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世纪以来,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急速扩张,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的地区事务中都或隐或现地存在中国的身影,由此引发的种种非议层出不穷。特别是涉及中国政府的对外援助,“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论”、“破坏环境论”、“漠视人权论”不绝于耳;在受援国眼中,“经济大户”“绿林莽汉”“良师益友”同时叠加在中国的形象之上;在中国国内,”冤大头“”打肿脸充胖子“”割肉喂白眼狼“”好心办坏事“的批评观点层见迭出。如何理解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与现实?由此又能为日益深入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国,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李小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来一直在非洲实地从事中国对外援助的研究,并于今年初再次前往非洲开展田野调查,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经验与微观实践有着深刻认知。
▍中国援助非洲的历史经验
中国援助非洲农业的历史叙事,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方式如何以平行流动的形式与非洲产生互动。从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期,中国迫切希望逐步推行农业合作化和规模化,改造传统农业从而快速实现工业化,其中建设国营农场成为在农区之外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因此,在60到70年代期间,农业合作化和国营农场建设已成为了中国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
70年代末期,农业生产高度合作化和集体化的制度障碍导致中国农业发展陷入困境,调动个体积极性的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新选择。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农田的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则分给农民,采取“分田到户、个体经营、收获归己”的经营方式,将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进入1990年代,市场逐渐取代政府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国一方面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另一方面通过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三种途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外商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包括合资经营在内的中国国内企业、包括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自然被运用到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项目中。进入新世纪以后,“科技兴农”成为的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以援非农业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模式开始成为中国援非农业的主要方式。
▍中国援助非洲的微观实践
任何机构的边界都呈现出某种“清晰”与“模糊”的特点,这也呈现在了中国援非示范中心的运行上。国际上经常采用“行动者”(actor)和“代理人”(broker)框架来讨论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行为和功能,在行动者分析框架中,强调行动者如何利用“能动性”(agency)来促使不同社会生活、知识和权力不同“界面”(interface)之间的协商(negotiation),强调不同行动者在微观层面的互动;代理人分析框架则更加突出分析发展干预机构是如何通过“代理”(brokerage)和“翻译”(translation),将援助资金提供者和受益者链接起来。这一框架的基础是各个行动者边界的清晰。
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框架下形成的中国商务部、受援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中国国内公司三方主体共同介入的管理结构,实际上让示范中心本身突破了行动者和代理人独立的身份。造成了身份和功能边界的模糊,示范中心既是援助者又是受助者,既是公共服务部门又是公司企业。从示范中心的运行来看,三方主体的介入管理虽然使得示范中心经常会面临“选择”的困难,但是三方主体的角力使得示范中心的行动却难以偏离各方的利益诉求,示范中心目前所开展的所有行动几乎都是围绕三方主体的目标进行。
示范中心这种模糊的边界特点源于中国政府、受援国政府和承建公司在维护各自核心利益目标时谨慎的协调和博弈,是社会互动构建的战略性安排,这与在身份和功能边界清晰的语境下国际发展援助中出现的偏离、妥协和翻译等功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些特点也看作是新发展主义的特征。
以上为李小云老师及其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摘选
本月25日,南都观察联合《文化纵横》杂志社特别邀请到了李小云教授做客【一期一会·共同思想未来】主题沙龙。
一方面与读者分享他常年来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研究心得;另一方面也为读者带来他在非洲的新鲜见闻。
同时,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专职副会长王行最老师,为诸位分享中国扶贫基金会海外援助经验。
讲座主题:新发展的示范: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经验与微观实践
主讲嘉宾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特邀嘉宾
王行最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活动时间
2017年2月25日(周六) 15:00—17:30
活动地点
三联韬奋书店(五道口分店)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大厦D座1层
主办方
南都观察、文化纵横杂志社
媒体支持
观察者网、澎湃新闻思想市场、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钝角网、爱思想网
公益支持
南都公益基金会、修远基金会
本期亮点
李小云教授年初在非洲考察成果的首次分享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案例分享
沙龙现场随机抽奖(文化纵横杂志、文化纵横陶瓷笔、精美手串)
免费参加
参与方式
现场签到较早的读者,中奖率更高
【一期一会·共同思想未来】主题沙龙是依托《文化纵横》杂志的落地活动,每期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与读者共同探讨一个值得面对面交流的话题。
南都观察(Narada Insights)是南都公益基金会推出的思想类新媒体,关注社会公共议题,以多元视角和专业解读呈现独立观察。
《文化纵横》杂志于2008年10月创刊,逢双月出版,是国内鲜有的高端思想评论类杂志,被誉为中国的《大西洋月刊》。其宗旨为“文化重建”,并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和价值重生。杂志的主要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当代意义、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重大议题、对西方主流价值的再评价、阐发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和主张以及发掘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