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徽商论坛。按照会议的安排,我讲一下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中安徽的新机遇。
我们大家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域的发展和分布越来越扩散,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从区域经济的视角看,有高地就有洼地,有中心就有边缘,区域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从目前几年来看,中国经济整个区域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一些特大的城市规模还在扩张,像安徽合肥在持续的扩张,相反的好多中小城市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机遇,除非你是处在一个城市群的体系之中。这种集中化的基本流向就是向大都市区间集中,比如上海现在超过两千万人,它依然还在呈现一种经济薄弱、生产要素积聚的态势。
还有一个是向城市群的集中,比如长三角、比如珠三角。随着这种集中,经济就需要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商品的流动,就需要交通、通道的建设来缩短距离,特别是大的生产厂商,它对周边的配套一般要求有一定的时间,所以就要求架构快速的通道,所以我们说缩短距离,特别是缩短与经济中心的距离,也是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表现。
第三点我们说,随着市场的推进,要素的资源流动,要求进一步的清楚市场的分割,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市场的分割,同时我们产业越来越趋向集群化。当然也包括生态化、绿色发展的趋势也在强化,因为我们的环境,实在不能承受这种污染,我们污染已经正在达到我们的极限容量,所以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考虑生态的因素。
第二,区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内需市场规模扩大。改革开放以后,沿海首先发展起来,过去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外贸的进出口都是负的增长,所以外需对区域的作用是否没有过去几年那么强大?而内需市场的作用就会更加显现出来。人口规模比较大、市场规模比较大的省会,它的优势就会相对强一些。
2、高速铁路网加快建设。你是不是在这个铁路网的通道上、是不是在它的节点上、是不是在它的枢纽上,对于区域的发展,对于生产要素的积聚和扩散,对于这个区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3、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现在高端产业越来越要求跟城市化融为一体,它要求提供知识、人才。所以工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融为一体。
4、内陆地区的开放加快。以前我们都是往东开放,现在在逐渐往西开放,所以使得很多内陆城市吸引外资的规模甚至超过了沿海一些城市,比如像重庆、比如像成都,一年的外商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很多加工贸易从沿海可以转移到内陆地区去,像富士康、像纬创、人保,都可以配置到重庆、成都这些地方去,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5、产业转移规模扩大。沿海随着要素成本的提高,往内陆转移的规模在逐步扩大。
6、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一些新兴城市群也在涌现。
在这个变化中安徽有什么条件去适应这种变化?
首先安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而且它的交通物流的枢纽地位现在在逐渐显现,追赶和发展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第二,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备。包括交通条件的改善,在提升安徽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创造条件。
第三,建设城市群的条件也在逐步的具备。
第四,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
第五,生态支撑功能逐步显现。
但是安徽发展还是面临跨越和转型的双重压力。既要追赶同时又需要在转型中去追赶,我们不可能依靠原有的模式去追赶,所以我们同时面临双重的压力。
四、安徽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我们需要抓住当前发展的机遇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从安徽的区位条件看,到底是往东的方向走,还是往西的方向走呢?很显然,它应该是利用它特有的区位条件,我们经常说不东不西,不东不西也是一种特殊的区位优势,我们希望融入长三角,但是反过来,我们也是连接长三角和东部地区的一个枢纽,这种不东不西的区位恰恰有它特有的优势。
安徽历史上已经错过了两次大的机会。包括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制定过长三角的长江经济带规划,安徽在那一轮没有形成一个大的发展态势,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也是一个后来者。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进入加速追赶期,安徽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我觉得未来的机遇,特别是国家实施长三角经济带的战略,未来的基于就是融入长三角的机遇,可以参与到长三角的产业体系中去。长三角基本上是五个大的城市群间形成的格局,往后我们能不能再往上延伸,安徽、皖江和合肥也能够形成一个城市群,能够进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去?
长三角是产业配置密度,也可以说是世界上密度相对最高的,这个就是上海的昆山地图,它的产业非常密集。所以我们安徽融入长三角,就有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资本。
第二,进入长三角经济带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建设交通枢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成为长三角向内陆地区扩散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所以我们说怎么样加快交通枢纽的建设?包括铁路、航空等,这是未来有潜力的部分。
第三,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的机遇。现在上海包括江苏一些产业外移,最先还是要到安徽,从距离配套到产业配套条件上来看,它也是希望到近的区位上转移,我们可以有效的吸引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在长三角投资的企业,来推进建设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第四,创新体系建设的机遇。安徽的原有优势就是基础科学研究,怎么把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能够对接起来?我们现在长江经济的战略实施为我们基础研究向技术研究和产业的对接形成一个技术链条,创造了条件。因为长三角有庞大的技术需求,对技术研发的需求,可以为我们研发和产业的对接创造条件,大大提升我们创新体系的建设,同时面临国际技术发展也非常快,特别是颠覆性的技术发展也为我们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据的突破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研发、通过新的技术与产业的对接,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液态、新模式,也成为一个策源地。从全球生产网络节点向创新网络节点转型。
第五,推进城市群建设的机遇。我们安徽合肥与皖江地带能不能通过沿江经济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整合为一个城市群,我们能进一步增强合肥的中心城市功能,同时加速周边城市的连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第六,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安徽处在沿江和一带一路的结合部的区位上。往上走像武汉、重庆、成都都开通了向西的通道,我们可以为拓展向西的通道也创造条件。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强沿线主要城市,把长三角连接起来,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特有的区位条件。最后就是推进生态建设的机遇。我们的生态空间足够大,生态建设是区域联动的,长三角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安徽提供生态的保障,所以我们可以推进区域生态的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监管,这也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机遇。
我记得十年前,我在安徽参加过会,我说东向发展的战略绝不要变、经济转型升级绝不要等,我们要追赶,但是不能用传统的模式追赶。培育竞争优势绝不要放,基础设施标准绝不要低,科研研发投资绝不要少,污染环境项目绝不要上,提升分工地位绝不要让。
谢谢各位!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