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继荣
燕继荣,1962年12月生于内蒙古。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教育部政治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副主任、秘书长,教育部社科委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部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副会长,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发展。著有《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投资社会资本》等。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燕继荣 柏艾辰:让制度运转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 反贫困与国家治理——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意义
- 燕继荣 柏艾辰:让制度运转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
- 体系与能力再造:新时代十年国家治理改革
-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基于需求—回应的中国社会稳定性分析
- 燕继荣 林永兴 刘舒杨:制度创新的条件及实现路径——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商共治经验
- 燕继荣 张志原:市民诉求驱动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
- 燕继荣 朱春昊:中国公共政策的调适 ———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特征、经验和成就
- 国家现代转型的理论构建——兼谈北大政治学的贡献
- 条块分割及其治理
- 燕继荣 梁贞情:合理强化垂直机制以提高传染病防治反应速度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变革逻辑与中国经验
- 李修科 中国协商民主的层次性
- 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
- 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
- 民主化的含义及拓展空间
- 国家治理改革的方向
- 中国国家制度改革的方向
-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国家治理改革的方向
- 分权改革与国家治理:中国经验分析
- 转型期央地权力分配难题待解
- 现代国家治理与制度建设
- 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 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
- 中国腐败治理的制度选择
- “中国奇迹”的成就与问题
- 变化中的中国政府治理
- 从“行政主导”到“有限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 “草根”与“精英”冲突的思想根源
- “中国模式”的学术考察
- 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解释
- 协商民主的价值何在?
- 用什么来丰富民主意涵
- “中国式民主”的理论构建
- 民主在什么意义上说是个好东西?
- 民主之困局与出路——对中国政治改革经验的反思
- 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
- 中国的改革:民主化的另一种模式
- 两种民主观和民主理念的现代性变革
- 论民主及其限度
- 思想解放从财产观的解放开始
-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路向——近十年来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 社会资本:一个重要概念
- 民主和谐需要社会资本
- 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奏
时评
- 中国“发展型政府”的鲜明特征
- 中国改革的普遍意义
- 以“公益”化“公害”,社会治理一法则
- 中国治理的“全息投影”
- 中国政治学者正在经历“研究转型”
- 当前改革促进力量的分布与特点
-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须落实分权原则
- “专项治理”利弊谈
-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政府改革的依据和目标
- 破解全能主义的政府改革
- 反腐败需要达成的几个基本共识
- 下一步改革会不会动真格?
- 法治不昌,民主高涨
- 霸道、王道和民道——三种统治模式下的社会治理
- 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 民主体制的困境及改革的方向
- 经济富裕不能替代民主诉求
- 开发民主建设的新领域
- “中国模式”还能支撑“奇迹”吗
- 宪政的要义就是“限政”
- 中国的改革:另一种民主化经验
- 政府创新的不同版本
- 政府也要学会做“减法”
- 让“两会”成为中国民主的品牌
- 解放思想:与“运动思维”诀别
- 政府行为“底线”之辩
- 再谈协商民主的价值 ——对于协商民主价值之商榷的回应
- 绩效主义与索尼被毁
- 政府大楼、集约化管理与豪华办公
- 群众满意度的效度和限度
-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 引入第三方力量,打破利益博弈格局
- 物权法争论并非源于社会矛盾
- 官僚制的病症及其医治办法
- 服务型政府与“保姆国家”
- 继续改革的动力在哪里?
- 要民主就不能要法治吗
- 政府行为“底线”之辩
- 民主之争议和为民主辩护的理路
- 要服务型政府,但不是全能政府
- 再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对于协商民主价值之商榷的回应
随笔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