后期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成功的关键是这个国家的再创新能力与再创新实效。
2 问题导向,重点突破。首先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包括创新平台、大学、企业、个人)到上海来从事创新工作的话,有没有进出障碍?现在这方面障碍还很多,至少报批手续就很繁琐。其次有没有创新要素的流动性障碍。譬如你在这里的专利成果能不能流动出去,转化出去?现在的流动性障碍也是很大的。
再次,有没有顶尖的创新体系?现在上海还缺乏这种顶尖创新体系。创新团队是需要匹配的,别人觉得这个很有吸引力可以一起合作,这样集聚效应才会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还是要更多的改革开放。
最后一个要思考的是,我们现在搞了很多创新服务平台,但是相互之间不联不通,也没有完全做到一站式的集成服务,所以需要有一个良好完备的创新服务体系。
3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我个人有这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要进一步开放,消除科技创新要素进入退出的障碍以及流动性的障碍;
第二个建议是科研体制改革。我们现在科研体制还有不少问题,比如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比如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等等。
第三个建议,要培育一大批领先性的创新主体,尤其是产业链上的舵手企业。我们自己要有一大批顶尖的创新主体,不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的舵手企业。另外学校、科研院所创新,进一步的体制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往产业化的转化,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产业内一个主导企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其他相关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成功,新产品新技术才能在市场上成功。所以如果产业链上关键性企业一直不断地创新,宏观上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会自动调整升级。美国就是如此,一些产业链上领先的大企业不断地在创新,投入巨资不断地开拓,在创新红利的诱导下,会围绕此企业形成一个合作的互惠共生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就自动地在市场的机制下不断优化,而中国现在缺少的,其实就是创新的领军企业。所以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环节中会有关键的节点或者说舵手企业,这些舵手企业有可能领导真正的产业创新、领导在产业化上成功,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变化以及对其他相关产业创新的推动。因此培养这种创新的、重大的战略者、领军企业非常重要。这其实就像我们之所以要花努力发展商飞公司,投入巨资把大飞机做好,就是因为大飞机涉及到的产业非常多,通过它的产业化,一定会带动现有的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四个建议,下决心把互联网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连载机制上的东西做好,这是创新的基础。今天的条件下,你的信息稍微获取慢一点,别人的就出来了。创新是要讲速度的,你比人家慢,人家就出来了。上海在十三五期间要下决心把这件事做好,做得完备一点,我们的创新基础就扎实了。
第五个建议,我们现在有很多分散创新服务的平台、中心,要设法把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不是靠政府的力量,要靠市场的力量集成起来,利益共享。一旦集成,大家享受了,企业也有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