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雾霾经济”的商机与危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03 次 更新时间:2016-12-20 20:42

进入专题: 雾霾经济  

苟梦圆  

摘要:连年雾霾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人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在今年十一黄金周的尾巴,一场号称“雾霾战”再次打响,甚至在十月初,北京启动了下半年首个黄色“空气重污染预警”。随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进一步下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很多城市被雾霾笼罩。然而,“天有雾霾,我有对策”,市民们纷纷转向备战“雾霾神器”,让不少商家和企业寻找到了不少商机,从而催生了“雾霾经济”。但不可避免的是,“雾霾经济”同时也折射出了潜在的危机。本文先从中国近年的雾霾现状入手,通过探讨“雾霾经济”存在的商机与危机,从而分析了“雾霾经济”的出路。


一、我国近年的雾霾现状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非常流行的词。每到冬春季节,雾霾天气便会光临我国的华北地区,接连不断的雾霾天气、较差的空气质量困扰着出行的市民和许多行业的发展。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961年开始我国的平均雾霾天数便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可见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规范。从1972年开始到2013年,大部分年份的平均雾霾日数超过了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1992年、2003年、2013年的日数值相对而言比较高,尤其是自11月初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3年全国的平均雾霾日数显示,2013年以来较常年同期增长了2.3天,即4.7天,可以称得上是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虽然与往年相似的是雾霾主要集中京津冀晋、黄淮一带,但是近几年的范围有扩大趋势,江浙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上海都有所涉及。我国已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严重污染,仅北京局部地区的PM 2.5的浓度几近暴表。可见“雾霾”问题已经成为焦点性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二、“雾霾经济”带来的商机

在我国,雾霾天气每年都有发生,但是在2011年以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大家都仅是将其视为一种环境问题,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2011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对我国许多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雾霾”便成为热搜词。雾霾经济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雾霾天气带来的庞大的市场需求,它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商机。

(一)“雾霾神器”的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大部分消费者将眼光投向了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来应对雾霾天气对人身体的伤害。2009年到2003年我国的空气净化器产业规模稳步上升,虽然增长率先出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伴随着2013年全国雾霾平均天数出现最大值,空气净化器的产业规模增长率上升幅度加大。这对于国内空气净化器产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国内产业为了加大销售量,逐渐认识到自己生产技术方面的不足,为了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以此来争取更多的销售份额,这无疑对我国的空气净化器产业有一个激励的效应。

同时,网上的各大卖家也是各显神通,甚至天猫一家专卖店的“3M”口罩专柜将“北京城区空气严重污染,PM 2.5指数达750”作为宣传标语,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价值仅

3.3元人民币却达到了75.5万件的惊人销量,仅月销量就达到了2万件。如图3所示,从2000年开始口罩的产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07年到2012年增长幅度比较大,可见雾霾天气的持续性对口罩的需求增多,从而产值快速增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医药市场尝到了雾霾经济的甜头

对于雾霾的出现,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如何使用补品和必要的药物来避免疾病问题的出现便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雾霾引起的呼吸道不适自然会引起相关药物及保健品销量的增长,广大药企开始推行枇杷膏等“护肺”产品。消费者最初关注国外的保健品,但是由

于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即使一些国内的化痰止咳药物也逐渐走俏,广大药企纷纷加大了止咳、化痰药物的销售力度。虽然由于研发技能的滞后,我国针对防治“PM 2.5”伤害的用药市场还基本上处于空白,但是市场利润的“诱惑”激发了国内药企加快对相关药品的研发速度,从而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了国内药品的研发强度,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努力达到世界的医药行业的发展水平。

(三)房地产和旅游行业悄悄膨胀

随着雾霾天气的广泛出现以及持续日数的逐渐增多,一些旅游地产以及环境优雅清新的地产资源成为了一个热卖点。对于一些养老型的消费者而言,环境友好型房地产成为首选;当然,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已退休的投资者在南方一些省份比如海南省购置房产,在华北地区秋冬雾霾严重的时候,他们便选择去南方过冬,这样便避免了雾霾的伤害。

同样道理,不少旅行社争相做起了“躲雾游”、“好空气游”创新旅游的策略,他们选择一些空气清新的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争取更多的客户,并做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进行推广。旅游地产行业,也迎来一系列的“清肺”“躲雾”的风潮,许多具有养生度假环境的旅游地产项目受到广大旅游者的热捧。正如在云南腾冲开盘的雅居乐原乡项目,一开售即火爆销售,短短数日便成交300余套,成为 “雾霾经济”中典型代表。所在地腾冲,最大的特点是生态优越,具备理想的人居条件,因而其打造的卖点之一便是“清肺”。


三、“雾霾经济”带来的潜在危机

(一)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2013年以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而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日数普遍在 3 天以上,河南中西部、山西西南部等地甚至超过了10天。频繁的雾霾天气导致华北东南部等地区日照时数不足,较常年同期偏少,造成粮食作物和、蔬菜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受到了较大影响。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直接减少了农作物的日照时间,使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影响农业增产和农作物质量提高。农业减产、农作物的收成得不到保障,首先利益收到损害的便是农民,雾霾的出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农业对其他行业也会有一定的传递效应,农产品供给量减少,促使价格升高,供需矛盾突出,无论是对能源行业还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都会负担不小的压力。

(二)第三产业受到冲击

雾霾经济主要起作用于第三产业,负面影响远甚于正面影响。雾霾天气的出现,对交通

行业的影响最为突出,公路、铁路甚至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率显著降低,对人们出行造成一定的不便。雾霾严重时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通过行业之间的传导影响整个经济链条。由于雾霾的出现与油品的使用有关,人们为了减少雾霾的发生,选择低效率的交通工具。根据相关研究,尾气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国内石油行业落后的油品标准饱受诟病。油品升级不仅是技术问题,也牵涉到价格问题。提高油品质量和标准是必然趋势,但是由此带来的汽油价格上升则必须动用多种手段联合解决,我国的石油价格中,各种税费约占30%,以财税手段为核心,在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切身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当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虽然前面提到旅游业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这仅仅是对雾霾不严重的地区而言,而对于受到雾霾冲击的地区,景区能见度降低,空气混浊,使景区暂时性的失去观赏游玩价值,游客人数较往日呈现明显下滑,对于部分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城市来说,雾霾经济的影响几乎是纯负面的,不仅会使城市形象受损,也会给当地GDP的增长蒙上阴影。2013 年以来全国入境游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上半年全国入境游下降了 4.2%,其中外国人下降了 7.1%。


四、“雾霾经济”的出路

“雾霾经济”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利益主体,分别是消费者、企业、政府。消费者的需求催生了许多产品和服务,但是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消费者是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排放买单。企业不仅是产生雾霾的一方,它又是“雾霾经济”产生方,在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提供符合各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政府而言,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地保护环境,政府希望能够有效解决雾霾问题,但是又希望利用“雾霾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从经济效益中做大GDP。从以上三方面的利益主体综合考虑,“雾霾经济”的出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及结构优化

雾霾天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工业企业任意排放废弃物有关,这些企业的技术落后,能源结构不合理,一味地追求利润的增加,而不顾环境效益。雾霾天气的频繁持久地出现必须引起企业的深思,在利润和环境之间寻找一个恰当合适的平衡点,既要兼顾到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环境效应,促使企业健康发展。例如,引进废气处理的先进技术及集成技术,对排放的废弃物集中高效地处理;建立环保激励机制,奖励对环境友好型的企业,特别是对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出贡献的企业,淘汰掉污染严重的企业。

(二)政府要有所作为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处理措施,调整税制结构,对高污染企业征税,

同时征收垃圾税、水污染税等,允许将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抵扣税款。同时政府还应该推进

城镇化的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雾霾的出现与城市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不到位有关,必须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绿化面积、工厂的布局及类型必须合理。近年来全国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排放总量还是比较大的,政府不能片面追求“雾霾经济”所带来的GDP的增加,必须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加大对城市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机制。

(三)加大广大消费者的参与度

针对雾霾,广大消费者并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增加对防雾霾产品的需求和购买,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为什么会出现雾霾,怎样才能减少雾霾的发生。雾霾的出现不是一个加速的结果,而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合理、能源利用不恰当等都会导致雾霾的发生。消费者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减少高耗能产品的消费,转而去消费环保型的产品,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尽量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如果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注意环保,抓住身边的小细节,我想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所以加大广大消费者的参与,这比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诚, 李跃森. “雾霾经济”研究[J]. 现代商业, 2013, 12: 272.

[2] 许亚楠, 马广奇. 浅谈“雾霾经济”的得与失[J]. 西部财会, 2013, 07: 71-73.

[3] 秦源. 雾霾经济[J]. 中国新时代, 2014, 11: 92-95.

[4] 孙鹏举. 我国雾霾污染法律治理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5] 焉靖文. 雾霾经济中的智者消费[J]. 大众理财顾问, 2014, 04: 80-81.

[6] 李子晨. 中国“雾霾经济”持续升温[N]. 国际商报, 2014-03-17C04.

    进入专题: 雾霾经济  

本文责编:caon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6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时代金融》,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