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放’兴东北”的三点主张》,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根据我多年的研究,东北“水很深”,很深。我来了多少次也还看不透,虽然我最近一直在东北住着,还是了解得不是很透。
简短引言:走近新东北,东北新态势
今年以来,我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做了一番调研,调研形成了几点看法。
第一, 从发展的大局看,东北依然是短板,但今年基本上已止跌稳住。
今年7月4日、5日,国家有关部门办了一个“东北三省干部培训班”,让我去做了一个学术报告,顺便在那搞了调研,60几位领导干部参加座谈。我了解的情况是,今年上半年,辽宁已经走出负的境地,增幅达到2.1%,吉林、黑龙江分别为6.5%和6.3%,算术平均数达5%左右。尤其长春在整个东北显得比较靓丽。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财政收入也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在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里应该说是名列前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里边,也在前五名左右,可以说已经基本企稳。这是我的第一点印象。
第二,从改革大局来说,东北依然是难点(整个中国的改革难点在东北),但是也有一些亮点。
今天大家谈了一些改革利好消息。我个人也有体会。
我说一事。前天中午我到了长春以后,自己悄悄地去了一个比较关心的单位,就是吉林长春产权交易所,这是由省政府和市政府联合办的一个产权交易所。从那里我得知,这家产权交易所已经托管了12835户公司制企业,他们告诉我,居全国第一。据我所知,全国产权交易所共126家,其中,省和副省级市46家,地级市(含一家县级市)80家。我调研了一些地方,比较来看,吉林长春是托管最多的,而且创造一种新模式。什么模式呢?就是“托管增信--对接融资--配套服务”的“吉林模式”。全国好多省到这来学习,所以我很关心。当然,这个所现在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会后我准备与长春市常务副市长王路同志沟通),我要说的是,它在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方面是个比较好的载体,在全国来讲也是都数得着的,应该说是一个改革的亮点。所以,我在它那里说了一句话:“小小的吉林省、大大的产交所”。说它“大大的产交所”,除了产权交易以外,还有年度融资额达200亿元。
东三省还有一些亮点,比如辽宁省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法规,这是东北第一个,在全国业突出,是一大亮点;还有,黑龙江省搞林业产权改革,在自然资源产权界定和配置方面探索,蛮有意思,也是一大亮点。
第三,从对外开放来讲,东三省虽在边疆,但也有新的东西。
从整个东北亚“大棋局”看,中国的东北处于核心地带。这个月的上旬,长春到白城、乌兰浩特的高铁建成。我提醒今天在座的各位,关注这条高铁的建成,它意味着东北高铁纵横格局基本形成,哈长沈大这条中轴线贯通整个东北,现在又多了一条“中横线”,就是东起琿春、延吉、敦化、蛟河、吉林市到长春市,然后再往西过松源、白城,然后到乌兰浩特,整个东三省乃至于内蒙的东五盟,就形成了一个“大十字”格局。这个“大十字”的格局中心点或重要节点在长春。提醒大家关注这个最新的态势。根据我的研究,在东北亚里边,东三省加内蒙的东五盟,是东北亚的核心地带,现在核心地带出了这么一个“大十字”,对开放来讲是蛮有意义的。
总之,最近这一段,我在东三省感觉到了几个好的迹象,就是从发展来看基本稳住,从改革来看有亮点了,从开放来讲“大十字”的格局基本形成。
由此引出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放”兴东北的三点主张》。
主题:“‘放’兴东北”的三点主张
为什么我用这个“放”字?因为大家谈怎么看东北?我们反对“唱衰东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唱兴东北”。我在《人民日报》文最后一小段指出,是要唱兴东北,但是东北的振兴绝不仅仅是“唱”的问题,只唱不干是兴不起东北的,必须拿出实干的具体行动。在倡导实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考虑,就是要“放权、放活、开放”,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是围绕这个“放”字谈三点意见。
主张之一:所有制改革“更放开些”,国企与民企“两翼齐飞”
所有制改革要更放一些。怎么叫更放一些?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国有民营、两翼齐飞”。
1980年5月9日,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曾发表一篇文章,是我第一次调查东北,就是三十八年前调查东北,1979年调查,1980年发表的文章,题目是《长期并存、比翼齐飞》。三十七年后,今天我还是讲“两翼齐飞”。因为这个问题如不解决,东北就没办法振兴。
今年7月20日在《人民日报》,和8月16日在《经济日报》,我发表了两篇比较长的文章。这两篇是专门给东北“私人订制”的——既不讲全国的东西,也不讲的别地方的东西。因为,恩格斯教导我们,研究问题或创作,要讲“这一个”,翻译成中文是三个字:“这一个”。我们研究问题要聚焦“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我们今天讨论是东北怎么办,不是别的地方怎么办,也不是全国怎么办,就应扣住东北“这一个”量身定做。
我在这两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东北“国有经济做优做活,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这个观点出来之后有些分歧,我看了讨论,这是好事,不是坏事。我是针对东北经济的目前现状和深层矛盾提出来的,我们应该坚持这样一个16字的方针:“国有经济做优做活,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目前,东北国有经济的突出矛盾是“不活”的问题,民营经济最突出的矛盾是“不大”的问题。这就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怎么“做活”国企、怎么“做大”民营。刚才,有同志讲了国企改革,我也谈一下我的看法。
要想真正搞好东北国企,我提八个字,“浴火重生,增强活力”。要紧紧围绕这八个字,来构思东北国有企业的改革。
那么,东北的国企到底比重有多高?我告诉大家“比重过高”。2015年,我在东北三省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黑龙江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比达64.69%,吉林是54.09%,辽宁是45.8%,算数平均数,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比为54.86%,大数55%,比全国平均数高出1倍多。这比重是高呢还是低呢?朋友们,我们要说实话,这个比重不低了,全国的比重当年是23%,江浙广东那边多少啊?
东北国企比重高达55%,那么,效益又怎么样呢?这里有本书《东北振兴专辑》,其中第一篇是拙作《东北振兴战略新论》。我用八张表来分析,揭示2015年东三省地方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我不细说八张表,只说几个数:东三省地方国有企业7076家,其中,辽宁最多, 3473多家,吉林822家,黑龙江2781多个,总计7076户。大家记住,这个数是东北前十年第一轮振兴改革后的情况。同志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把家底搞清楚。东北的国企“家底”到底怎么样?7076家国有企业净资产近一万亿,加上银行贷款总资产超过2.8万亿。那么,用这么多国家的财产、人民的财产经营了一年,经济效益怎么样?我告诉大家,一半亏损,一半盈利,这是个大数。具体来说,辽宁盈利面只有48.2%,吉林盈利面45%,黑龙江盈利面55%,这是从盈亏面来说的。
从亏损额来看,三个省一共亏损52亿元人民币,就是说东三省7000多国有企业,用1万亿的净资产,28000亿的总资产,干了一年,最后是亏损的。在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我的东北论文前,他们把清样发到我住的吉林山区小镇,审稿时,我把“七千多家国有企业近一半是亏损的”这句话保留,但把“总体是亏损的”这句话删掉了,因为面子不太好看,我还是给东北留有余地。总之,我调研的出的结论,东北的国企比重很高,而且效益比较差。说句实话,东北的主要问题不是“比重”问题,而是“活力”问题。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活力”这个牛鼻子,多想出怎么办活的对策。
第一条意见,就是要抓住中央推动国企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性机会,努力寻求国企改革的“突破”。那么,混合所有制如何改革?我最近半年在东北几次调研,发现有“四个绕着走”的新情况,是片面倾向的问题。
第一个倾向,是绕着垄断性领域走。
第二个倾向,是绕着母公司走,只搞国企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改革,绕着母公司走,这样的现象很多。我向赵继校长询问了东北大学的校办企业——东软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他告诉我,东软今年改革有个新迹象,就是东软集团的母公司—“东软控股”在搞“混改”。这个母公司已经成为混合所有制,是以东软集团管理人员持股为主的,再加上东北大学的国有资本,东北大学在“东软控股”大约占11-12%的样子,这是“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东软控股”的情况。同时,东北大学自己还在“东软集团”里有10%的股本。混改有进展。但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目前国企改革绕开母公司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三个倾向,是绕着主营业务走,仅仅在辅业上搞混改;
第四个倾向,是绕开“异性恋”走。今年4月7日,东北振兴院在沈阳开了一个会,集中研讨国企改革问题,会上就有这方面的讨论。我在调查中了解到,中央让搞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且派督导组到各省市来督导,于是乎大家都来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我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搞混改,只是在国有资本圈圈里边作文章,甲国企加乙国企加丙国企,或者央企加个地方国企,或者国企再加上社保基金会的国有资本,总之是在“国有”这个大圈里头做文章,然后就说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我认为,东北作为一个困难的地方,起步阶段在国有资本内部搞点同质混合,不失为是一种策略,也是可以操盘的,但是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明确的定义,你看看文件是怎么写的?《决定》讲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时,强调的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不能偏离这一基调。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试图绕着所有制多元化,而搞同质化的国有内部产权多元化,我把这个现象叫做“同性恋”。同质化的混合就是“同性恋”,异质化的混合就是“异性恋”。现在有一种绕开“异性恋”而片面搞“同性恋”的现象。我觉得这种倾向值得关注。我认为,“异性恋”是主旋律,“同性恋”只是个协奏曲。从理论上说,“同性恋”,你可以说是“股份制”,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
总之,混改,建议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上“四个绕开”是混改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国企改革第二条意见,建议优势企业要率先突围,我们这边有优势企业,像长春客车厂,沈阳机床厂、新松机器人公司等优质企业,要率先突围,率先“做优做强”。这里我有个建议,就是要科学把握“做优做强”的内涵,中央有关领导在优质企业特定语境下讲的话,不应随意套用,更不应套用到劣质企业,要因地而异、因企制宜,不宜把它泛化。
国企改革第三条意见,对僵尸企业来讲,应该“保人不保企”。人应该安置好,但不能保留僵尸企业,这样的企业必须处置,应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上次谈过,略。
国企改革同时,要关注民企发展。东北民企习惯于抱着政府的“大腿”不放(吉林市朋友原话),针对此,民营经济要注意“摆脱依附”,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去年,全国民营经济500强,浙江省占134个,而我们吉林省只有一家“修正药业”,无论如何不成比例。民营企业自身要肩负起东北振兴的“担子”,政府的政策更开明一些,特别是投资环境要改善,使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比翼齐飞。民企振兴崛起东北才有希望。
主张之二:对外经济“更放开些”,对接一带一路、内外打通
东三省的对外开放度低是个大问题。2015年东三省的外贸度依存度只有14.6%,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差距较大,亟需采取开放的新举措。基本思路是与一带一路衔接,以外促内, “内外打通”。这里我提几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中国(辽宁)自贸区”内涵外溢化,可否东北共用。
“自贸区”这个招牌是“金字”招牌,但是内涵人们未必把握。据我所知,当年上海市政府报给中央的提法叫“上海自贸区”,到了北京以后,中央领导把“上海”二字用括号括起来,括号前面加了“中国”二字,那就意味着,设在各地的自贸区,是国家的自贸区,只是设在你那个地方而已,因此辽宁自贸区的内涵是“中国(辽宁)自贸区”。我建议,辽宁自贸区在带动沈阳、大连、营口三个核心区以外,还可探索政策的外溢化。比如是否可以用之于长春,在长春设一个“类自贸区”,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建议。
第二个建议,就是“实打实”地打造东边道经济带。
当年,日本帝国有过“东边道”规划,但未搞成。今天,面对东北发展“大格局”,我建议打造“东边道经济带”。现在东北中轴线“哈长沈大”这条经济带已经有眉目了,今天上午有专家也讲了大都市圈的问题。其实,东北的大都市圈主要在哈长--沈大这条经济带上。
除此之外,根据我个人研究,我们的东边道还应该有一个很强的经济带。从南边说,它的龙头应该是在丹东,经本溪,再往北延伸白山、通化、长白山管委会(池北、池西、池南三区)、延边、牡丹江、鸡西、七台河、鹤岗、双鸭山、佳木斯、伊春等,是个12+2格局。帮助东边道经济带城市联盟“脱虚向实”。
怎么“脱虚向实”?重点是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绿色发展等,把这条经济带打造起来。近期有一个新动向,就是今年8月7日,敦化到二道白河镇的高铁开始动工。建议以此为重点,往南北两端延伸,同时沿线向周围纵深开发,带动东边道经济带崛起。
第三条建议,创建“精准引进聚集区”。搞对外开放不应泛泛而论,尤其切忌盲目空喊口号,必须精准引进、精准开发。在方面,沈阳、哈尔滨的做法有启示意义。沈阳创建了“中德工业园”,抓住德国,所以默克尔到沈阳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哈尔滨“中以(色列)合作园区”模式,则是抓住了以色列,也颇有精准特色。今天上午,英国朋友在会上讲了投资合作双方的利好意向,英国北爱尔兰也在向我们招手,关键是我们如何锁定一些地方搞好精准式引进,进行“精准靶向式”开发,创建“精准引进聚集区”。
主张之三:南北协作“更放开些”,由“对标”向“对本”升级
最后,就区域合作谈点建议,南北协作应“更放开些”,由“对标”向“对本”转变。
今天上午有专家讲过了,东三省跟东南三省的协作问题。我认为下一步这种协作更放开一点,就是由“对标”向“对本”升级。所谓“对本”,就是引入发达地区的体制机制,使东北经济加速"广东化"、"江浙化"。东三省要抓住中央策动区域合作开发的新机遇,积极引进广东、江浙近40年市场化改革经验及体制。辽宁不是跟江苏对吗?那就要“江苏化”;吉林不是跟浙江对吗?就要“浙江化”;黑龙江不是跟广东对吗?就要“广东化”。据我观察,南边三个省跟北边三个省的协作,前一段基本上是在“对标”,“形式大于内容”,尚缺乏实质性的对口扶持效果。
因此,我建议对口两省要组建联合领导小组,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行动;建议东三省各划一区域或数区域,搞振兴特区合作开发,创建“共建共管”新模式;另建议由南方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领办现有开发区或高新区,可釆取招商局“蛇口模式”,充分利用域外资本搞独立开发。总之,南北协作要纵深“一体化”发展,这里边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和措施,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上述意见仅供各位参考,谢谢大家!
【按此件已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日前以“内部简报”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院同意从9月13日起可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