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制造业来说,产能过剩似乎是普遍话题,所以,就有了“一带一路”计划,以此把过剩产能输出到其它国家,通过跨地理空间延伸市场来增加对产品的需求。实际上,如果你发挥一下想象力,也可以跨时间来转移未来的需求到今天。给消费者提供金融支持,把他们未来的购买提前到今天,变成公司今天的销售,这等于把未来的增长加速到今天实现。
那么,金融真的能成为公司发展的加速器吗?今天,我们就以通用汽车和福特公司早期竞争的故事,来看看通用是怎样利用金融战胜福特,成为汽车行业的老大的。也借此了解,为什么“借贷促进消费、消费带动增长”的模式必将扎根于中国。
福特拒绝贷款促销
你可能知道,虽然私人汽车或说轿车发明于1885年,但到1899年才开始在美国兴起。一开始,汽车价格很贵,只是部分有钱人的奢侈品。汽车价格起初在1600美元左右,十年后上升到1700美元左右。那时一般美国家庭的年收入才800美元,妻子不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两年多的家庭年收入才能够买得起一辆汽车。
于是,福特公司在1908年推出了简易T型车,即“Model T”汽车。这部车最为简单,当时想的是只要能运行就可以,这样就能把价格压到最低,让千千万万普通美国人也都能买得起,让汽车不再是富人的象征。T型车的定价为850美元,比以前的车便宜了一半,的确让福特销量大增。但是,850美元还是高于一般家庭的年收入,就跟今天在中国一般车价也跟年收入差不多类似。而且当时主要是靠现金买车,所以,价格便宜一些的车会把市场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然后就会出现销售瓶颈,产能很快就会过剩。这就是1910年代美国汽车行业面对的局面:如何更多地增加需求?
1916年,一个叫Edward Rumely的财务顾问向福特公司创始人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福特公司自办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为其汽车经纪商和顾客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先买走车、后分期付款,以此保证甚至提升市场份额。他说:“或许是由于人的本性,更多人愿意先买车、后分期付款,而不愿意先存钱、等到有足够现金时才一次付清买车。”他这句话的意思,今天对你来说肯定不陌生。因为我们之前谈到了,两种付款买车的方式对个人的效用千差万别。年轻时谈情说爱,正需要拥有一部车来提升自己在“恋爱市场”上的吸引力,吸引高品质的对象;而如果是等到存够现金才买车,那时候可能人也老了,拥有车和房子的意义也淡了。因此,分期付款借贷买车更符合人性,也促进销售。
从汽车本身的属性讲,它是耐用品、投资品。今天你买下汽车,之后十年里,你每天开着受益,所以,收益会持续多年。这种收益流和汽车贷款的分期付款流正好匹配,让你未来每个月边享受边付钱。也就是说,对于这种带来持续收益的耐用品,不应该今天一次性付完、让今天承压那么重,而是可以在今后分别支付。除非手头资金很多,那就另当别论。
Rumely也建议,对不同的人,买车后的还款安排应该也不一样。如果工人张三是按月领工资,月供就适合他;如果农民李四一年只有秋收这一次收成,那么,他每年秋季还款一次就行……如此贴切地把支付时间安排跟借款方的收入规律匹配,当然也能促进销售。
福特创始人得到如此天才般的建议后,却回答说:“我们的车非现金不卖!”亨利·福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而当时天主教对借钱花是坚决反对的。
那么通用汽车对这个建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通用汽车乐意利用金融
通用汽车公司的老总不觉得人们借钱买车有什么不好。他觉得那只不过是把未来的收入转移到今天,你未来的收入和今天的收入,不都是你的收入吗?加上通用汽车的车价一般是福特的两倍左右,所以,分期付款安排对通用汽车的效果会更显著。于是,1919年,通用汽车成立了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为其汽车的销售服务,包括给通用汽车专卖行提供贷款。
结果如何呢?1921年,福特公司仍然是行业最大,其汽车市场份额占56%。可是,到1926年,它的龙头地位就让给了通用汽车公司。虽然两年后福特公司也推出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但已经晚了。自那以后,福特永远做了老二。虽然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使各国汽车公司都打进了美国,但直到今天,通用汽车还是以18%的市场份额领先于福特的14%。
介绍通用汽车和福特公司竞争历史的著作很多,但基本都是从技术、生产流水线管理等方面分析。实际上,金融的支持作用对于通用汽车的胜出,当初也起了关键作用。
像亨利·福特那样拒绝“先买后付”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因为到1920年代末,“先买后付”这种销售安排已普及到了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行业上,包括钢琴、小提琴、电冰箱等等。1910年时,全美国分期付款销售信贷总额只有5亿美元,而到1929年,上升到了70亿美元。到1930年,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都是靠销售贷款卖出的。
那么,“先买后付”的信贷安排对全行业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其实,“先买后付”信贷安排的一个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就是它帮助行业做大,而且加速行业的发展。试想一下,假如汽车像福特说的“非现金不卖”,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先月月存钱、存满了车钱才能买,这可能把第一次买车的平均年龄推迟4年!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先买后付”,一般人在大学毕业后的22岁就能买车,而如果是“非现金不卖”,那么,第一次买车的平均年龄可能是26岁。这意味着可开车人口中会多10%的人不能买车,汽车市场至少要缩小十分之一!此外,在个人层面,“先买后付”等于把本来到未来才能买的车提前到今天买,把汽车的未来需求转移到今天。这实际上让汽车公司把未来的发展提前做了。这就是“金融是行业发展的加速器”的含义,通过金融在时间轴上重新配置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人认为,美国这种靠金融刺激需求的增长模式应该终结。看到这里和之前讲的内容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模式不仅不会结束,还会在中国更加广泛地采用。这不仅仅是因为今天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通过“先买后付”购物,更是因为中国多数行业产能过剩。这么多产能靠什么消化呢?当产能过剩时,约束增长的瓶颈是需求不足。美国在20世纪初期也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因为到那时为止,工业革命已经一百多年了,规模化工业生产已趋于成熟,开动机器就能生产很多产品,关键是需求从哪里来?所以,中国经济也需要通过金融,把一些未来需求转移到今天。
我们再总结一下今天的要点——
第一,在通用汽车和福特公司的早期竞争中,福特因为汽车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到1926年之前一直是行业龙头。但由于1916年福特拒绝利用金融转移未来需求,而通用汽车则积极使用“先买后付”贷款促销,使通用汽车从1926年开始成为行业老大,这个地位保留至今。
第二,美国其它制造业,比如缝纫机制造,也是因为辛格公司在19世纪中期利用金融促销,使其遥遥领先竞争对手。这个公司的龙头地位也是持续到今天。
第三,多数制造业都面对产能过剩挑战。在这种局面下,金融一方面可以把一些未来需求转移到今天,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扩大行业的潜在规模,加速发展。
(作者系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该文为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